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反映的是即将开赴战场的国军士兵们从民国政府的妇女部长手中接过慰问衣物的场景,仔细观察之下不难发现即使是这些属于精锐的部队的精壮士兵们,他们的普遍身高也不及面前的这两位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他们脸上也尚未褪去稚嫩之色,换做现在他们也许正伏案书桌准备高考的冲刺,也许正在篮球场上打出完美的快攻,也许正在酒吧里欢度长夜……
与只能依靠徒步进入战场的我军士兵相比,已经成规模换装了机械化装备的日军,无疑拥有着巨大的装备优势,他们的坦克和装甲车只要卡在上海街市的某一个点上都会轻松的成为中国士兵无法逾越的鸿沟。
张学良随从拍摄的会战中的国军士兵
相比于拥有良好后勤与训练的脸上充斥着罪恶与狰狞的侵略者,在这张张学良随从拍摄的国军补充兵的照片中可以明显体会到,这些即将被投入战争的国军补充兵显然对于即将发生的一切还完全没有心理上的准备,血战三月我们所依托的便是这些羊搏恶狼般的壮烈牺牲。
面对吴淞口前和长江江面上如同阅舰式一般耀武扬威的日本海军,国军守军所依托的仅仅是几门聊胜于无的晚清遗留,这种武器上几乎半个世纪的差距,无言的昭示着那时海防的无力和国家的樨弱。
面对赤诚,加贺上起飞的舰载机联队,国军士兵手中贫弱的防空火力显然不能阻止日军对于上海的蹂躏,在日军对闸北车站的轰炸中幸存的幼童身上,迷茫与无助之感充斥着整幅画面,在街道搜索幸存者的市民身上,“国破家亡”四个字得到最为了最具象化的呈现。
无遮无拦的机枪防御阵地,仅靠麻包筑起的街垒,脱离步兵伴随掩护的冲锋中的孤独的轻型坦克,都将那支远不能称之为现代化军队的弱点暴露无疑,而右下角那装备精良,队形良好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则让我们仍能隔着发黄照片体会到“血肉磨房”是何其的凶险。
身着传统入敛服装的杨杰将军遗体和身旁写满悲痛与不甘的卫兵背后蕴含的是三十万将士血洒疆场的悲壮和一日就能阵亡三名旅长惨烈,“一寸山河一寸血”所言诚不虚也。
冒着炮火为四行守军送去国旗的年仅十余岁的女童子军杨慧敏
四行仓库,八百孤军,淞沪会战永远的印记,淞沪守军永远的勋章,如果说第一幅照片的军人们留给我们的是风潇潇兮易水寒的壮士决绝,第二幅的女童子军留给我们的就是这个民族危难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与乐观。
在这张照片上,何为养虎为患,何为弱国无外交,可谓是一目了然。
此时还作壁上观英美军队及及列强们不会想到,不远的将来正是自己的一时姑息为自己埋下了几乎致自己于死地的后患。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