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武器研究 > 内容正文

日本侵华航母的尖牙 97式舰载战斗机
来源:环球网   2019-06-13 09:30:23

  九七式舰载攻击机,为旧日本帝国海军于1930年代后期开发的舰载攻击机,由于旧日本海军在开发中让中岛航空机以及三菱航空机两家公司竞标此机合约并且最后同时采用,因此此型飞机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存在,中岛制编号B5N,但是一般提到此型机种大多是指产量比较大的中岛制九七式舰载攻击机。

  资料图:97式舰载战斗机

  1939年,中岛对97舰攻进行了改装,为其更换了马力较大的发动机,太平洋战争中的97舰攻都是这种B5N2。日本投降前,97舰攻共生产了1250架。盟国称其为"凯特(Kate)"。97舰攻的特点是航程远、载弹量大。作为对舰攻击机,它主要携带鱼雷,由于投雷时水平飞行或缓慢下降,所以也可以携带炸弹进行水平轰炸。

  97舰攻实施鱼雷攻击的基本投弹方式是:飞机在高度100米、距离目标1000到1500米时发射;鱼雷入水后,下潜到60米,而后浮到距离水面4-6米。实施水平轰炸时,97舰攻为9机编队,飞行高度3000-4000米,共同投弹,以保证至少有一枚命中。

  1937-38年,97舰攻随第一航空战队(赤城号和加贺号航母)和第二航空战队(苍龙号和飞龙号航母)参与侵华战争。

  由于珍珠港水浅,97舰攻进行雷击时,飞行高度下降到20米;水平轰炸也改为了5机编队,使用800公斤16英寸穿甲弹作为炸弹。1941年12月的珍珠港行动中,第一波攻击中89架97舰攻,49架带炸弹进行水平轰炸,40架带鱼雷进行雷击,5架雷击机没有返航。第二波有54架水平轰炸机,全部返航。97舰攻的浅水鱼雷和穿甲弹给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亚历桑纳号的大爆炸就是由穿甲弹在舱内爆炸引起的。战地指挥官渊田美津雄的97舰攻第一个进入珍珠港,最后一个飞离珍珠港。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