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仅自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积极投身这场民族解放战争,而且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这样讲的根据,首先在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之前,就已经在艰苦的条件下领导人民抵抗日本侵略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我们常讲的“八年全面抗战”,指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经历的8年全民抗战。实际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有14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开始了。其中前6年,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在东北实行“不抵抗主义”,在全国实行“攘外必先安内”,重点围剿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9月20日就发表宣言,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支持国民党内抗日将士的正义行动;特别是,派出优秀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这样讲的根据,其次在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主动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明确指出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党的首要任务;并且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在国共两党第二次握手中建立起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是有了这一重要条件,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开始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率先开赴前线,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民心。国民党领导的抗日军队从台儿庄战役开始,也英勇杀敌,顽强抗战。但是,伴随着徐州失守、武汉告急,到1938年5月,人们对这场战争的趋势和前途已经议论纷纷。哀叹“亡国论”者有之,主张“速胜论”者亦有之。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了《论持久战》这一著名的讲演。他通过对中日双方基本特点的全面分析,得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既不会亡国,也不会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那么,当年这部著作的反响如何?它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有没有触动呢?曾经在李宗仁身边工作过的程思远先生,在他写的《我的回忆》中披露了这样一个情况: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介石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恩来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这个资料提供的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十分生动而又难得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的指导作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