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公益 > 志愿者在行动 > 河南志愿者在行动 > 内容正文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 ——“8·15”日本投降日平顶山志愿者慰问抗战老兵纪实
来源:文/幸福 沧海 图/苹果 紫藤 彩虹   2025-08-18 09:34:11

  8月15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上午8时30分,平顶山市爱心人士樊亚辉带着精心准备的慰问礼品,与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团队的志愿者们一同前往叶县、鲁山两地,看望慰问了五位抗战老兵。

  第一站,志愿者们来到叶县,看望抗日老兵史军义。一进家门,98岁的史老便激动地连声道谢:“天气这么热,你们还特地来看我,太谢谢了!”大家围坐在老人身旁,静静聆听他那段波澜壮阔的从军岁月。

  史军义1928年生于江苏泗阳的贫苦农家,12岁起在地主家扛长工。1943年,15岁的他因年龄不够,软磨硬泡才加入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16团,成为一名通信兵兼司号员。初期作战时,部队装备简陋,仅有十几支枪,却凭着顽强斗志拔掉40余处日伪据点,歼灭日伪军近万人。此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中的四平保卫战、锦州战役、天津战役——彰武战斗中跟随连长冲锋陷阵,天津战役里所在连队从140人激战至仅剩9人。1950年,他作为志愿军首批入朝部队的一员,在横城战斗中任尖刀连连长,率部穿插20公里炸毁北关大桥,重伤后回国治疗,多次荣立战功。1957年转业至叶县后,他曾任外贸局局长,1990年离休,期间参与焦枝铁路、叶舞铁路等建设,为地方发展倾注心血。如今98岁的他仍保持着读书写作的习惯,以笔端延续赤子之心,事迹被广泛传颂。

  离开史老家,志愿者们前往叶县常村镇饮牛坑村,看望99岁的史廷堂老兵。史老身体虽大不如前,见到众人却难掩激动;当聊起当年抗击日寇的战斗,尤其是西峡口战役时,老人眼中瞬间闪过兴奋的光芒,那股“不把小日本消灭决不罢休”的精气神与英雄气概,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志愿者。

  第三站,叶县99岁的李庆玉老兵早早出门迎接,热情地与大家握手。老人性格开朗,思维清晰,十分健谈,聊到兴起时,还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抗战歌曲《国民革命军军歌》,歌声里满是当年的豪情。

  第四站,志愿者们来到鲁山县,看望103岁的张保华老兵。老人身体欠佳,自理能力较差,家中请了护工照料,但精神上始终保持着老兵的硬朗风度。当被问及当年的战斗情景,他立刻精神振奋,叙述清晰,仿佛那段烽火岁月就在眼前。

  最后一站,志愿者们看望了鲁山100岁的徐邦友老兵。徐老如今由3个儿子轮流照料,每10天换一家居住。他曾任荣誉二师骑兵连连长,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正准备赴越南受降。令人惊叹的是,老人记忆超凡,简单的日语单词至今一字不差地能背下来。交流中,他幽默风趣,谈笑风生,还与志愿者们约定:要努力活到抗战胜利90周年、100周年,亲手接过那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

  慰问活动结束后,爱心企业家樊亚辉感慨万千:“以前只是在书本、影视里了解抗战历史,今天坐在老兵面前亲耳聆听,真是受益匪浅。今后一定要努力工作,不辜负老一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在此次活动中,樊亚辉不仅主动筹备慰问礼品,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历史的铭记与对英雄的敬意。他的真诚倾听与关怀,让老兵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也为更多人树立了榜样——正是这一份份不辍的爱心,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得以延续和传承。

  活动虽已落幕,但其传递的力量仍在持续升温。这些抗战老兵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故事值得永远传颂,他们的精神值得代代铭记。愿我们都能以樊亚辉等爱心人士为榜样,将对老兵的敬意化为行动,用更多关爱温暖英雄的晚年,让那段不屈的历史永远镌刻心中,激励我们向着更美好的未来砥砺前行。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