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勇炎 杨传治
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以后,长沙告急,所有机关、学校和工商企业纷纷筹划搬迁。湘雅医学院已于同年9月迁往贵阳。湘雅医院因有市民和伤员的医疗任务,仍留长沙。湘雅护士学校则被迫暂时关闭,仅留部分高年级学生在医院协助护理作,低年级学生各自回家避难。
同年11月,日军逼近长沙,局势更加危急,医院护理部主任陈琰如和内科医师吕静轩得到代理院长顾仁医生(GrwGreene)的同意,携带少量药品和器材以及布类等物资,约集检验师、药剂师、老工友各1名、护士长五名、外科医师1名,分途避至湘西沅陵,首先在交通要冲i码头汽车站开设门诊。因省政府行署设在这里,省直机关如教育厅、财政厅、省银行、电磁厂和好几所私立学校如雅礼、福湘等中学相继迁来,沅陵一时成了战时的湖南省会,人口由几万一跃而为20余万,致使店住拥挤,生活艰苦,病人相应增多,一个门诊部远远不能适应、1时的医疗需要。由于行署的帮助,在凤凰山下东树湾里买了一栋木房子,并积极和贵阳、长沙方面联系,获得一些救济物资,于1939年春,因陋就简地建立了湘雅医院沅陵分院。
在贵阳的医学院院长张孝骞教授和留长沙的医院院长肖元定教授,先后到沅陵分院指导工作。与此同时,湘雅护士学校也在沅陵恢复。张、肖二院长任命刘泽民教授和王泰元分管医院和护校,但院校在工作上是密切联系和互相支持的。
护校恢复后,立即召集本校疏散学生及收容常德护校逃难的转学学生共50)名分班复课。1940年春季招收新生1个班。自1941年至1944年恢复春秋两季招生。同时每年又代办省立高级助产士班1个班。以上各班都只能招到学生20名左右。在校学生数每年约100余人。虽然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但仍坚持严格训练,
力图保持在长沙时的水准,课程设置和学制(三年半)均未缩减,医院的医师和护士长都担任教学任务。病室、寝室兼做教室。遇有空袭时,就在山谷的树林中或防空洞里教学。教材缺乏,就由教师口授,学生记笔记。有的教师白天上班,晚上编印讲义,把医疗、护理和教学统一起来,做到理论密切结合实际,力求使学生学得扎实,熟练地掌握技术。7年间共招收护士班11个,助产士班5个。护士、助产士共毕业100余名。按当时政府规定,护士毕业须分派在军医院或公共卫生机构服务1年,助产士则担任妇婴保健工作。这样,使得湘雅护校的毕业生有机会直接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经当时教育厅考核,护校毕业生成绩列为甲等。
在分院房屋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刘泽民院长亲向设计并率领民工,把一栋栋的竹编泥糊或木板房子建起来了,病室、手术室、药剂室、检验室、专用医疗用房、教室、图书室以及生活用房都成比例地增加。病床由数十张增加至150张左右,门诊每日由百余人增至200余人,还在城中心中南门借用当地宏恩医院的两间房屋另设门诊部一处,每日应诊病人也达200人次左右。
照明设备在医院里是非常重要的。分院开始没有电灯、晚上遇有急诊,就用马灯、手电筒一齐上,剖腹、截肢及难产等手术都能照常进行。由于消毒严格,外科手术伤口都能达到一级愈合,极少有感染者。实践证明,没有高压蒸气锅进行器械及敷料消毒,用甑密封蒸两个小时,也能达到无菌或灭菌的目的。
沅陵地处湘川公路要冲,战时人口流动频繁,一度霍乱流行。因此分院又在县城东郊的“三吾古寺”内增设隔离传染病院,以适应需要。医院医护人员全力以赴,日以继夜地抢救霍乱病人。无床就以竹板、木板当病床;输液瓶不够,就用灌肠筒代替。就这样,许多上呕下泻、失水严重、形如骷髅的病人被抬进来后,打一针就见效,迅速恢复健康走了冋去。当地人民都认为这是湘雅分院创造的奇迹。据吕静轩医师回忆:当时国外文献记录,霍乱死亡率是20%,而这次沅陵霍乱大流行的死亡率只有3.7%。因此,湘雅分院曾受到国际联盟霍乱委员会的特别嘉奖。该院还先后控制了流行性脑膜炎及痢疾等传染病对沅陵人民的侵害。
1945年秋日本投降,沅陵分院和护校经过近7年艰苦奋斗,完成了历史使命,于当年10月全部迁回长沙原址。刘泽民教授和傅乐敦先生是步行返回长沙的。当时长沙的护校校舍和医院房屋尽毁于战火,仅残留下一栋大楼。护校和医院仍于11月照常复课、开诊,为医学院从重庆迁冋长沙复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