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冲,南京三民中学(邵东二中前身)校长,湖南邵阳人。
简介
熊冲(1897~1944),字崑山,廉桥(今邵东县)人。民国11年(1922)北京大学毕业,在北京慈幼院胶澳观象台任职。民国14年闰4月初4日“青岛惨案发生。熊倡议组织雪耻会,发动群众揭露日方残杀华工的罪行。民国16年,任职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倾向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国民党右派不合,毅然弃政从教。民国18年,任南京文化大学教授,得到国民党中央委员胡汉民、于右任等人的支持,创办三民公学于南京龙蟠里清凉山曾氏祠。民国19年,改为三民中学,设初中、高中,男女兼收。并亲手绘制校徽,图案为:一本翻开的书,一枝枪和一把锄头交叉置于书上。主张心身兼修,能文能武,手脑并用,常以“早起、慎言、节用”三种习惯和“创造、独立、牺牲、茹苦、耐劳”五种精神为校训。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犯,熊组织学校爱国师生,成立“铁血救国团”,自任团长,率团出关,服务抗日部队。活动于长白山、黑龙江一带,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政策,宣传抗日前线的英勇事迹。民国26年,上海沦陷,南京危急,迁校于邵阳城内沙井头,为避敌机轰炸,复迁邵阳东乡流泽所。民国30年,筹建新校舍于廉桥附近的柑子山,课余率师生担土运石,翌年新校舍建成。熊常黎明即起,且亲临学生,寝室,遇有贪睡者,便厉声喝道:“还不起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师生无不敬重,熊从教之余,编著《中国国民党政纲之研究》,主张以三民主义为救中国之道,翻译《宇宙观之变迁》。民国33年,日本侵略军进逼邵阳,熊率师生迁校于隆回教学,不久,熊因颠沛劳顿于是年12月病逝。
生平和主要爱国事迹
熊冲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熊宜珊为清五品同知,为官刚正不阿,深得百姓爱戴,后辞官兴办实业。其父熊楚干,幼年聪慧,过目不忘,饱读诗书,关心国家大事,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跟其父走实业救国之路。先后在邵阳县双峰、界岭等地开矿办厂,事业兴旺发达,热心公益事业,名闻遐迩。乡邻有求必应,乡里流传:“有困难找楚干。”然命途多舛,英年早逝,家道中落。留下孤儿寡母,时熊冲七岁,弟熊梦仅二岁。熊冲的母亲系清太学士曾太安的小女儿,舅舅曾蓉峰也是清太学士。其母青年守节,挑起抚孤育婴的重担,倾全部心血培育子女。她性情和善,友爱亲邻,乡邻十分敬重。熊冲幼时十分聪明,入私塾仅几年,已熟读四书五经,深得太学士曾蓉峰舅舅的钟爱,对人常夸其外甥有宰相之质。叔辈也视熊冲为掌上明珠,倍加爱护。三民中学老师熊非在《纪念教育家熊冲先生逝世五十周年》长诗中写道:“先生幼聪颖,闾里尽闻名,七岁上私塾,十龄通五经。”熊冲在叔辈们的支持下顺利读完中学,十八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他深知家庭困难,在北京大学读书时,承担学校三栋教学楼玻璃窗户的清洁工作,主要靠勤工俭学维持生活和供养年幼的弟弟熊梦读书。熊冲、熊梦兄弟二人,感情深厚。熊梦75岁时所作《勉侄儿女辈》叙事长诗中写道:“我生刚二龄,阿父即见背。慈母于此时,十指作耕来。教导姐兄我,耕读事最美;…...自兄病逝后,我如断手足。”熊冲在熊梦所著《墨子经济思想》一书所作序中写道:“余取而读之,觉其阐述幽微,时有妙悟,功足不朽,诚堪嘉尚。…...吾弟竟能潜修默学,成此伟著,空谷足音,诚快事也。惟吾弟年仅弱冠,尚希不以与梁胡‘鼎峙’吾国学界为限,(‘鼎峙’二字引自《郁序?墨子经济思想》一文,‘梁胡’指国学大师梁启超和胡适。)更继此精进,而与世界名家较长短,则更幸矣。吾弟勉乎哉。”(1)其欣喜之情,企盼之心,跃然纸上。熊冲勤奋学习劳动和优异的学习成绩,受到北大教授胡适的关注和赞赏,毕业时推荐他到青岛工作。
