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
战友们彻夜狂欢
69年前的8月15日午夜,张书坤所在支队参谋裘珂传达延安的电话:日本投降了。听到这个消息,正在执行开荒种地任务的张书坤和战友们狂欢起来。
这些来自河北、河南,并不懂得陕北歌舞的战士,学当地百姓唱起陕北民歌、扭起秧歌来。歌声、吼声、叫声此起彼伏。八年全面抗战,身边牺牲了多少战友,才换来今天的鬼子投降。张书坤为此还写了一首词《双调 大德子》,欢庆抗战胜利:“血成湫,尸成丘,战事虽休仇恨难休,血仇结成连环扣,永记在心头······”
几个战士才一支枪
子弹根本不够用
1940年4月,年仅15岁的张书坤在河北深州参加了回民支队。他回忆说,刚入伍只有一套灰军装,第4天就参加战斗,可是10个人只有7支枪,汉阳造、老套筒、捷克式,子弹口径不一,还严重不够数。
“当天下午,几十个鬼子和伪军进村扫荡,被我们100多个人打伏击,日军又是迫击炮、又是轻重机关枪,火力非常猛。但是无畏的战士们却死死顶住,消灭了30多个鬼子和伪军,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张书坤说。
当兵20多天,他才有了自己的枪。最畅快的一仗是在衡水的康庄阻击战,鬼子进村征粮,支队集中优势兵力,埋伏在道路两旁,等120多个鬼子和伪军靠近,突然开火。经过1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20多个鬼子全部消灭,缴获的战利品有山炮2门、轻重机枪4挺、步枪120多支,这下让支队很多战士更新了武器。
饿得站不直
也不准跟老百姓争口粮
1943年,随着冀中抗日形势的变化,张书坤所在部队调到河南濮阳作战。日军的扫荡、清乡和蚕食政策,部队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一套灰布军装,几乎就没有换过,身上长满虱子,睡觉从来没有铺盖,没有鞋子,这还不要紧,关键是没有吃的。
4月的一天,在河北大名南边打一天仗,天黑才撤回到一个村子,100多号人都饿得站不直,到村上找到村长,希望能弄点吃的。村长把全村百姓动员起来才找来几十斤黑豆,煮了一锅稀饭吃了。那一年,河南北部大旱,部队都是靠借粮过日子,上级给战士们每人配发9两杂粮,要求每人省下1两接济百姓。
对话张书坤将军
记者:与日军相比,我敌后武装当时的武器装备明显处于劣势,怎么还能坚持抗战八年?
张书坤:中国当时积贫积弱,各个抗日部队武器装备差,数量严重不足,但是我们有坚定的必胜信念,有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有持久抗战的思想指引,所以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记者:缺吃少穿的敌后抗日武装,为什么能在艰难困苦中发展壮大?
张书坤:军队上前线,人民是靠山。在冀中抗战的那几年,几乎年年遭灾,粮食欠收,鬼子扫荡和封锁,但我们人民拥护自己的军队,有一口粮让给部队做军粮,有一寸布就拿来做军装。部队也省下口粮去接济饥荒的百姓。军队和人民的鱼水之情牢不可破,这种力量是任何敌人也压不倒的。
记者:抗战胜利69周年了,我们纪念抗战有何现实意义?
张书坤:抗战胜利前,中华民族在170年的历史中,饱受外敌欺侮,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抗战胜利到今,这个屈辱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并不是呼唤战争,更不会呼唤复仇,而是要让我们的子孙万代记住这段民族屈辱的历史。同时弘扬抗战时期热爱国家,军民团结、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传统精神、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维护祖国的主权、发展我们的经济、复兴中华民族上来。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