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在保卫武汉中的责任》是《新华日报》1938年8月的社论,《群众周刊》1938年8月出版的第八、九合期,《解放》杂志1938年8月出版的第五十期,都给予了转载。《解放》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此文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
《共产党员在保卫武汉中的责任》指出,日寇侵占了黄梅、广济,武汉处于危急之中。社论号召国共两党的党员携手奋斗,动员全国人民保卫武汉。对中共党员,社论提出了三点要求:
第一,愈是危险时刻,共产党员愈是要坚定、勇敢,不仅要做战斗员,而且要影响、带动群众。
第二,愈是政府最困难的时候,共产党员愈是要不怕困难,不仅要向政府提出对策,而且要帮助政府克服困难。
第三,无论身处何地,每个党员都要承担责任,为保卫武汉做出成绩。
在武汉会战中,中共践行了自己的誓言。
第一,广泛发动民众。
中共在汉创立了《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刊登《论抗战时期的民众运动》(社论)、《保卫武汉与青年的责任》,《文化界动员保卫大武汉》等社论、短评。据统计,武汉会战开始后,长江局组织了几十篇社论和文章,俱载于《新华日报》。而第三厅组织的声势浩大的抗战扩大宣传周、动员100万人次的献金运动,更是动员民众加入抗战的成功典范。正如8月中共中央《关于保卫武汉的方针问题的指示》所提出的,“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这些反映出中共无论是认识上,还是实践上对民众高度重视,执行的是一条全面的抗战路线。
第二,积极提出良策。
中共对军事的贡献之一,就是在战略上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在战术上主张重视运动战、游击战。
中共建议国民政府在战术上,“用正面之阵地战,配合两翼之运动战”,在战略上“部署足够力量于外线”,以“配合内线主力作战,增强敌人困难,减少自己困难,造成有利于持久战之军事政治形势。”
1938年4月,《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坚持长期抗战》,指出抗战是长期的、持久的。
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发表演讲《论持久战》。这是毛泽东8天9夜完成的,5万字。书稿还在武汉由长江局印刷成册。在重庆,周恩来向白崇禧推荐,白崇禧对程思远说:“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并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由军委会确定为全国战略指导思想。
第三,全力牵制日军。
8月《关于保卫武汉的方针问题的指示》提出,“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
徐州会战结束后,中共在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建立“鄂豫皖省委,组织游击队,建立游击区。”
武汉会战开始后,新四军四个支队1万余人在安徽、江苏开展游击战。其中,江南部队作战200余次,牵制日军数万人;江北部队破坏交通线,袭击日军,钳制日军西犯。有力地支持了正面战场。
总之,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中共携手国民党,在武汉会战中作出了积极贡献。正是全民族的抗战,武汉会战才得以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