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口述和回忆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抗战少年郎 铁血千万里——记新四军“娃娃保长”薛克扬
来源: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二师分会 作者: 薛晓鹏    2023-01-30 10:19:09

  序,生逢至暗年代

  1926年,薛克扬出生在安徽省来安县一个农民家庭。时值民国大小军阀割据时期,各路武装横行,到处昏天黑地。来安距离六朝古都、民国政府的首都南京不远,本是鱼米之乡,在政局动荡、苛捐杂税与匪患围攻下,民不聊生。薛克扬曾读过几年私塾,名字克扬为私塾先生所起,意为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后因无钱交学费,改去为地主放羊。但每次路过学堂,他都走不动路,十分羡慕那些在读学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组织了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城。在此前后,大批难民与溃败军队陆续涌入来安乡下,络绎不绝,惨状万千,带来了各种各样、令人惊悚的坏消息,也带来了前所未闻的思想与见识。

  1939年薛克扬参加了新四军,从那时起直到1958年从朝鲜撤军、1959年参加西藏平叛,先后经历了20余年战火和战地生活。战争之余,薛克扬自1941年起在报纸发表抗战文章,进入和平年代,创作了大量军事题材文学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连心锁》(合作)、《农奴戟》、《夺刀》、《献礼》、《天干会》、《绿班指》、《铁血儿女》、《正是血红时》、《残匪密码》等,是那个时代的知名畅销书作家。

▲《农奴戟》插图

▲《连心锁》插图

  故事一,抗战有少年

  薛克扬从小嫉恶如仇,祖上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家族牺牲百人之多,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残忍暴行,使本已穷困不堪的生活更跌入苦难的深渊,深深震撼了年幼的薛克扬,反抗的意识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因为离南京近,南京陷落以后,大量溃兵武装在这里这里游荡,加上当地民团、地主武装,还有有忠义救国军、救国反共军、韩德勤部队、桂系部队,及大刀会、小刀会等农村封建武装,形成众多名曰抗日的武装团伙,他们相护勾结、算计、攻伐与抢夺地盘,不断制造事端,形势非常复杂、阴暗。

  1938年底刘少奇同志已任中共中原局书记,负责组织与发展华中武装力量,明确地提出“招兵买马”,不受国民党限制,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1939年13岁的薛克扬在家乡来安半塔集地区,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走上了抗日战场。入队伊始赶上民间武装联合作战,伏击歼灭了日军一个班。一些人看到伤亡大于日军吓坏了、逃走了,薛克扬却表现的勇敢坚定,被送去新四军第五支队教导大队(淮南行政学院)学习。《珊瑚颂》作曲家胡士平在《步履无声》中回忆,那时大家昵称薛克扬“汤团”,可见年少可爱模样。

  1940年1月,第五支队与苏皖支队在苏皖边横山歼灭日军百余名、俘2名,振奋了路东群众抗日情绪,极大地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也使得日、伪、顽寝食难安。很快,1940年3月,淮南爆发了大规模反顽自卫战。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领10个团的兵力,进攻路东根据地的心脏—— 半塔集,敌我力量对比达10∶1,形势非常险恶。还少年学员的薛克扬扛着比自己高的枪参加了坚守半塔战斗。仗打得险象环生,最终取得了胜利,路东的敌顽政权及土顽被一扫而光,解放嘉山、盱眙、来安、天长、六合、高邮、仪征等八县区域,从此新四军在淮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落脚之地。

  故事二,娃娃当村长

  半塔自卫反击战胜利后,新四军在这八个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按照统一战线“三三制”原则,需要团结非党员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分子加入抗日民主政府中来,既要团结开明绅士,也要解放劳苦大众。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大量的干部,当时从新四军抽调大批人员建设抗日政权,薛克扬也参加其中。尤其是外地干部多口音重,需要薛克扬这样的本地人做翻译。

  一次到一个大村组织选举抗日保长(即村长),没成想大家一致选举他为该村保长。上级指示,既然大家选你当,你就当吧。就这样,13岁的娃娃走马上任当起了抗日保长,大家都亲切称呼他为“小保长”。

