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口述和回忆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94岁抗战老兵徐天生讲述战争故事
来源:浙江新闻   2022-08-16 15:49:17

 

  来到贺村镇明星村,坐在抗战老兵徐天生家门前,听老人讲述70多年前的抗战往事,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老人94岁了,依然眼不花,耳不聋,口齿清楚。我们去的那天,老人穿着一件制服式外套,印着“抗战老兵”四个大字。胸前戴着一枚胸章,上面刻着:“献给为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是民政部下属“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会”颁发的。

  跟着老人的叙述,我们仿佛被带往了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被抓壮丁加入特务连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解决兵员不足的问题,国民政府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俗称“抽壮丁”。1939年,刚年满18岁的徐天生被抽了壮丁。“先集中到乡政府,然后被送往江山城里,当晚就坐上一列运货的火车出发了。”徐天生回忆说,一路上走走停停,第二天才达目的地,开始了一个多月的军训,练队列、练步伐、练射击,还练唱歌,唱的都是与抗战有关的歌。“几千人一起唱,不,应该说是吼。训练时吼、休息时吼、集会时吼、行军时吼,吼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贪生怕死的念头都没了,一心想着早日上前线,赶走侵略者。”这样的想法激励着徐天生苦练本领,结果在射击、投弹和拼刺三项考核中,都名列排里的前三名,他也因此被任命为班长。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爆发。9月4日,蒋介石命令戴笠与杜月笙等合作,组成一支武装游击力量,以配合正规军作战,并为下一步敌后游击活动做准备。不久,“苏浙行动委员会别动队”成立,第二年5月,改名为“忠义救国军”,主要任务是收容、整训被日军击溃打散的部队,破坏敌人交通线,锄奸策反,收集情报,建立敌后根据地,牵制日军对中国其它战场的进攻力量。

  “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加入忠义救国军。”徐天生说,那是军训结束的第二天早上,军号吹响了,队列排得整整齐齐,团长陪着一个陌生的军官走了过来。徐天生抬眼一看,那军官居然是自己的小学老师刘方雄,耕读人。“我后来读了一本介绍戴笠的书才知道,刘方雄1935年就加入了军统,担任过军统上海站站长、香港站站长,解放后去了台湾,最高军衔是少将。”

  就这样,徐天生加入了忠义救国军,当天晚上,就跟着刘方雄坐车来到了忠义救国军总部——安徽歙县雄村。“我们特务连主要职责是负责忠义救国军军统调查室安全保卫工作,调查室主任就是刘方雄。”

  历经坎坷战斗在敌后

  淞沪会战失败了,但抗日战争并没有结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沦陷区的许多热血男儿积极投身忠义救国军,对敌作战。1939年春,日寇3艘炮艇途经泖桥,被忠义救国军姚杏林部击沉2艘。1942年除夕,在戴笠的指挥下,忠义救国军炸断了京沪铁路真如至南翔段路轨,炸毁了沪杭铁路梅家场至萃庄之间的路基,袭击了日军沪西的一个炮兵大队。1943年11月,忠义救国军先后与敌作战九次,毙敌数百,毁敌军用车辆20辆,破坏公路、铁路20余里,爆毁桥梁12座,俘获军需船1艘。

  徐天生来到特务连后,接受了各种特种训练,像爆破、防毒、通讯、情报、化装、测绘等等。“大概因为我身体强壮,接受能力也快一些,不久我就被任命为二排排长。”忠义救国军总部后来转移到浙江湖州孝丰,1944年又转移至临安昌化。保密室和特务连也随之转战各地,在上海马桥、江苏昆山、浙江昌化,都和鬼子有过激烈战斗。最难忘的一次发生在1943年秋,江苏宜兴郊外。

  “那天早上,我们早早占据了有利地形,等到敌军全部进入伏击圈,首长一声令下,长短枪一起开火,鬼子呼啦啦一下子给打倒了一大片。”但鬼子并没有给打垮,不久就组织起强大的火力,向我方阵地疯狂扫射,我军不断有人受伤、牺牲。紧接着,鬼子又发起了一轮新的进攻。“看到情况危急,三连副滚到机枪手身边,大声喊道:‘你装子弹,我来打!’说罢,半蹲着朝日军一阵猛扫。突然,一排子弹扫射过来,击中了三连副的肩部。轰!一枚小钢炮又在他身边炸响,强大的气流把他抛了出去,再也没有起来。”

  抗战胜利最忆敞篷车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举国欢庆。“那天,我们连发到一批新军装,并被告知:明天举行入城式,庆祝抗战胜利。我激动得几乎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我站在一辆敞篷小车上,和几万抗战将士一道,接受杭州百姓的夹道欢迎。”徐天生的回忆中,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1946年初,忠义救国军被编入交通警察总局,不愿意留下的,可以申请退伍,发给安家费。饱受战争洗礼的徐天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返乡。之后的生活,便如普通的老百姓一样,娶妻、生子、过日子。

  “因为我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芝麻大的小官,‘三反五反’时被审查过,‘文革’时被批斗过,让老婆孩子在人前都抬不起头。但老伴从来没有埋怨过,总是一声不响地干活,轻声细语地安慰我。可以说,没有老伴的理解体贴,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徐天生感慨地说。“我现在最开心的事,就是政府开始肯定我们这些抗战老兵,给我们送来了奖章、慰问品和慰问金,听说接下去还要给我们发补助费。太感谢了!”

  我们起身离开的时候,老人坚持要送一程。老人的家在半山腰下,坡陡路窄,我们拦着不让。老人却执着地握住我们的手连声说:“放心放心,我腿脚还好着呢。”我们问老人还有什么愿望没有,老人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说:“如果能再坐一回敞篷车,那就太好了。”

  我们知道,对于一位94岁的老人而言,个人的荣辱得失已不重要,他所希望的是,还能为他曾经的战友,为所有的抗战老兵,赢得更多的认可和尊重。

  老兵不老,抗战精神永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