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抗战将领口述 > 内容正文

苏亭伏击日寇记
来源:黄埔军校同学会 《黄埔》 作者:李基中   2018-01-21 11:01:44

  1942年,日寇集中优势兵力,对我敌后抗日 根据地进行连续“扫荡”,实行毁灭性的“三光 政策”。5月下旬,日寇三十六、四十一师团等部二万五千多人,对太行山北部地区进行“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一二九师主力。我营(当时营长为李德生)等不多的警卫部队负责掩护和保卫北方局、十八集团军总部机关后勤人员以及朝、日反战同盟的队伍等近万人的安全突围。情况紧急,形势严峻。我连受命在偏城南艾铺最高的山梁十字岭构筑工事,阻击敌人,护卫总部安全突围。

  战斗于上午10点左右打响。鬼子不断发起进攻,六架敌机也飞临上空,进行俯冲扫射、投弹。我们则依托工事,居高临下,拼死阻击敌人。 直到总部于下午3点左右顺利突围,我们才交替掩护,边打边撤,终于在黄昏时与团部会合。

  我连掩护八路军总部突围后,转移到辽县扣拐儿镇后板峪村。由于战斗减员较多,全连只剩七八十人。

  面对日本鬼子的疯狂气焰,我们决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们。经与当地乡、村干部商量,了解了周边敌人活动规律,我们精心部署,选定在苏亭村设伏,准备军民结合,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

  苏亭村东寺垴是一个十来户的山村,坐落在河滩北面,临河滩是一片陡坡,大路靠近北山。苏亭在河对岸,靠近南山。这一片河滩地相当开阔,呈葫芦形,两头出口很窄。经过实地勘察,我觉得选点很理想,真是一个设伏的好地方。封住两头的窄口,把敌人放进葫芦内,狠狠打击它!我亲自带领二排,沿东寺垴东侧,进入葫芦口东侧阵地。民兵求战情绪很高,号称地雷大王的陈乃珠,主动要求在伏击圈内,多埋设几组“梅花雷”。我们还在东寺垴临河的齐岩边上,堆放大量滚木石,等鬼子躲我火力,往岩下靠时,就往下推,这个任务当然也交给民兵了。

  30日拂晓我们进入阵地,等待鬼子进入伏击圈,中午时分,鬼子终于露头了。大约有七、八百人,带着抢来的骡马等财物,哼着小调,得意洋洋,摆出一副“凯旋而归”的架势。只听几声巨响,鬼子踩响了民兵布下的地雷,顿时一片鬼哭狼嚎。待敌人后卫进入伏击圈,我高喊一声: “打!”两挺机枪同时向敌群扫去,步机枪同时开火,两门掷弹筒也射向河滩。由于山谷的回音效果,所有的声响汇成震天动地的轰鸣,其声势有如千军万马降临!鬼子队形密集,我开火距离近,又很突然,再加上民兵的滚木石助威,只见敌人一排排倒下去,剩下的惊恐万状,乱成一团,完全被打懵了,我们猛烈射击了十多分钟,鬼子兵还一枪未还。河滩上七、八百鬼子和两、三百匹牲口,黑压压一片,像是骡马大会。敌人散满河滩,无处躲藏,成了我们的活靶子。我身旁的小通信员王东山用马枪边射击边喊:“又放倒一个!”一个骑马的鬼子正往苏亭村里跑,我急忙叫他瞄准打,他连放几枪,鬼子从马背上摔了下来。他笑着说:“看你跑得快,还是我的子弹快。”我们又痛痛快快地打了十多分钟,鬼子才回过神来,乱放枪炮。考虑到我们已大量消灭了敌人,弹药也打得差不多了,我方兵力太少,不能冲下河滩歼灭敌人,只能适时撤出战斗。我立即发出撤退信号,队伍迅速撤离。此次战斗据事后了解,鬼子伤亡一百几十人,损失骡马几十匹。鬼子“讨伐队”的中佐副总指挥也被击毙。鬼子原准备在城里举行扫荡归来的“庆祝会”改成了“慰灵祭”。而我方仅有两名战士临撤退时,因下河滩想去捡几件武器, 被敌人击中,造成一死一伤。这是这场战斗中我方仅有的两名伤亡。

  苏亭战斗胜利的消息传出后,极大地鼓舞了太行人民的抗日热情,当时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通令予以表扬。苏亭战例被誉为“军民结合以极少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一次模范战斗”。

  1991年5月,我与老伴从成都乘火车到洛阳,再骑自行车过黄河,走太行,重登十字岭,寻梦到苏亭。昔日屡战的荒山野岭,现在已成为凭吊英烈的圣地。往事历历,感慨万千。

  今天,我已儿孙满堂,安享天伦。八年全面抗战,我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在国家最危难的时候看到了光明,又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感觉十分幸运。每每想起那些长眠的战友,我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将继续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教育后辈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为促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竭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