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三后至一九四O年,靖城办过一所公立女子小学。这所女子小学虽为公立,却历遭磨难。该校在艰难的条件下开办七年,为我县大批女子入学创造了条件。抗战期间,女校师生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对唤起靖县民众参加抗战起了很好的作用。
一九三三年,靖县的文化教育还非常落后,由于世俗的偏见,人们通常不愿送女孩入普通小学读书,但女孩子们的求知欲望又极为迫切。鉴于这情况,易传珍、黄家政等敬请热心振兴靖县教育事业的申锦章先生出面,向县府提议,创办靖县女子小学。县长孟鼎鉴将申请的提议交县政会议通过,并确定梁系冲、易传珍、黄家政三人负责筹措。校址设在下熙街报恩寺。当时,因经费困难,校舍、教具一概从简。是年秋,筹备就绪,女子小学正式开学,采取登门劝学方式,招收新生一百四十余名,分为四个班,即三个初小班、一个高小班。校长梁系冲聘请易传珍、黄家政、王淑惠(驻军家属)、陈建南(由长沙聘来)等四人为教师。由于全体教职员身体力行,治学严谨,教学成绩卓著,学校声誉大振,慕名求学者颇众。
一九三五年四月,首任校长梁系冲去世,同年下期,易传珍被湖南省教育厅委任为女子小学第二任校长,易传珍接任校长后,校务会厂家决定扩班,增聘由长沙日新女子美专毕业回靖的吕韵琴和经张孟华介绍从洪江来靖的朱大英(毕业于长沙民范女子职业学校缝纫科)为专职教员,另聘曹兴家、梁超凡两位男老师到校兼课,聘冼致祥先生为职员。至此,女校教职员由五人增至九人。设一至六年级各一班,学生增至二百六十多人,发展成为一所完全小学。
无端起风雨,一九三六年,正值女校首届初小学生毕业之际,县教育局在当时的一些旧势力责难下,捏词经费困难,体谅时艰,提出停办女校,并将此案交由县政会议通过,准备在当年的下学期执行,蓄意将女校扼杀于摇篮之中。这纯属旧势力对女校命运的挑战,女校师生无不义愤填膺,竭尽全力抗争。通过请愿、说理,在社会上造舆论,使当局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即(一)保留女校,不予撤销;(二)停办高小班,只设初小班;(三)自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下期起,停拨高小班的一切经费。面对严酷的现实,学校仍决定将两个高小班留下,改成甲、乙两个职业班,学习缝纫专业,但每天上午坚持上高小文化课,职业课以朱大英为主教,文化课由黄家政任教,必要时则请社会上一些同情和支持女校的人士义务讲课。在教育当局的百般刁难下,女校的办学条件处于极其艰难的状况,尤其是教学经费在开支了必要的办公费用后,连教师的工资也发不出。女交虽是逆水行舟,但大家尚能同舟共济,故女校得以延续。
一九三七年下学期,易传珍辞去校长职务,由曹韵琴继第三任女校校长。同年暑假期间,曹振家、石金玉、马慎仪、何秀琴等从日寇占领区先后回到靖县,均由曹韵琴聘来女校任教,师资力量又得以加强。一九三八年下学期,曹振家任县教育科长,对教育工作做了一些改革,女校抓住火候,趁机将甲、乙职业班恢复为高小班,乃实行“四?二”学制。高小班教学经费得以列入普教预算,女校工作又有了新的起色。
正当女校沿着健康道路阔步向前的时候,晴空又起阴翳。一九三九年曹科长辞职他就,钟德鑫接任县教育科长后,声称要停办女样。当时,女校的七名教员恕不可遏,表示要团结一心,向政府请愿。通过多方面活动,得一些关系特殊的人,如曹韵琴之阿翁申铁琴、马慎仪之丈夫唐振之从中周旋,方使此波平息下来。
一九四O年,曹韵琴校长辞职,由马慎仪接任。当时,由于日寇疯狂残害我沦陷区人民,沦陷区的一些知识分子纷纷来靖从教,他们中的一部分思想比较进步,在我县起了破除旧观念的良好作用,使我县“男尊女卑”等封建旧习得到一定清洗。从此,全县城乡各小学普遍兼收男女学生,尤其是当时的城镇各中小学校中,女学生入数已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且女学生成绩普遍优秀。由于女子能够自由地进普通学校读书,女校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女子小学创办近四年之际,“芦沟桥事件”爆发,日寇疯狂践踏中国领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女校师生凯能等闲?一九三八年,女校各班以时局紧张为前提,召开“我办抗日做点什么?”的主题班会,同时,女校还发起做军鞋的义举。当时,积极参加做军鞋的女同学有:梁系凤、姚武华等。不会做军鞋的女同学就捐钱买毛巾,在一段时间内,女校捐赠了两百余双军鞋、几十条毛巾给前方抗日战士。
一九三九年,全国抗日斗争风起云涌,进步人士张云程等在靖县组织了“抗日自动兵团”。女校师生又向自愿参加抗日队伍的近千名战士每人赠送一条由她们自己亲自绣上“女校赠”三字的小手帕,这充分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热情。
一九四O年,全国抗日热潮高涨,女校师生亦走了街头,张贴标语,义演义捐,进行抗日宣传。她们那激昂慷慨的救国演讲,唤起了靖县民众抗战的决心;她们那雄壮悦耳的抗战歌声,燃起了人们复仇的怒火。音乐教员李自华每逢周末就带领学生上街演唱《大刀进行曲》、《流亡曲》、《铁蹄下的歌女》等抗日歌曲;学生歌咏演出的表演唱——《你,你,你,你这个坏东西》形象生动,感人至深,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同年,部分年长的女学生走出校门,投身抗日斗争前列,如曹诗禹、秦淑云等就参加了国民党抗日部队“九十四”军做文艺宣传工作,储兆云、戈忠甲等则参加了抗战短期训练班,还有的去耒阳参加了教导团。这些女学生尽管去向各异,但都是为了抗日救国。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