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污蔑为中国军队所为,随即展开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一日之间,沈阳。长春、营口等城市相继沦陷,数日之内吉林、辽源、通辽、延吉、敦化、新民等地也落入日军魔爪。日军为了实现对中国东北的永久占领,屠杀军民、炸毁机关,东三省沦为了“人间地狱”。
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日本一而再,再而三的通过“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等对中国进行挑衅,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早已经激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一种强烈的抗日情绪已经形成。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迅速让抗日情绪高涨,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为遇难同胞复仇”的呼声此起彼伏。人们走上街头,发表抗日演说,呼吁全国一心抗击日本。学生与群众团体纷纷发表宣言。呼吁民众抵制日货,抗日的怒火正在熊熊燃烧。
当时的中国民众在为抗日大声疾呼的同时,也明确地向南京政府提出请求出兵抗日的要求,向政府发出的要求对日宣战的通电不计其数。
在当时的中国,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杭州、太原、长沙、西安、贵阳等地的大中学生,纷纷走上街头,举行集会游行,发表通电,进行抗日宣传, 建立抗日团体; 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武装民众,出兵抗日。
北平的学生向南京政府发去电文称“(日本帝国主义)“今又悍然不顾, 大肆武力侵略??当此国破家亡之时, 正吾人同仇敌忾之际, 深望当轴诸公, 立息内争, 一致对外, 并望我国民众, 实行武装, 誓做政府后盾。”同时还组建敢死队,决心前往东北与日军以死相拼。
在南京,学生们走上街头,向政府请愿,喊出了“全国同胞本敌忾同仇之精神, 在政府指挥下, 奋发图存”的口号。
全国民众甘当后盾,坚决要求出兵抗日的心声,国民政府听到也看到了,但他们却选择了装聋作哑,背道而驰。
原本面对外国侵略,拿起武器予以坚决果断的还击是一个国家自然而天赋的权力,那么为什么当时的国民政府却选择了软弱退让,坚决的执行不抵抗政策呢?
当时中国一方面连年灾荒,一方面国民政府忙于对中央根据地展开围剿,从军事上没有能力和信心去对抗日本的侵略。在当时无论是张学良还是南京政府都普遍认定“打,一定打不过日本”,正是当时中国决策者心中这种根深蒂固的心态,失去了坚决对外作战的信心。
当时的国民政府认为“以中国国防力薄弱之故,暴日乃得于 24 小时内侵占之范围及于辽吉两省,若再以绝交宣战之口实,则以我国海陆空军备之不能咄嗟充实,必至沿海各地及长江流域,在3日之内,悉为敌人所蹂躏,全国政治、军事、交通、金融之脉络悉断,虽欲屈服而不可得。”也就此不顾全国上下齐声要求抗日的呼声,头也不回地走上了不抵抗的道路。
面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一味寻求国联公判的软弱,青年学生却坚决要求出兵抗日。国民政府不得不专门发布了告全国学生书,要求全国学生在中央统一指挥下,同赴国难,并要求学生能一心一德,服从指挥,但对于是否出兵宣战却以一句语焉不详的“此在信任政府之人民, 所不必问”一笔带过。
但热血青年们并不是这么容易糊弄和打发的。9月28日,宁沪两地5000多名学生前往南京中央党部进行请愿,迫使蒋介石不得不第一次出面接见学生,但得到的回到依然是“应用冷静的头脑,热烈的血,以应付国难,如果浮躁气太甚,不过加增国耻而已。政府同人可以接受请愿的意见, 一定尽职用力量去办理。”
随后国民政府要求各地不得再允许学生前往南京请愿,并颁布了《维持全国秩序令》,要求各地对有违法所谓革命纪律或扰乱秩序者,坚决予以制止。在一方面限制国人抗日呼声的同时,国民政府还在当天颁布了《保护日侨令》。
就此因九一八事变而起,全国轰轰烈烈的请求抗日出兵运动在国民政府的太极推手和封锁控制下,渐渐平息,不抵抗政策得以继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