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日战争图书馆 > 抗战老照片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烽火下的绥远
来源:网络摘编   2015-10-06 15:42:46

1936年11月22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是为“七君子事件”。图中前排自左至右依次为:李公朴、王造时、沈钧儒、沙千里;后排依次为邹韬奋、章乃器。1936年11月22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负责人沈钧儒、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章乃器、邹韬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是为“七君子事件”。图中前排自左至右依次为:李公朴、王造时、沈钧儒、沙千里;后排依次为邹韬奋、章乃器。
1937年3月16日在归绥小校场举行了阅兵式,图为接受检阅的军队列队走过阅兵台。方大曾摄。1937年3月16日在归绥小校场举行了阅兵式,图为接受检阅的军队列队走过阅兵台。方大曾摄。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守卫在卢沟桥阵地上的中国士兵。李公朴保存的全民通讯社照片,疑为方大曾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守卫在卢沟桥阵地上的中国士兵。李公朴保存的全民通讯社照片,疑为方大曾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步下远兵列车、快速集结奔赴绥远前线的中国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步下远兵列车、快速集结奔赴绥远前线的中国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方大曾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原版照片,系方大曾从绥东前线寄给母亲的肖像照,照片上有方大曾本人的亲笔题记。本组图集来自于山西教育出版社《绥远1936——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作者:杨红林。方大曾家属捐赠给国家博物馆的原版照片,系方大曾从绥东前线寄给母亲的肖像照,照片上有方大曾本人的亲笔题记。本组图集来自于山西教育出版社《绥远1936——失踪战地摄影师方大曾的抗战记录》,作者:杨红林。
国民党中央军第13军军长汤恩伯在集宁军事演习前讲话。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汤恩伯(1900—1954),国民党军将领。1936年10月,他奉命率部进驻绥远集宁以驰援傅作义,但未能赶上参加百灵庙战役。国民党中央军第13军军长汤恩伯在集宁军事演习前讲话。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汤恩伯(1900—1954),国民党军将领。1936年10月,他奉命率部进驻绥远集宁以驰援傅作义,但未能赶上参加百灵庙战役。
紧急奔赴绥远前线的中国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紧急奔赴绥远前线的中国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抗战期间组建的中国民间武装。李公朴保存的全民通讯社照片,疑为方大曾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绥远抗战期间组建的中国民间武装。李公朴保存的全民通讯社照片,疑为方大曾摄,现藏于国家博物馆。
绥远前线,奔赴新的战场的中国军队,为首者所扛旗杆上写着“陆军第四师工兵营”。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奔赴新的战场的中国军队,为首者所扛旗杆上写着“陆军第四师工兵营”。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风沙中行进的抗敌部队。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风沙中行进的抗敌部队。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运送弹药的中国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运送弹药的中国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机枪手。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阵地上的中国军队机枪手。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阵地上头戴防毒面具的中国军队机枪射手。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阵地上头戴防毒面具的中国军队机枪射手。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的一位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的一位中国军队的指挥官。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的战士们正在擦拭机枪。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的战士们正在擦拭机枪。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的中国军队防空机枪手。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的中国军队防空机枪手。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挖战壕的中国年轻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一位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国恨家仇使他拿起武器走向杀敌战场,面对即将打响的战役,他面带笑容、毫无畏惧。绥远前线挖战壕的中国年轻士兵。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一位只有十几岁的少年,国恨家仇使他拿起武器走向杀敌战场,面对即将打响的战役,他面带笑容、毫无畏惧。
绥远前线挖战壕的中国士兵们。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挖战壕的中国士兵们。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修整工事的中国士兵们。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修整工事的中国士兵们。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中国军队的官兵们在邮寄代办所给家中寄信,这是他们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中国军队的官兵们在邮寄代办所给家中寄信,这是他们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中国军队的战地医院里,一位士兵的右臂已伤痕累累,但由于条件艰苦,只能接受简单包扎。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中国军队的战地医院里,一位士兵的右臂已伤痕累累,但由于条件艰苦,只能接受简单包扎。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前线中国军队抗敌将士的英姿。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前线中国军队抗敌将士的英姿。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省的地方官员们。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省的地方官员们。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省天真烂漫的儿童。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绥远省天真烂漫的儿童。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
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左)与晋绥军骑兵司令赵承绶在归绥。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赵承绶,晋绥军将领,陆军中将。1936年11月间,率所属骑兵部队阻击进攻红格尔图的日伪军,与傅作义一起指挥部队抄袭敌后,并在百灵庙战役中大获全胜。绥远省主席傅作义(左)与晋绥军骑兵司令赵承绶在归绥。方大曾摄于1936年12月。赵承绶,晋绥军将领,陆军中将。1936年11月间,率所属骑兵部队阻击进攻红格尔图的日伪军,与傅作义一起指挥部队抄袭敌后,并在百灵庙战役中大获全胜。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