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半月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二百八十多人、伪军一万八千多人;破坏铁路九百多里、公路三千里;破坏桥梁、车站二百五十八处;并缴获了大批武器和军用物资。图为八路军占领娘子关。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图为八路军部队的通讯员(1938年)。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图为八路军小分队集合(1938年)。
1937年9月26日,115师参谋处发出告捷电:九月二十五日,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勉无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敌军被击毙者尸横山野。图为平型关战斗中的115师指挥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皖南事变爆发后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图为新四军在天目山战役中缴获的重机枪。
1938年4月17日上午7点半,杭州至上海间的铁路被破坏。
1939、1940夏季两次扫荡,将集中于华北地区30余万日军、满洲国军队的分布点不断增加,力量分散,这对华北地区的八路军集中优势力量展开大规模进攻提供了有利条件。图为八路军和游击队配合破袭日军的交通运输线。
1940年10月6日至翌年1月24日,八路军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图为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工兵在爆破井陉煤矿烟囱。
1942年是敌后抗战最困难的一年。日寇于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后,负担愈来愈重,于是想利用其在华统治区的各种资源来为其继续扩张服务,这便是它提出的“以战养战”政策的用意。图为日本杂志刊载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特辑。
1944年山西,八路军八分区。
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击毙日军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中方取得的第一次完胜。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图为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前线。
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北段)、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图为围攻井陉煤矿。
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交通破击战,重点破袭正太铁路和同蒲路北段,给日本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在华北交通线中,正太铁路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图为八路军爆破正太路桑掌大铁桥。
百团大战后,给战士佩带光荣花。
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八路军的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图为脑山战斗中的八路军机枪阵地。
初期地雷战的成功实践,大大鼓舞了全县民兵的抗日斗志,地雷战开始由点到面在全县普遍展开。一些村庄的民兵,把地雷战成功地运用到反“扫荡”中去,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了更多地杀伤敌人,地道战与地雷战密切结合,把地雷埋在敌人要经过的路口,等敌人走近就拉导火线。
从歼敌(日军)数字看,八路军独自发起的百团大战不亚于1939年蒋介石部署全国十个战区71个师发起的对日冬季攻势的战果,如果加入歼灭伪军数字,八路军的战果还高于国军全军在冬季攻势的歼敌数字,由此大大提高了八路军的政治地位。图为八路军攻克涞源东田堡后登城欢呼胜利。
当时的后勤供给五花八门。大致有缴获、请领、受赠和人民群众支持。而后者是八路后勤的主要来源。图为1939年,晋察冀边区供给部女八路为前线战士赶做军鞋。
到抗日战争后期,主要抗日根据地有:陕甘宁、晋绥、晋察冀、冀热辽、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北、湘鄂赣、鄂豫皖等19块。图为1939年1月晋东南根据地召开抗战会议,中间为朱德总司令。
敌华北方面军在其作战记录中也承认:“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图为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在井陉煤矿的战火中救出两名日本小女孩。这两名日本小女孩受到良好的照顾后被护送回日军司令部。图为聂荣臻司令员同小女孩(美穗子)合影。
地道内设有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为平原地区的民兵正在地道里从一个射击口转移到另一个射击口去消灭敌人。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经过不断的发展,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图为地道战。
地雷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山东民兵最重要的作战方法之一,地雷是当时最重要的作战武器。抗战时期,地雷大显神威,不仅在山东海阳人民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在胶东抗战史上涂上了浓重的一笔。图为华北民兵埋设地雷。
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图为八路军第120师炮击日军碉堡。
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图为地道战。
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由开始的4万人发展到120万人。这为争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为晋东南一个村庄的自卫队哨兵(1939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其他抗日军队,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广泛的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图为1940年3月8日,军事科目表演。
抗日战争中,根据地的民兵经常用这种战法打击敌人。麻雀战主要在山区实行。山区地势复杂、道路崎岖,根据地军民熟悉当地情况。当日、伪军进入根据地后,他们像麻雀一样满天飞翔,时聚时散,到处打击敌人,而日、伪军则因人地生疏,只能在大道上挨打,对他们无可奈何。图为麻雀战。
麻雀战是抗日游击战的一种作战形式。麻雀在觅食飞翔时,从来不成群结队,多半是一二只,三五只,十几只,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目标小,飞速快,行动灵活。仿照麻雀觅食方法而创造的游击战战法叫“麻雀战”。图为麻雀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