  别看村长(保长)官小,干起来可并不轻松,在罗炳辉、方毅、张劲夫等领导下,既要坚决贯彻淮南抗日民主政府提出了关于发展生产的十条措施(1940年7月),废除苛捐杂税、历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动员互助合作、保护耕牛、帮助农民解决种子、办理低息农贷、兴修水利、开荒、救济等;又要组织好生产生活、筹措抗日公粮、组织青壮劳力参军或支前、支持主力部队开辟新区;也要防日伪特祸害、展开游击战反扫荡反清乡;还要团结抗日地主与引导控制留用、流动、敌属、复杂背景人员的思想动向,防止本地收编、挂名抗日武装的暴动。

  当上村长没几天,鬼子就来了,好在薛克扬眼尖动作快,急忙钻进草垛子里躲过了一劫。他从此便装,再遇到突发情况,他大摇大摆走,反动武装看是个小孩子,就让他过去了,谁也想不到这小孩子还是个村长。这样的表现,极大的增强了群众的信心,薛克扬的工作逐渐开展起来,娃娃村长在战斗中快速成长,也不得不快速成长。区委书记鼓励道:你小孩子嘴甜眼尖手脚快,群众拥护就好,扎根群众就好。

  故事三,人小考验大

  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被日伪顽视为心腹之患。

  1940年7月,在嘉山伪县长带领武装的策动下,在忠义救国军和桂系军队的配合下,六个县的反动武装几乎在同一时间发动了武装暴动,疯狂地残杀我们的干部、群众,新生的路东根据地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好在新四军出动主力部队把地主武装反革命暴动迅速地镇压下去。

  反思这次暴动,地主和其他武装改编的不彻底,为根据地建设短时间内发展的3千多党员不扎实,其中掺杂了不少投机分子、糊涂虫和反动分子。

  薛克扬幸运地躲过了这次暴动,但他所在区委的其他同志遭受了重大损失,整个区委只剩下3个人。

  平息暴动后的第一件事,是去主力部队把被俘虏80人领回。望着这些昨天还要杀自己的人心情复杂,除首恶必惩外,薛克扬盘算着如何教育团结甄别被蒙骗的群众为我抗战所用,随即对他们逐一谈话,掌握其真实立场,并安置安抚与使用,其中一些人后来成了抗战战士与骨干。

  吸取这次暴动的教训,之后的地方武装就是我们的人做领导,薛克扬兼任了本区与本村地方武装队长,再逐步发现好的干部苗子培养起来。

  对于参加此次暴动涉及的地主也做了区别对待。对于首恶地主,其钱、地、房全部分给贫苦百姓,俗称“小土改”,这是路东根据地的一个特色。但这项政策只是面向敌、伪、顽,对于被蒙蔽盲从者,念及其以往对新四军的贡献网开一面,不予追究。对于跑掉的地主,他们的财产由民主政府代管,没有进行分配。通过这样的政策,稳定了局势,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就这样逐渐巩固了下来。

  路东根据地处于日伪的包围封锁之中,日伪封锁根据地商品,新四军也封锁他们的粮食,造成沦陷区的粮价极高,所以一到收粮时节,日伪军便来抢粮。

  武装暴动刚平息,日军第15、17师团及伪军一部共1万7千人分7路向我路东根据地分进合击,开始了“九月大扫荡”。薛克扬所在地方武装配合主力反扫荡,带领群众支前、展开游击战,直至反扫荡的胜利。

  根据地建立初期,一些人对新四军并不信任。反扫荡胜利与之前的平息暴动鼓舞了群众,也鼓舞了开明绅士,连日伪与顽军主力都打跑了,还有什么事情办不成?经过各方面磋商,1940年春抗日民主政府登上了历史舞台。

  故事四,官小群众大

  路东地区以往司令多如牛毛,捐税多过牛毛,拉夫、派兵多倍牛毛,导致老百姓生活很苦,农民交了租税后,便过着衣不遮体、糠菜半年粮的日子。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就要改变这种情况,坚决地推进“减租减息”,给劳苦大众摸得着的利益。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成立,即颁布了《减租减息条例》,实行三七分租、退还押板、分半给息、老债停息还本、借粮还粮、借钱还钱等规定,并取消了看租酒、租鸡、租草、义务劳动等陋规。原分租者一律提种后三七分租(即东三佃七),实行包租者,一律减二五,即交给原租额的75%。

  对于“减租减息”地主们认为自己是军粮与税费缴纳主力,在此基础上减租减息,难以接受。同时,对于“减租减息”群众也没信心,共产党来了我们改规矩,新四军走了我们怎么办?

