1940年3月,时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卓绝的相持阶段,中共中央首次在党内正式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政权建设思路。4个月后,为了纪念抗战3周年,毛泽东同志在《团结到底》一文中初次公开向全国提出建立“三三制”政权的构想。他说:“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是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即是统一战线政权。”
重温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配制原则
按照“三三制”原则规定,在抗日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大约占三分之一,左派进步分子大约占三分之一,中间分子和其他分子大约占三分之一。其中,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左派进步分子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如此人员配置就能最大限度地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力量积极地参加抗战,孤立了顽固势力,使大量的侵华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让其不能自拔,从而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1年1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及常驻议员选举。其时,各议员小组推荐的名单中,共产党员人数居多。这时,谢觉哉、马文瑞等12名中共党员自动从政府委员候选人名单中退出;而肖劲光等6名中共党员亦自愿从常驻议员候选人名单中退出。随后,通过投票选举的形式,从39名候选人中选出了18名政府委员,其中,有7名中国共产党员光荣入选,但它超过了政权人员配制的三分之一。为此,徐特立又深明大义地主动声明退出,这便保障了“三三制”原则的贯彻落实。不过,徐特立的退出又产生了一个空缺,故经大会商议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递补。
无须讳言,一项好的制度惟有受到严肃的执行,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抗日敌后战场顽强地生存并壮大起来,完全是因为他们胸襟宽广、用心良苦地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才深得民心所向,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因此,即使是在侵华日军大扫荡与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的双重夹击下,他们依然能够坚定地坚持抗战到底,并且自由地周旋于侵华日军与国民党顽固派之间,这都是深厚的群众基础生发出来不竭的力量。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