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时中国 > 战时教育 > 战时湖南教育 > 内容正文

弦歌未辍在蓝田:抗日时期内迁的妙高峰中学
来源:作者:梁国益   2014-11-27 10:30:07

  蓝田,地处湘中,为涟水发源地。《安化县志》载:“相传宋张南轩经此,谓地宜蓝。后果蓼蓝弥野而得名。”解放前的安化蓝田镇(今涟源市)距离长沙市180余公里。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这座称之为我省大后方的名镇,以博大质朴的胸怀接纳了妙高峰中学数百名师生,遂使学校弦歌未辍,莘莘学子在血泊中孕育,在抗战里成长。历时八年,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学校复迁回长沙旧址。在长沙市十一中校史里写下了厚重的一页。妙中后来人,始终剪不断对蓝田的缕缕深情。11月2日,在学校百年华诞前夕,百年校庆筹备办公室的同志承载着师生的这份感情,由校长麻宗胜带队,实现了访谒蓝田,寻觅妙中故址的夙愿。秋阳朗朗,金风送爽。驱车取道娄底,再往蓝田,只用了二个半小时,便完成了抗日时据说靠徒步、乘木舟需四、五天的行程。

  我们置身这座古镇,一阵无以名状的激奋之后,思绪不禁飞越到抗战胜利前那难以忘怀的年代。

  蓝田,当时归安化县辖,位于雪峰山东麓,涟水之滨,四周山环水绕,是一大镇,铺店鳞次栉比,粮行、书店居多。隔着涟水分南北两街,有两座拱形石桥连结。除涟水有舟楫之利外别无交通工具,一切物质大都靠人担肩背。地处偏远山区,交通闭塞,利于避难防空,且环境优美,也是办学的理想处所。妙中是长沙市第一所迁入该镇的学校。捷足先登,房舍选择的空间大,故校舍在该校中算得上是最好的。接踵而至的有明宪女中(今十五中)、长郡、周南女中(今周南中学)、大麓(今九中)、明德、广雅、岳云、国立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等十余所学校。许多著名学者,如罗章龙、钱钟书、皮名举、廖世承等都到了这里,一时人文荟萃,达于鼎盛。众多学校的迁入,有力地促进了蓝田文化、教育乃至经济的发展,此时百货店、饮食店、小摊点又冒出许多。她既被誉为全省文化教育中心,又有“小南京”、“小长沙”之称。《涟源市志》内记载,抗日胜利的第二年,即1946年,由于学校迁回长沙,该镇人口即由四万多锐减至一万以下,市面顿然萧条。由此可见,这些学校的迁入对当时蓝田的繁荣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每言及此,方克刚校长曾不无骄傲地说,“这是我最先选择的地方呢。”

  妙中迁入蓝田后,高中部设在镇东双江口的原蓝田四区高小;初中部设在离高中部约四里地的芳园;1940年,创办初中实验班,佃该地的刘氏墓庐为校舍。学校分设三地授课。

  我们随着一位名为肖声阳的老人来到高中部的校址。据肖老介绍,原校舍是一座四合院,南边是青砖筑起的两层教学楼。入校门,通过花草芬芳的庭院,在对面一座小楼上就是教务处的办公室。门顶有妙中校训“公勇勤朴”八个大字。校门外辟有宽敞的操场,旁有池塘,波光隐隐,杨柳依依。惜昔日校舍已殆无踪迹,早已拆建为市农科所。学校北边不远处,1997年尚存当年南轩图书馆租用的陈姓二层青砖楼,现亦不复存在,为一幢新住宅楼所取代了。

  我们移至旧址一侧的高地俯视,当日学校虚幻地展现在眼前。顿生流年似水,世事沧桑之感慨。正当大家沉浸在幻景中时,伴同寻访的涟源市一中退休教师、校友卢正来举手指向前方,告知那同跨邵阳、湘乡、安化三县的山地,那里层峦叠嶂,有一座山峰形同一耄耄老翁俯着身子娓娓地诉说妙中在这里的办学情景。我们驱车离去时,似觉书香满怀,还闻书声琅琅。妙中学子在战争的特殊环境里,以自身的行动让校校歌中的“振精神急起直追,卓立无多让”的豪言诠释成报国行动。

  在离涟源市职业中专不远处,当地居民肖祥满老人引领我们寻觅到了实验班的旧址刘氏墓庐。1939年留美归来的教育家、妙中教师邬干如先生拟开办实验班,进行高、初中五年一贯制的教改实验,方校长欣然同意,1940年1月佃定这座墓庐给邬先生办班,并把其二子方麟侣送至该班接受实验教育,由此足见方校长对此的看重与支持。后来这个班迁至杨家滩(今涟源市杨市镇),继又迁新化旋塘湾为学校实验部分校,日后发展成为行素中学,即今长沙市七中的前身。妙中有些初中校友同为七中校友就缘于此。