  对此,薛克扬他们认为地主们并非铁板一块,他们与大众都是乱世乱兵的受害者,也都是根据地的受益者,都是抗日依托的资源与力量,抓住其共同利益点做文章,既要不厌其烦地劝说地主让渡利益,宣传国难当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光荣,“减租减息”也是的抗日工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要做扎实细致工作,建立群众信心,组织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在实施上区分对待,晓之以情、争取开明地主竖立典型,动之以理、多数工作是能做通的,对少数强硬户有时候就要用一些有效的手段。一户姜姓地主放狗咬人企图来个下马威,薛克扬掏枪就要打,反吓得对方求手下留情,薛克扬拍枪道:“共产党打下的地盘就得听共产党的!”

  一户苏姓地主,佃户很多是自己本家,也不愿意减租减息。薛克扬告诫他:“抗战靠得是大众的力量,减租减息就是调动大众力量抗战、就是抗日捐税,你以前做过好事,能者多劳,你还得继续做,谁叫它是抗战资源呢?”

  另一顾姓狗腿子扯着嗓门讲歪理表演给其主子看,薛克扬则直接对其主子讲:“我们只是让你减少部分收入,鬼子来了把你房子烧了东西全抢走,你的损失岂不更大?”

  最终,地主们都执行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减租减息”,深受农民的欢迎,调动了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增强了人民抗日的激情,群众说:多打粮食就是多打日本鬼子。

  故事五,事小政策大

  随着“减租减息”成功,又有“拒租拒息”倾向,一些租户认为减租减息力度不够,地主还是富有;更激进者认为:既然劳苦大众当家做主,那凭什么要给地主交租交息、受他们剥削?还二五减租,就不该给他们!

  薛克扬虽有同感,但得按政策办事,既要保护群众的积极性,也要准确贯彻中央的政策。薛克扬多次召集群众骨干磋商,历数开明绅士对抗战做出的贡献,告诉大家国难当前要顾全大局,现在民族矛盾高于阶级矛盾,我们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要团结地主及背后的各种势力乃至国民政府,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况且地主触角长、渠道多、关系广,确实能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维护“减租减息”共识就是共同抗日。

  根据地的基层工作,就是在这样的矛盾和对抗中逐步的开展起来,“减租减息”工作在斗争中得到了全面落实,这里的劳苦大众第一次得到了扬眉吐气与扶贫实惠,从此日伪顽再也无法在这里立足。

  由于政策兑现,树立了劳动光荣的思想,无业游民普遍参加了生产,开明士绅、地主也参加劳动,并主动“倒架子”、“讲平等”。减租减息在敌后抗战中,团结了各阶层抗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写下光辉的一页。

  之后,按照民主自愿的原则,根据地又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实际困难。期间也是困难重重,最终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广泛开展,路东地区组织了近8000个互助组,劳动力70%被组织起来,不仅多收粮食,也改变了社会风气,涌现大批生产积极分子、劳动模范和劳动英雄。

  随着废除苛捐杂税与减租减息、互助合作、兴修水利、精兵简政、军民大生产的成功,改善了人民生活,减轻了群众负担,保障了部队供给,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时,薛克扬也面临来自家庭的压力,地主暴动以后,很多地方干部被杀害了,还有一些干部逃回家里,重新做了农民。母亲也找到他,希望他能回家,不要再做这么危险的工作了,但少年薛克扬表示:“鬼子不走,我不走!”还是坚定的和新四军站在一起,坚持了下来。

