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口述和回忆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黄石民间人士捐建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墓地
来源:新浪湖北   2015-05-25 15:56:37

     

  魏衍春老人回忆当年抗战的情形

      

  杨武山上的无名墓

  杨武山,位于西塞山道士洑煤矿后,属黄荆山一脉,与长江相邻。当地人称,杨家将中的杨五郎在此出过家,故取名杨武山。山下村子里,一直有关于抗日的各种故事,代代相传,延续了近75年。

  这些事迹中,最让村民感到神秘的是山上大量无名墓。经证实,这些墓为1938年武汉会战时战死的原国民党士兵墓地。据史料记载,当年在杨武山一带的士兵伤亡近万人。

  连日来记者对杨武山进行探访,在山顶一处群墓地,葬有133名原国民党无名士兵。目前,数名黄石民间人士已开始捐款,为这群战死士兵修建墓地。“这些士兵,当初为国而战,他们理应赢得尊重,被人铭记。”捐建人认为。

  杨武山上发现不少头盔白骨

  8日上午,记者来到西塞山杨武山下,在白鹭社区公路旁,坐有两位抽烟的老汉。问到杨武山,他们神情凝重,指着远处的大山说,“那里,埋有当初抗战的一个团的国民党阵亡士兵。”

  其中一位老汉名叫叶西山,73岁,白鹭社区居民,以前在道士洑煤矿当工人。

  他边抽烟边说,十几年前,煤矿挖地基准备建房子时,挖出很多骨头。在山上叫水马冲的地方,还发现很多头盔。听上辈人讲,当时兵荒马乱,山上到处都是国民党士兵的遗体,山一垮就埋进去了。上世纪60年代,很多小孩还在山上捡到头盔。

  杨武山下的石磊山村李家湾,分布着一排排矮房子。问到杨武山,另一位老人李仁德感叹,国民党士兵那时死得不少,经常有人捡到他们的头盔。“特别是上山砍柴时,只要有掩体的地方,就能找到弹夹弹壳和头盔,还有军服上的扣子。”76岁的李仁德说。

  杨武山下有个丁家湾,84岁的村民魏衍春说,武汉保卫战时他9岁,他亲眼看到父亲和乡亲们集体掩埋士兵遗体。“他们为国家而死,不能抛尸荒野。”老人表示。

  在当地村民看来,杨武山上发生的一切,都那么真实而又神秘。

  日本军队曾“三光”杨武山

  “听爷爷说,当时江上只要有船声,大家就赶快往杨武山跑,不敢在家里呆。”8日上午,在石磊山村村口的大梧桐树下,62岁的李汉清说。近十名老人回忆,想起日本侵略者,就想起了“三光政策”。

  魏衍春说,1938年武汉保卫战时,村头有个“浪尸头”的小山包,上面轮流有农民放哨,看到日本人来了就喊“牛吃麦”。这种暗语一响,大家就往山上跑,跑不及的就被抓起来。

  魏衍春说,这一带最让人悲恸的是有户人家被灭口。当时村子里有家姓陈的,家里有八九口人,日本人飞机轰炸时,将杨武山上的大石头炸下来,滚落在陈家房子上,全家没一个活口。

  李仁德也听父亲说,当时日本人飞机轰炸时,一户人家躲在山洞里,大人出洞看情况时,飞机上好像有人看到了,就又开始投炸弹,结果把山洞炸塌了,一家人不幸埋在里面。

  李仁德还说,村里有位姓熊的婆婆,已经去世很多年。听上辈人说,当时她长得又高又漂亮。有一天,两个日本兵调戏她,她和日本兵打起来,打完就往山上跑。因此村里的女孩子,每次一听说日本人来就往山沟里跑,边跑边用泥巴把脸抹黑。

  八旬老人记忆的国民党营长

  魏衍春出生在地主家庭,他自称当时家里开饭时,每天吃饭的农民有24人。当地老人称,这一块魏老年纪最长,是一部活历史

  魏衍春回忆,民国27年(即1938年),日本人从九江那边过来了,沿江而上。当时防守杨武山一带的有国民党82师,西塞山上有很多国民党的大炮。

  老人说,日本人占领汉冶萍钢厂后,经常用大卡车运兵到氵韦源口一带。当时去氵韦源口,要经过现在风波港附近的三眼桥,那是一个闸口,刚好是个拐点,国民党军队就埋伏在那里。“等车来了就横着打,把那辆卡车都炸报废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他称,后来听大人说,那支部队是白崇禧的别动队。

  魏老汉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名叫马汉杰的营长,由于魏家是地主家庭,该营长就把大本营设在他家里。营长白天躲日本人时藏在民房里,晚上去江边巡逻检查时就便衣。“人好,军队也好。”老人感叹。

  如今多年过去了,魏老汉已不记得营长是否战死沙场,但有一件事他记得特别清楚。“我听到营长曾对士兵说:同胞处于侵略者铁蹄的残酷统治下,已经受够了,我们怎么可以再欺压他们呢?他们是我们的父母,我们还要靠他们呢。”老人激动地说。

  史载国民党士兵伤亡近万人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黄石市史志办公室党史组织史科。

  据有记载的文献介绍,当年在杨武山一带的国民党士兵,伤亡近万人。《中共黄石简史》第三章记载,1938年6月,日军占领合肥、安庆后妄图一举攻占中原腹地武汉。由于黄石是武汉的重要门户,中国军队在长江以南、黄石以东,九江以西布置了6个军约30个师。其中,驻守在石灰窑、西塞山、氵韦源口一带的有58师、82师和炮兵独立第2旅。

  为固守长江沿线,第2炮兵总指挥张发奎令82师罗启疆部防守风波港至黄石港。1938年10月12日,日军以重兵强攻氵韦源口,82师张国勋第三连与日军展开激战,直至全连将士阵亡,氵韦源口失陷。同月17日,日军占领石灰窑。同月19日,黄石港亦陷于日军之手。

  此次战役,日军参战部队不下10万人,经短兵相接,肉搏拼杀,日军受到沉重打击,中国军队伤亡近万人。

  该科副科长贾胜良介绍,杨虎山是当时抗击日军的重要领地,不少国民党士兵战死在那里。此外,他还提到,山腰上有个蒋家湾,世代生活在那里,关于国民党士兵无名墓,他们最为清楚。

  数名民间人士捐建无名墓碑

  随后,记者来到杨武山山腰,53岁的蒋家湾居民蒋礼文称,听上辈人说,1938年,中国军队在这里阻击日本兵,打了一场大战。他每年清明上山祭祖时,都要给当初战死的士兵们上香。

  在蒋礼文的带领下,记者穿过荆棘丛生的树丛,拨开一人深的杂草,来到这处墓地。墓碑上依稀可见“古祖十八名之墓民国二十七年立”的文字,四排墓地累计埋葬了133名阵亡将士。抗战阵亡将士除了在山上有墓群外,在山脚黄家湾水库旁还有一处大墓群,有好几排,但只有一个墓碑,也葬着抗战无名将士。

  昨日在墓地上,记者看到有人正在施工。施工人员称,墓地由几位民间人士捐建。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捐建活动由几名黄石人发起,他们是同学关系。他们认为:“这些国民党士兵,当初为国而战,战死在我们家乡,他们理应赢得尊重,被人铭记。”

  据悉,墓地上的四排坟墓将会保持原貌,坟墓最前面会立一块近4米高的墓碑,墓碑将刻上抗日时武汉保卫战的意义,并记录当时村民埋下这些士兵的情况。墓碑旁还将建一处小房子,供人们祭奠这些无名士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