  肖老告诉我们,这处墓葬的是晚清时期曾任云贵总督、京内部尚书等四职的大官僚刘景世。今墓空庐不见。在庐的原址现建有一栋现代楼房,装饰得较时尚,是一户小康人家。我想,刘氏官至高层,口碑好坏,是清官抑或贪官,已无从考证,为此伤神费力也大可不必。但其庐舍供妙中作实验教学场地,委实是件好事,对此,刘氏生前未必想到过。此人长眠此地,伴学子攻读,如若有灵,琅琅读书声,嬉笑欢乐声,使其全然没有了孤寂,不能不说是刘公祜祉所在,可谓之是意外的一大收获了。

  那栋楼房门前左右各摆放着俗称房子伞柱的石礅,是墓庐的原物,礅的石料上乘。我们欲买回来置于校园内,并在上作些文字说明,以立为永久纪念物。惜物主要价过高终未成交,只得割爱作罢。

  1939年7月,租赁属一李姓号称“芳园”的大庄园为初中部校舍。芳园,名典雅,也名副其实。在《妙中月刊》(老方在线注“妙中月刊”妙高峰中堂月刊社编辑该书现有存世)三十五周年纪念册中有一篇题为《三年的芳园》的文章,对春天的“芳园”作了生动的描述:“第三个春天降临的时候,浩荡的春风,温柔地吹拂着人们的面颊。燕语呢喃,花香醉人。树丛中还藏着不知名的小鸟,娇音婉转地奏着芳春的恋歌。周边茂林修竹,溪水潺潺。迷人的“芳园”,又披着春光,被嫩绿的翊护卫在畦地里……”这是一个何等清幽恬适的境界。妙中学生与之和谐相处,相必使之更显鲜活,更添诗情画意。“倭夷肆虐无宁日,学子攻书有乐园;年年都有芳园梦,夜夜醒来总觉甜。”写出了学子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得此胜境读书求知的喜悦心情。

  我们来到芳园已是中午时分。令我们惊喜不已的是还有一栋上下两层作校舍的住宅依然保存完整。下层的外墙是青砖砌的,上层全为木质结构,木窗雕龙画凤,一派当时当地民宅建筑风格。只是历经沧桑,已显得十分陈旧了。天井中的两口饮用水井还在,雕有花饰的石质井盖仍盖在其上。面对这些遗物,负责摄影的同志如获至宝,不厌其烦地从多个角度尽兴拍了个够。

  这里好客的群众戏说他们是妙中遗迹的义务守护人,与我们可算得上是一家亲了。并惋惜地告知,当地政府即将征用这块土地,尚存的校舍会被拆除。我们庆幸来得正当时,未酿成无法弥补的遗憾。他们高兴地应邀合影留念。当我们离开时,依依不舍地送行,挥手告别,殷殷地嘱我们下次来做客。

  妙中在蓝田办学八载,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之差不言而喻,但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学校倡导师生“以感情去对人,以理智去应事”。当时流传有“欲智充,入妙中;学做人,进高峰”的佳话,可谓有口皆碑。

  方校长屡次告诫学生:“你们正处发育时期,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三更灯火五更鸡是这样的读书,于身体是有害的。”由此想见当时读书的氛围之浓厚了。但妙中学子在国难面前,绝非“一心只读圣贤书。”“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他们是尽力地做到了。如与长郡中学联合组织剧团,在公共场所演出《岳飞传》、《雷雨》等大型戏,歌唱《流亡曲》、《义勇军进行曲》和其他革命歌曲,举办抗日漫画展,劝捐、写标语,与明宪女中一起劳军等,抗日救亡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很得蓝田各界嘉许。

  要感谢中共涟源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戴光景,吴云权两位同志为我们提供了妙中在蓝田办学的一些史料。从中,我们得知妙中英语教员梁杜曾是抗日时期地下党组织蓝田特别区委成员,先后任代理书记、组织委员等要职。曾即时发觉并处置了混入党内的三青团骨干分子,清除了隐患,未使党组织造成严重损失。后不幸被捕,保持气节不渝。因不见梁杜的翔实个人材料而留下遗憾。

  我们徜徉于新市区,步入旧貌尚存的永兴街、中山街,直觉得今日的蓝田城区已大为拓展,旧貌换新颜,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人文鼎盛、社会和谐的喜人景象。

