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侵华使用的枪械盘点
来源:网易历史 2015-08-11 13:02:02
南部麒次郎(1869-1949年),日本枪械设计师,被称为日本的勃朗宁。他曾设计和参与设计了诸多日军步兵武器,南部手枪、九二式重机枪、南部100式冲锋枪,以及十一式、九六式、九七式和九九式轻机枪等。因为长期暴露在射击枪炮的爆炸声中,晚年几乎丢失了听力。
1937年入侵上海的日军,装备了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在一战后使用的一种6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及弹夹。
各步枪对比(上至下):三十式步枪、三八式步枪、三八式卡宾枪、四四式卡宾枪、义式步枪、九九式步枪(中期型)、九九式步枪(末期型)。
九二式重机枪,是日本陆军二战中最有名的重机枪,也是侵华日军步兵的压制性武器。九二式重机枪以法国“哈奇开斯”机枪为蓝图,于1932年研发而成。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年2592年,因此将该枪定名为九二式。
九九式步枪是日本军队以三八式6
九九式的设计基本上与九六式轻机枪相同,并可共用一些零件。不过,它取消了油泵,并拥有较好的退壳机制,使其可靠度超越以往的轻机枪。枪口初速:715米
九九式于1939年开始服役,但由于许多前线部队仍继续使用6
九六式轻机枪,枪口初速:735 米
九六式轻机枪、装上填弹器的弹匣、瞄准镜、防弹盾。
抗日战争期间,除了日军士兵,在中国各地的抗日游击队中“王八盒子”也较为常见。 (2)
抗日战争期间,除了日军士兵,在中国各地的抗日游击队中“王八盒子”也较为常见。
南部十四式手枪的同门兄弟。此枪外形似乎模仿德国鲁格P08式手枪。但设计得比较失败,比如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无力,容易折断,甚至连自杀也无法保证。卡壳频繁,容易走火。穿透力极差,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这实在一款设计得糟糕的手枪。
南部十四式手枪后期型,板机护弓加大。
日本帝国原本预定要在战争结束前完全以九九式取代三八式。不过,太平洋战争爆发,导致军方无法完全淘汰三八式。随着战争演进,兵工厂为了加速生产,采用了越来越多节省成本的方式。战争晚期的步枪往往因为制作粗糙而被称作“最后一搏”或“替代标准”步枪。
日军侵华第一次长沙会战中使用的九二式重机枪。
三八式步枪是抗战时期日军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武器。枪口初速765米
三八式卡宾枪,是日军三八式手动步枪的短枪管版。它既适用于日本骑兵,也被工兵、炮兵、辎重运输部队、通信、航空队的基地警备部队等二线部队所使用。
身为手动枪机步枪的九九式是个非常坚固的武器,不过被盟军在战场上运用的半自动步枪完全比了下去。
详细看看“歪把子”,准星和枪把子都歪向右侧,就是为了给漏斗形弹仓腾地方,从正面看,一目了然。
由于该枪的枪身和枪管布满散热片,像极了鸡脖子,因此得名“鸡脖子”重机枪,整枪重量达到了55
中国战场上的日军和九二式重机枪。
装上30发弹匣的九六式轻机枪。
作为侵华日军使用的制式手枪,“南部十四年式8毫米半自动手枪”这个名称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提起它的绰号“王八盒子”,那几乎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