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日战争图书馆 > 抗战老照片 > 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图话抗战:摄影师镜头中的民族之战
来源:新华网   2016-05-28 14:36:34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我国一批新闻工作者也活跃在抗战第一线。在残酷的抗战日子里,许多摄影员同时又兼作器材采购员,当胶卷用完后,他们便化装跟随我们的城工人员深入敌占区采购,他们用血肉充实着自己的作品。有许多优秀的摄影记者为拍摄照片在战场上流尽自己最后一滴血。他们用手中的相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英勇奋斗、冲锋陷阵,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血与火的瞬间,真实地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抗争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左图为1943年在反“扫荡”突围中双脚被山石磨破加上受冻几乎致残的沙飞。抗日战争爆发后,沙飞在太原全民通讯社担任摄影记者。1937年10月奔赴五台山地区,正式参加八路军。同年11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后,被任命为编辑科长兼《抗敌报》副主任,1939年调任新闻摄影科长。1942年7月创办《晋察冀画报》,任画报社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当选为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他还举办摄影训练班,培训了大批摄影人才。 右图为沙飞拍摄的照片――攻克涞源东团堡。

  上图为1945年吴印咸在为毛主席拍电影。吴印咸1934年起从事电影摄影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总政下属的电影团,拍摄了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陕甘宁边区二届参议会》、《白求恩大夫》等,创作了摄影作品《毛主席去重庆》、《艰苦创业》、《白求恩大夫》等珍贵图片。吴印咸一贯重视培养摄影人才,战争年代为革命根据地培养了第一批摄影骨干。 下图为吴印咸在1943年拍摄的照片――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涞源县临时手术室里为伤员做手术。

  左图为冀连波1946年3月在张家口冀晋纵队一旅担任摄影干事时的留影。冀连波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在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摄影科工作,曾参加“百团大战”、“神仙山保卫战”等5次战役的采访,先后在《晋察冀画报》、《华北画报》、《解放军画报》任摄影记者,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 右上图为冀连波1940年8月20日拍摄的照片――我军发起“百团大战”进攻前,在青纱帐的掩护下进入阵地的情景。 右下图为冀连波1940年8月25日拍摄的照片――我军在“百团大战”中缴获的战利品。

  左图为1943年冬,石少华同志(左)在反扫荡中拍摄日军“三光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石少华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到延安,相继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高级军事政治研究队学习,继而赴抗日根据地,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摄影科科长。1940年,石少华创办冀中抗日根据地摄影训练队。1942年任《晋察冀画报》社副社长,他随军拍摄了大量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的照片。 右图为石少华1939年拍摄的照片――毛泽东在延安教小八路写字。

  右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雷烨。雷烨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1941年1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大惨案,雷烨拍摄下了许多极具史料价值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寇的暴行。1942年4月20日,雷烨在平山县曹家庄撰写照片说明时,遭遇日寇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南段峪村身负重伤,他从容地砸碎了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 左图为雷烨拍摄的照片――子弟兵战斗在喜峰口。

  左图为高帆1939年在太行山时的留影。高帆1938年秋赴延安投身革命,初进陕北公学,后转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他曾长期深入敌后,转战太行山区,先后在129师先遣支队政治部、129师政治部宣传部从事《战场画报》编辑、美术摄影工作。高帆在抗日战争中拍摄过大量的具有历史文献价值的照片,他在战场上奋不顾身地奉行与被摄体“近些,再近些”的信条,去尽可能的再现战争场景。 右图为高帆1944年在安阳北流寺战斗中拍摄的照片:我军战士追歼日军小泽大队军官队。

  右上图为徐肖冰参加“百团大战”时随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攻克日军占据的正太铁路芦家庄车站时的留影。徐肖冰1937年冬赴延安,次年入“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政治部电影团摄影师,参加拍摄《延安与八路军》、《南泥湾》等纪录片与大量重要史料价值的图片。 左上图为徐肖冰1940年拍摄的照片――八路军渡过漳河,追歼残敌。 下图为徐肖冰1943年拍摄的照片――八路军骑兵队。

  右图为袁克忠同志1947年在任军事记者时的留影。袁克忠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开始战地新闻摄影。在抗日战争中,袁克忠成为《晋察冀画报》社记者,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照相机,深入敌后,拍摄了大量珍贵的新闻照片。 左上图为袁克忠1943年拍摄的照片――八路军在观察敌情。 左下图为袁克忠拍摄的照片――抗战时期,冀中抗日根据地的群众抬担架把八路军伤员转送到后方去治疗。

  右上图为李峰1947年冬挺进大别山前时的留影。李峰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4年在晋察冀拍摄的摄影名作《切断敌人的补给线》长年高挂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和抗日战争纪念馆。抗日战争期间,李峰参加过冀中反扫荡战役,晋察冀反蚕食、扩大解放区的斗争。曾拍摄多幅摄影作品。 左上图为李峰拍摄的照片――火线救群众。 下图为李峰1944年拍摄的照片――切断敌人的补给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