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将领口述 > 内容正文

一名少校参谋的浙赣记忆:在东阳打游击
来源:金华新闻网   2015-05-15 16:07:22


  95岁的金筠林与96岁的邢承谟的人生,有太多个巧合,两人是金华老乡,在念书时,就是新竹中学的老同学,后来又是黄埔军校的校友,一个15期,一个17期。1942年,两人都参加了浙赣战役。不同的是,金筠林隶属于国民党暂9军34师,在绍兴至上虞一线布防。他们身后就是现在的磐安。

  1942年4月,金筠林被师部派到前线侦察敌情,他要搞清楚,日军究竟什么时候才会开始进攻?

  村民与线人的通风报信让他确信,日军从杭州南下进攻,已是迫在眉睫。

  日军第一次南下,战斗打响时,敌机在34师的阵地上狂轰滥炸,然后,大队步兵就摸上来了,每次冲锋估摸着都有一个连的兵力。让士兵们感到松口气的是,敌人没有坦克和装甲车掩护。

  纯步兵冲锋,金筠林和战友们的压力并不大。敌人一打就退,对峙了一阵子,日军就全部退回杭州的大本营去了。师长金永良估计敌人还会来,他们正在酝酿更猛烈的攻势。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一拨又一拨的飞机,以及不计其数的日本兵,再一次压了上来。这一次,可不再是一打就退,敌人发了疯地往前冲。

  没有空中掩护,敌机如入无人之境。装备又差,金筠林回忆说,暂9军的装备只能用寒酸来形容,一个班就只有一挺捷克式轻机枪,一个迫击炮排只有两门迫击炮,根本无法抵挡日军飞机大炮的轮番攻击。

  34师的防线支撑不住,开始全线后撤。根据日军军史记载:“暂9军遭遇的是日本第13军。后者原本计划与第22师团合作从两侧包围敌人,消灭驻扎在嵊县、新昌附近的暂9军,但是敌人提前一步逃跑了,所以没有取得所期望的结果。”

  日军军史称,18日,日军截获了暂9军军长的新

  命令:“暂编第九军在18日向东阳东南地区撤退。”

  这条情报得到了金筠林的证实:当时部队确实被打散了,撤退到嵊州时,暂9军只剩下两三千人。他说,伤亡虽然很大,但当时的策略就是节节抗击,而不是一味死守。作为师部的情报参谋,金筠林甚至都找不到自己的师长和军长。日军的报告中说,暂9军的指挥系统已经完全混乱。

  根据冯军长的命令,他与战友们撤到了东阳巍山一带。在那里,他找到了新组织,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指挥部,指挥是薛天白。这支游击队,拉拢了从各地撤下来的散兵游勇,在绍兴、东阳(磐安)等地的山区坚持游击战。

  由于金筠林原先在暂9军就是校级军官,到了游击队,被任命为第五支队副支队长,手下有1000多号人,几乎是一个团的建制。

  从正规军变成游击队,金筠林不在乎,能打鬼子就行。在东阳的战斗,打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更加灵活机动。原先多是阵地战,后来就是偷袭,夜行军,趁着夜黑风高,去拔掉鬼子的碉堡。“一旦被发现,三十六计走为上。”在山里打游击,且战且退,后来,金筠林带着部队,一路撤到丽水,投奔了32集团军,成为这支部队的一名少校连长。

  最让他感到开心的一天,是1945年,他跟随师部的张主任去江西的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汇报工作,顾祝同接见了他们,并赏给他们一些银元。那天晚上,住在招待所,有人从重庆传来消息:日本人无条件投降了!金筠林乐得睡不着觉,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抗战八年,当兵的苦,老百姓更苦。九死一生,我根本想不到,自己能活到今天。”

  之后,金筠林被调到上海,参加受降。眼前的日本人,服从性都很好,天皇一说要投降,都没二话,毕恭毕敬放下了武器,见到金筠林都要敬礼……(许健楠 文/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