  为时一天的寻访收获颇丰。夜幕降临时,我们方才乘兴离开了留下了深刻美好印象的蓝田。

  背景资料: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由于国民党消极抗日,军事上节节失利。倭国帝国主义逐步向华北、华中地区入侵。经常使用飞机轰炸城市,致使省垣学校大受威胁。安化地处湘中山地,峰峦迭嶂,算是战时安全地带,所以省垣学校迁来安化的较多。据《湖南省志?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记载:“一九三九年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制定《湖南省政府重新配置中等学校办法》,将全省划为三个教育区:一为湘东南区,以茶陵、常宁、耒阳、道县、祁阳各县为中心;……一为湘中区,以安化、新化、邵阳、武冈各县为中心,该区原有县立二十校,私立四十四校,计划迁入长郡联立中学等四校,合共六十八校;一为湘西区,以沅陵、辰溪、芷江各县为中心,……但在执行中,各校并未根据此计划。已迁之学校,多集中于安化、湘乡两县,特别是安化兰田(解放后划归涟源县),成为抗战时期湖南学校之集中区,公私立中学有十七校之多,国立师范学院亦设于此。”

  1939年,省立一中、一师、省长女师、省立高工等校合并组成“湖南省立临时中学”,由熊梦晖任校务主任,迁安化桥头河。分设高中部(设七星街)师范部(石桥边)、初中部(桥头河街上)、职业部(湘乡),并在酃县设省立临中分校。1940年,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又颁发《湖南政府中学、师范、职业教育改进计划纲要》,按十个行政督察区,每区各设立中学、师范、职校一所,1941年2月,省立临时中学撤消,以高中部为省立一中,师范部为省立一师,职业部为省立一职、五职,初中部为省立五中,1942年下期五中由桥头河迁安化资江之滨的雅雀坪(该地系原安化滨资书院旧址)。

  当时迁来安化的学校,集中在三个地区:以兰田桥头河为中心,计有长郡、妙高峰、大麓、精炼、明德、周南女中、明宪女中、广雅等私立中学和国立师范学院、国师附中等十校,均在兰田镇附近。省立一中、一师及私立建国中学迁在桥头河;以安化县城(今梅城镇)为中心,计有私立文艺中学(1938年迁来,1939年下期迁湘乡杨家滩)、私立含光女中,私立岳麓中学、私立北平民国大学等四校;以东坪江南沿资一带为中心,计有省立五中、五师、私立信义、民治、春芳、南山、子建等中学,私立修业农校,中国文学专修学校等九校。

  综合如上所记,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迁入安化的公私立大中学校,达二十七所之多。

  附《抗日时期迁入安化各校的简明情况表》

  学校名称 地 址 校长姓名 迁入安化时间 备 考

  国立师范学院 兰田光明山 廖世承 1937年1月系创建

  国师附属中学 兰田六亩塘 朱有献 1939年7月系新创建

  长郡联立中学 兰田永兴街 鲁立刚 1938年4月

  私立明宪女中 兰田十二总 曹绍春 1938年7月

  私立妙高峰中学 兰田双江口 方克刚 1938年9月

  私立大麓中学 兰田三甲 任凯南 1938年7月

  私立周南女中 兰田笃庆堂 李士元 1938年10月

  私立精炼高职 兰田三甲 刘 建 1939年7月

  私立明德中学 光田光明山 1944年8月 1946年复员长沙

  私立广雅中学 兰田杨古总 1940年9月

  省立临时中学 桥头河 熊梦晖 1939年2月 1941年撤消,分设一中、一师、五中等

  省立一中 桥头河七星街 李湘琼 1941年2月 张满意注:朱总理、熊清泉曾在此就读,1994年熊清泉重访七星街曾提及此事。

  省立一师桥头河石桥边 谢祖尧 1941年2月

  私立建国中学 桥 头 河 邱鹏万

  私立含光中学 梅城大桥

  私立文艺中学 梅城、仙溪 曹典球 1938年9月 1939年8月迁湘乡杨家滩

  私立北平民国大学 梅城六角溪 鲁荡平 1943年2月

  私立岳麓中学 七星桥 罗教厚

  省立五中 唐家观鸦雀坪 贺 毅 1942年8月

  省立五师 江 南 杨国础 1944年8月 1945年下期复员益阳

  私立信义中学 黄 沙 坪 陈开源 1944年8 1945年下期复员益阳

  私立民治中学 酉 州 杨半农 1943年冬

  中国文学专修学校 酉 州 李一尊

  私立南山中学 东 坪 周 仁

  私立春芳中学 黄 沙 坪

  私立修业农校 东 坪 彭国钧

  私立子建中学 烟 溪 尹 楠 1942年 1946年迁长沙

  张满意注:梅山是历代避兵的理想所在。宣公后裔居梅山乃宣公之贻谋也。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