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武器研究 > 内容正文

抗战中,日本的“王八盒子”究竟有多差,为什么连八路军缴获后都不愿意使用?
来源:金兔历史   2021-11-10 11:21:50

  八路军一向缺少武器弹药,在很多部队,往往几个人才拥有一条枪,子弹也不多,最少时人均只有五发子弹。即便如此,八路军在缴获了王八盒子时,也是不太愿意使用的。

  为什么王八盒子这么不招待见呢?

  第一,容易误伤战友。

  王八盒子的正式名称叫南部十四式,其设计者是南部骐次郎。在设计这款手枪时,南部骐次郎借鉴了大量西方手枪的设计思路,只可惜他没有能力将这些优秀的设计思路合理拼凑。

  因为借鉴的设计思路太多,王八盒子的结构非常复杂。一般来说,结构越复杂的枪支越容易娇贵,越容易出故障,王八盒子也是如此。王八盒子非常娇贵,如果平时没有保养,或者保养不到位,很容易出现第二发子弹上不到位的情况,进而导致在射击时出现卡壳的现象。

  卡壳倒不是最大的问题,对于王八盒子的使用者来说,容易走火伤人才是最大的梦魇。

  从技术上说,王八盒子的结构很复杂,在退出弹夹后,枪膛里还有一颗子弹。

  这时候,如果手枪的使用者没有及时使用手动保险,或者操作失误,又或者让手枪发生了激烈震动,枪膛里的这颗子弹就会走火伤人。

  八路军战士对王八盒子毫无好感,就是担心使用了王八盒子,在战场上容易误伤战友。

  第二,威力小。

  资料显示,王八盒子的初速度只有320米每秒,动能只有335焦耳。而抗日战场普遍使用的驳壳枪,子弹初速度能达到425米每秒,动能更是能达到576焦耳。因为初速度和动能不足,王八盒子的有限射程非常有限,威力远不如驳壳枪。

  据抗战老兵回忆,王八盒子的威力很小,有时候连稍微厚一点的木板都无法打穿。

  第三,容易出故障。

  美军曾嘲笑使用南部十四式连自杀都可能会出故障,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王八盒子的撞针很脆,在实战中,王八盒子经常出现撞针击发无力、撞针折断等问题,具体的表现就是枪打不响。尽管日军给王八盒子配了一个备用撞针,甚至后来还给王八盒子更换了新撞针,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撞针容易折断、枪打不响等问题依旧困扰着手枪使用者。

  第四,有更好的替代品——驳壳枪。

  如果有选择,八路军更愿意用驳壳枪。

  德国产的毛瑟手枪自进入中国以来,就被冠以多种称呼,比如快慢机、驳壳枪、自来得、盒子炮等等。这种手枪在中国的产量惊人。

  早在1921年,汉阳兵工厂就已经仿造了带10发子弹的盒子炮,此后10余年,产量惊人。

  抗日战争中,驳壳枪成了抗击日寇的利器,如果是20发的驳壳枪,可以像冲锋枪一样采用全自动射击。1939年12月的昆仑关大捷中,有一个中国军官手持驳壳枪,连续毙伤12名日寇。

  与王八盒子相比,驳壳枪有诸多优点——结构简单,故障率低,威力更大,有效射程更远。

  在当时,驳壳枪除了后坐力大,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在性能和故障率方面更是远胜于王八盒子。所以八路军、新四军官兵非常渴望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驳壳枪。

  例如,抗日战争中,铁道游击队掩护刘少奇通过津浦铁路时,刘少奇问他们有什么困难,后者提出想要20支驳壳枪,因为对他们来说,在敌后抗战,驳壳枪就是最好用的武器。

  还有像刘伯承、徐向前等八路军高级将领,他们的配枪都是驳壳枪。在八路军的部队里,也装备了大量驳壳枪,数量之多仅次于步枪。

  1937年10月,八路军129师向总部汇报部队的装备情况时,关于各类枪支的统计如下:长枪3412,马枪724,盒子炮(驳壳枪)539……

  可见,早在抗日战争初期,驳壳枪就已经是八路军的主要装备了,只是当时只有八路军的高级将领、警卫人员以及敌后武工队才配有一支驳壳枪。但这丝毫不妨碍八路军战士对驳壳枪的喜爱,只因为驳壳枪实在太好用了。

  有了驳壳枪做对比,王八盒子自然不受八路军待见了。除了王八盒子,日军生产的歪把子轻机枪也不受待见,只是当时八路军缺武器,歪把子再怎么说也是轻机枪,所以八路军是一边骂着一边使用,在八路军眼里,这玩意还没有捷克式轻机枪好用。当然,日军生产的装备也有精品,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大盖,这是八路军最喜欢的步枪,这款步枪除了威力差点,几乎没有什么缺点,广受八路军好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