1916年熊冲毕业于驻省(长沙市)邵阳中学,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学时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民主革命运动。大学时积极投身由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参加了由邓中夏等人发起成立的“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承担了唤起民众的讲演任务。“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社团组织,北京大学最早的共产党员大部分是该社团成员。(2)熊冲在“五四”爱国运动中,组织号召同学游行示威,冲进“赵家楼”,痛击曹、章、陆等卖国贼,系学运先锋。(3)
大学毕业后,熊冲在青岛胶澳商阜观象台工作,从事气象及地质研究工作。1925年《中国气象学会会刊》创刊(该刊即我国《气象学报》的原始刊名),第一期刊登七篇论著中,熊冲发表了论著《地震概说》和译文《古代气候之考证》两篇,此外还出版了译作《宇宙观之变迁》,显示他当时已具有较高的学术成就。(4)
1924年5月9日,是卖国贼袁世凯承认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国耻纪念日”,胡信之、熊冲、谢石林、程序之等十人,在熊冲寓所集合,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成立了以钻研学术、砥砺德行、救国救民为宗旨的“志学社”。胡信之被推为主要负责人,熊冲负责起草《志学社宣言》。(5)他起草的《志学社宣言》为:“年来国政不纲,民德堕地,武夫放恣,帝国环逼,遑遑华胄,不困于饥寒,即扼于刀锋铁蹄之下,嗟我民权日蹙百里,民生幸福,民族光辉,扫地无余,瞻顾前途,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同人栖处漏舟,忧心如焚,爰秉孔氏志学志道之旨,践近世农化工化之义,广集同志,组成本社。远师濂洛关闽之励世易俗,近法土国青年之攘外安内,用挽危局,而振颓风。爱国力学之士,尚不以污远而愿合作者,曷兴乎来。”(6)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熊冲倡议召开市民雪耻会,得到《青岛公民报》主编胡信之和共产党领导人李慰农、一大代表邓恩铭、王尽美领导的胶济铁路总工会等社团大力支持响应,6月16日三万余民众参加雪耻大会,将青岛“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推向高潮,为青岛“五卅”爱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之一。(7)
“五卅”惨案中胡信之烈士被军阀张宗昌杀害,熊冲幸免于难。胡信之烈士被害后,熊冲不顾个人安危埋葬了烈士,并为其召开小型追悼会。时在青岛大学读书的罗荣恒元帅,将募捐所余两百元交给了烈士的母亲和女儿,并为其购买船票离开。(8)熊冲几经周折,将处于贫困中的胡母及其12岁的幼女胡晓韬接到南京,而后辗转带到邵阳等地,长期奉养和抚育。并协助胡信之烈士幼女胡晓韬为父报仇,助其发表近百篇讨伐称之为狗肉将军、三不知将军张宗昌的文章。如胡晓韬致山东省主席韩复渠电:“张宗昌祸鲁三载、翻北海之波不足湔其恶,伐南山之竹,不足罄其罪。况复残害革命先进?今次回鲁,又包藏祸心,不去庆父,鲁难未已,郑继成杀之,为党、为国、为父、为山东、为天下复仇。”(9)胡母逝世于邵东县廉桥镇。胡晓韬现也已故去,育有三子,现居于廉桥镇垒子岭村。胡母、胡晓韬的墓地在其后人住地的屋前和屋后山上。
熊冲《“五卅”惨案十周年纪念》诗为:
五卅耻未雪,忽忽十周年。生徒今集会,训以着祖鞭。
忆余在青岛,复仇心颇坚。民众殊迟钝,一身为之先。
致触狗屠怒,胡君被难焉。雪耻已封闭,忠魄未归阡。
其母更穷苦,我乃费周旋。吁嗟畴昔事,都已化为烟。
旧憾既未雪,新耻复纠缠。东北好国土,业已蒙腥膻。
我虽有铁血,怎奈骓不前。悲伤似击筑,热泪如涌泉。
咨尔二三子,大责齐在肩。勿效凉血物,醉梦听自然。(10)
1926年熊冲在亲历军阀张宗昌祸鲁三载,残害好友胡信之、杰出的共产党领导人李慰农和无数无辜民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决定投笔从戎救国,到广州参加革命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军秘书,十七师政治部主任,颇多建树。(11)
