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反抗外敌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性的贡献;同时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
193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卡尔逊受总统罗斯福之命,考察中国抗战,他是第一个提出要支持八路军的外国人。图为1938年卡尔逊(右二)在河北阜平与聂荣臻(中)交谈。
1937年11月,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对南京难民进行了人道主义的保护与救济。图为委员会部分成员。
1937年11月,苏联派出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先后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人,其中约200人在中国战场牺牲。图为苏联志愿航空队队员在武汉机场。
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员、外科医生白求恩率医疗队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工作。1939年11月,白求恩在为伤员进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病逝。图为白求恩在前线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
1938年12月,美国作家和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前排左二)在山西洪洞八路军总部采访时与朱德、彭德怀等人的合影。
1938年冬,英国记者贝特兰(右)作为英国《每日先驱报》记者来中国采访。图为他在晋西北采访时与八路军第120师副师长肖克合影。
1939年,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
1939年1月,奥地利医生傅莱来华支援抗战。图为1942年傅莱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为八路军伤病员检查身体。
1941年8月,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军官陈纳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即飞虎队,同年12月来华参战。图为美国志愿队队员在昆明合影。
1942年4月,美国空军中校杜利特尔奉命率轰炸机队,对日本东京等城市进行轰炸。返回途中在中国浙江、安徽等地坠落,得到中国百姓救助。图为杜利特尔(右四)及机组人员与帮助他们的中国朋友在浙江临安合影。
1942年7月,美国志愿队纳入现役,改称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后扩编为美国第14航空队。图为航空队队员在击落敌机后接受战友的祝贺。
1944年,德国友人王安娜(前排左四)、波兰记者爱泼斯坦(前排左五)与民主人士李公朴(前排左二)、茅盾(前排左三)、《新华日报》工作人员陈家康(前排左一)、章汉夫(前排左六)等在重庆合影。
1944年6月,由20名中外记者组成的西北参观团到陕甘宁和晋绥边区考察参观。图为毛泽东和外国记者合影。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向日本关东军发动全线进攻。图为在东北平原上前进的苏联红军装甲部队。
1945年8月22日,苏联红军进入大连,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1945年8月底,八路军和苏联红军在山海关会合。
奥地利医生雅各布·罗生特先后在新四军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工作。图为1941年罗生特(中)和陈毅(右)、刘少奇(左)在江苏盐城新四军军部。
奥地利友人魏璐诗与上海抗日宣传队队员一起进行宣传活动。
朝鲜义勇军、义勇队与中国人民一道抗击日本侵略者。图为朝鲜义勇军在刷写标语。
德国进步作家和记者汉斯·希伯(左一)、美国著名左翼作家史沫特莱(左五)、加拿大护士尤恩(左三)和陈毅(左二)、粟裕(左四)在皖南合影。
飞虎队队员与云南百姓和睦相处,情深义重。
国际反侵略运动总会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性群众组织,共有700多个团体会员,代表着4亿以上人口。图为1938年2月,该会在伦敦召开援华大会。
觉醒的日本士兵自愿留在抗日根据地参加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工作。图为他们正在制作装有传单和食品的慰问袋。
罗马尼亚医生迈维德•杨固(右)与中国红十字会医疗队队员合影。
毛泽东(左五)与印度援华医疗队成员巴苏华(左一)、柯棣华(左二)、木克华(左四)、爱德华(右二)、卓克华(右一)等人合影。
美国医生马海德,1936年到陕北,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医务工作。图为彭德怀与马海德在延安。
日本共产党员野坂参三(即冈野进)等在延安组织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延安支部,之后各抗日根据地相继成立了反战同盟支部。图为野坂参三(中)在延安。
日本著名作家、反战组织领导人鹿地亘在大后方积极组建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图为鹿地亘在广西前线向日本军队进行反战宣传。
世界各国的新闻工作者纷纷来华,报道中国抗战实况,揭露日本侵略行径,呼吁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支持中国。图为台儿庄战役时,外国记者到前线采访。
世界各国人民纷纷游行,抗议日本侵略中国。
苏联是首先向中国提供援助的国家。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之后,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贷款和军用物资,并派遣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图为装载苏联援华物资的卡车行进在西北公路上。
苏联医生阿洛夫在给伤员进行手术治疗。
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夫妇为支持中国抗战,发起筹建“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图为艾黎与其助理人员的合影。
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燕京大学经济学教授、英国人林迈可(左一)在太行总部与朱德(右二)等在一起。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