1928年熊冲任职国民党中央训练部,倾向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著有《国民党政纲之研究》,(12)以及《党务训练丛书》。在此书中,他明确提出了对国民党的重新定义:“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各阶级中以信奉三民主义为最高革命原则的革命分子,代表中国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利益,以改造中国革命为开始,实现世界大同为革命的最终目的而组成的革命党。”(13)并指名道姓的指出戴季陶等过去定义的国民党的错误,强调“要代表中国一切被压迫阶级的利益”这一核心点。和国民党右派的矛盾已表露无遗。同时,眼见人民生活日益痛苦,国家危难日益加深,也深感国民党的无能和混乱,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兴国救国的重要,而毅然决然弃政从教。
熊冲在《湘灾》为题的二首诗中写道:
极目三湘不忍过,田苗枯槁又干戈。
吁嗟民命太焦苦,灾祸纷乘奈若何?
昨苦水灾今苦旱,九无新谷八无丝。
草根咽尽复黄土,饿莩塞途咎在谁?(14)
熊冲1933年元旦讲演中直言:“本人创办本校的动机,系民国十八年本人在中央党部工作,眼见得党内派别纷起,大家只在理论上争胜负,权位上争高低。”(15)
1929年熊冲任南京文化大学教授,得到国民党和民国政府二十一名政要支持,和胡汉民、于右任、邵力子、朱培德、陈果文、陈立夫、王陆一等十一人组成董事会,创建南京三民中学,熊冲被推为首任校长。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以三民主义命名的学校,(16)系现今南京四中和邵东二中之前身。
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占沈阳,即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9月20日夜国民党在南京中央党部二厅召开中央临时会议,熊冲参加了此次会议,独自主张坚决抗日,提议未被采纳。会议在载季陶的主持下做出了“依靠国联调停,避免事态扩大”的不抵抗的错误决策。国民党中央的误国误民政策,熊冲极其悲愤,随后率全体师生500人向国民党中央和国府请愿抗日。(17)尔后中国共产党和爱国人士,在全国掀起了风起云涌、要求抗日的示威游行和抵制日货运动,并组织北平、上海、济南各地的学生到南京请愿。由熊冲带头掀起的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学生运动,迫使国民党中央不得不一反常态,采取空前的容忍态度,蒋介石多次接见请愿学生代表并与之座谈,对大批请愿学生采取迎来送往的做法。(18)
在国联第二次限令日本撤兵日期已过的第二天,熊冲召开了全体师生大会,当场组织“三民铁血救国团”,决心以死报国。参加该团的有该校师生60人,校外各界人士20人,熊冲任团长。“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发到北平进行了一个月的军训,于1932年1月29日在天坛誓师出发,万众壮行,场面悲壮。此壮举极大鼓舞了民众爱国抗日的信心与决心,影响巨大。中外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高度赞扬熊冲的爱国行动。(19)
“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关后积极动员民众,积极宣传爱国抗日大义。后加入了第四路义勇军,在水口、薬王庙与日军交锋,参加了凌源之役和绥中争夺战,熊冲被第四路义勇军总指挥孙国孺将军特聘为该军总参谋长。(20)“三民铁血救国团”在东北前线的几个月抗战,时值隆冬,所经历的波折和困难可想而知。“三民铁血救国团”全体成员以身救国的壮举永载史册。
熊冲在“三民铁血救国团”出关杀敌四周年时写下如下悲壮纪念诗:
九一八事变,貌躬耻遭逢。军人不抵抗,政客无戚容。
民众悉阿斗,官僚更昏庸。吁嗟中华族!竟降此鞠讻。
唯我三民校,铁血团组成。朝跨津浦道,暮宿古长城。
虽无衣与食,意气弥纵横。虽无枪与弹,夺人以先声。
风暴扫落叶,浴血起蟠龙。师生齐奋斗,水口挫倭锋。
薬庙复歼敌,报国效愚忠。中外新闻纸,以此相推崇。
果能因势而利导,安知三户不亡秦?
所憾时机已过去,长使志士心悲辛!(21)
今天读起熊冲近八十年前的诗作。令后人感慨万千;有对民族命运坎坷的悲痛,对国力衰弱的伤感。对国民党误国决策的痛恨,对先辈拳拳报国之心的敬佩。深感今日国运昌盛、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全面抗日战争开始。不久,松沪战事起,上海沦陷,国民政府迁移陪都重庆,熊冲乃将三民中学西迁邵阳城内沙井头复课。为避日机轰炸,复迁今邵东县流泽乡,借曾氏宗祠上课。1942年在距廉桥镇1公里的柑子山新建校舍。建校期间,他利用上劳动课时间,带领学生搬抬木料,挑运砖瓦。他身先士卒,走在前面,虽汗流夹背,也毫不松怠。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为之感动而乐意随之。他对学生的功课抓得很紧,亲自抽查作业,对学生纪律,每节上课铃一响,他就站在校坪中观看学生是否迅速进入课堂,然后亲自到每个教室点名。当时,生活条件差,食米都是粗糙而杂有沙粒的碾子米,菜的食油不多。他为了稳定学生情绪,学生开餐时就讲:“抗战期间,前方将士艰苦作战,后方民众吃点苦是不算出奇的事。同学们学会吃苦,将来参加救亡工作就可适应。”在食堂墙壁上张贴标语,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前方将士流血流汗,后方粗菜淡饭就是幸福。”他很注意学生的军事训练,他说:“现在抗战期间,需要军事人才,政府在高中开设军训课,是要人人学会军事本领,以便毕业后打击敌人。”
1943年秋初日本侵略军第四次进攻长沙,邵阳震动,熊冲率领全校教职员工将位于长宝公路上廉桥镇的三民中学西迁至隆回金潭乡。很快找好石山湾村与两江总督魏光焘府第毗连的房子为校舍,稍加修葺后,于八月如期开学。
八年全面抗战、六易校址、辗转万里、备受艰辛,终因积劳成疾,以身殉职,于1944年12月逝世于邵阳隆回,年仅47岁。
湖南大学魏寅教授记述了一代杰出的爱国教育家熊冲逝世时,感人至深的悲壮场景:“第二年(1944年)上期开学不久,大概是12月的一天,熊校长在外面那间教室上高中二年级的《公民》课,我在里面那间教室上化学课,他比我先上讲台,我穿过他上课的教室时,看他口虽在讲,但声调低沉,脸色发白,大汗淋漓,下课后他没有象往常回到办公室休息,而径直回到自己的卧房,倒在床上就不醒人事,口吐白沫,不能说话,虽经校医及县政府的医生急救也无效,至第二天9时许,即离开了人世。出葬那天,迁移距学校约3公里司门前的邵阳县政府的领导及驻军首长、地方士绅都前来吊奠送葬,加上本校数百名学生,送葬行列一直排列到葬地山上,旗帜掩映,哀乐悠扬,甚为隆重。他的葬地在金潭名胜之区石龙山后山猫儿寨靠南边的山冲中间。插述一下熊冲校长死后的一幕,我与全校老师都亲眼见到的事实:熊冲校长死得突然,医生诊断为中风(脑溢血),没留下一言半语的遗嘱。大概在他的丧事结束后的一天下午,他的夫人赵嘉珍,突然神志不清,坐在竹几上哭泣,脸色苍白,大汗直流,四肢冰冷,渐渐地说一些梦呓似的言语,借着他丈夫熊冲校长的口气说:‘国家正处于危难时期,他没有为国家尽到应尽的义务,心里难过;他创办三民经历千辛万苦,要他弟弟熊梦继续他的事业,把三民办下去,为国家多出人才;说他母亲年逾古稀,他没有尽到养老送终之责,心里愧疚,要他弟弟好好侍奉,以尽天年;他的儿女还小,要他妻子好好抚养成人,将来为国家出力。’这样断断续续每说完一段话又哭泣一阵,再继续说第二段,这样说了约一个多小时,又伤心地哭了很久才沉默下来,渐渐地才回阳苏醒,恢复了常态。事后有人问她自己知道说些什么?她说一点不知道。这事情照现在的科学道理难于解释。姑且记下来让后人去解释吧!但我们可以肯定这位爱国教育家爱国之情,死后还念念不忘国家,念念不忘为国育人。”(22)
熊冲的葬地由魏芷祝、芷馥兄弟无偿赠予,这里距金潭名胜石龙山文昌阁约一里。《魏氏四修族志?文昌阁》条这样记载:“沿阁下山脊向西行一里至猫儿寨,寨右小冲正中,葬有爱国教育家三民中学校长熊冲坟墓,可供凭吊瞻仰。”(23)
我们从隆回魏氏家族将风水宝地无偿赠予熊冲安息,并破例在族谱中记述一个外姓人其人、其墓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杰出的爱国教育家熊冲一生的光辉事迹感动过无数有识之士;也使我们看到一个能出现大思想家魏源和魏光焘这样杰出历史人物,人才辈出的中国文化世家,是如此尊重历史,尊敬一切为国家做出贡献人物的。
(1)《熊序·墨子经济思想》,作者:熊冲,北京佩文斋出版,民国24年。
(2)《五四时期社团》(二卷),第156、232页,作者:张允侯殷叙彝洪清祥王云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79年4月版。
(3)《救国团团长熊冲略史》,转载美国《国民日报》1932年1月1日社论,《言论集?首篇》、第1、2页。
(4)1.《气象学报1924-2006年目录大全》,第1页。2.《中国天文学史》,第1582页,作者:陈遵妫,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信之与青岛·文化名人与青岛》,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作者:臧淼,张绍麟。
(6)《志学社宣言》,《言论集?附录二》第34、35页。
(7)《青岛惨案史料》,工人出版社出版。
(8)《共和国元帅罗荣桓》,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室。
(9)1.《名人传记张宗昌被刺内幕》,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张宗昌女儿忆父亲·狗肉将军绰号不对》,武汉文史资料。
(10)《如何确立教育的国策》,民国二十四年元旦讲演《言论集》,第112页。
(11)1.《救国团团长熊冲略史》,《言论集?首篇》,第3页。2.《教育家熊崑山先生传?邵陵熊氏四修族谱》,作者:曾恨生咏沂氏,1992年修订版。
(12)1.《熊冲·百度百科》,百度百科词条。2.《熊冲熊梦·邵東縣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3年。
(13)《什么是中国国民党?党务训练丛书》,《言论集?附录一》,第22页。
(14)《言论集》,第49页。
(15)《怎样才是受过三民主义教育的学生》,民国二十二年元旦典礼演讲,《言论集》,第13页。
(16)《南京三民中学五周年略史》,作者:李柏荣,《言论集?附录三》,第36、37页。
(17)《铁血报前言》,转载民国二十一年二月十一日《铁血报》创刊号,《言论集?附录二》,第31-33页。
(18)《“九一八”事变后学生的请愿示威与南京政府的应对》,《学术研究》,2006年6期,作者:左双文。
(19)1.《发扬母校的三种力量五种精神》,作者:刘龙书,《言论集?附录三》,第56页。2.《南京三民中学之检讨》,转载《民生报》,民国23年3月23日,《言论集?附录三》,第48页。
(20)《发扬母校的三种力量五种精神》,《言论集?附录三》,第57、58页。
(21)《言论集》,第8页。
(22)《熊冲熊梦兄弟与南京三民中学》,作者:魏寅,《人物春秋·邵阳文史》,第26辑,中国人民政协邵阳市委员会编。
(23)《爱国主义教育家熊冲及其金潭葬墓》,作者:魏寅,《宝庆名家·宝庆风情》,总53期,1998年8月。
(24)《怎样才是受过三民主义教育的学生》,《言论集》,第13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