  故事六,“针”小责任大

  抗战打鬼子,也打给养能力,军粮征收很重要。

  有个地主大呼小叫地哭穷,却把公粮藏了起来。薛克扬年纪小,区委书记告诉他发动群众解决问题。这时候薛克扬已经有了一定的威信,群众也得到了实惠,加上他嘴甜,老乡们愿意帮他,薛克扬也就知道了地主藏粮的秘密,按照老乡们的指点,薛克扬组织骨干到了后半夜集合,在村外起获了藏匿的3万斤公粮,支援了前线对日作战。

  抗战打战斗,也打财政能力,税收工作也很重要。

  按照中央与毛主席“一切有收入的居民,不论工人、农民均须负担国家赋税”的指示,路东根据地在税收负担上是按照100个农民养一个兵把握的,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在具体实施上将任务分解下来,一线干部则敢为天下先,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在敌我势力犬牙交错的地区征税,甚至在日占富庶城镇组织收入。斗争中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经济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抗战打士气,也打兵源保障,做好招兵工作更重要。

  抗战时期,各方势力都在招兵,兵都在开小差,根据地初期招的兵,有的也跑了回来。对此,要动员他们回到部队去。

  对方反问:“你动员我们去前线,你咋不去呢?”等等。

  薛克扬回答:“我可不愿意在这里待着,有机会我一定要回去的!”

  后来,主力部队连续作战,急需补充力量,区委书记遂带村长薛克扬及地方武装与民兵170人、百余武器补充主力部队,区委书记下连任指导员,16岁的薛克扬任新四军主力团干部。

  抗战打人心,背后是民族精神,群众工作最重要。

  抗战千条线、少年一根针,根据地的工作千头万绪,不管是服减租减息、征兵征税征公粮,还是对伤残复员军人的安置照顾,乃至对各种人员的争取与使用,群众工作是基础,同呼吸共命运,担责任带头上,才能把工作做好、做通。

  新四军代表的民族大义与劳苦大众紧紧地站在了一起,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根据地群众的无私的帮助和支持,这是我们能够最终取得抗战胜利的力量之源。路东根据地(后与路西根据地合并为淮南根据地)发展的很快,到1945年8月,根据地已经辖18个县级政权,面积达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00余万。

  故事七,归来仍是少年

  二十年战争生涯,薛克扬从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却总有一个梦,希望用文字纪念与分享抗战时期亲历的无数痛苦与胜利喜悦。恰在抗美援朝中遇到了抗战时期的老战友,他们是朝鲜人民军中高级军官。当年中朝同志在中国共抗日寇,如今在朝鲜同打美国佬,这是薛克扬创作《连心锁》初心。

  1958年回国后,正赶上部队与地方都在抓建国十年大庆献礼作品,作为部队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军、师领导点名要薛克扬表示表示,他响应号召赶出电影剧本《连心锁》,太原电影制片厂决定使用该剧本。

  此时北京军区又要求各野战军至少推出1部长篇小说,要求1959年底上送,不少单位为此成立创作组。21军长期在朝鲜没这方面的准备,感到按照现有条件1年内“平地起高楼”困难。军党委遂决定将薛克扬《连心锁》剧本改编成长篇小说,力争获奖。并将《连心锁》创作计划等内容报告北京军区,北京军区又上报总政,总政通报了全军。

  就这样,薛克扬接下任务,将独创剧本改成长篇小说,与戈基合作,几经充实、修改。由于薛克扬本人突然参加平叛2年,军务繁忙,一再拖延。

  平叛期间,后方以军党委口吻来信,敦促《连心锁》创作进度,希望能赶在十一前完成,向国庆10周年献礼。薛克扬不得已,在行军路上构思写作,遇到叛匪放枪,别人下马抢占有利地形迎战,他浑然不知,直到被警卫员拉下马。也正是在平叛中大量改编与遂行骑兵部队任务,为创作《连心锁》描写骑兵部队战斗生活奠定了扎实的生活基础,难怪不少读者对此印象深刻。

  薛克扬利用平叛整训间隙,加上之前的突击,完成《连心锁》初稿。可军领导认为,不到二十万字的作品,不足以反映本军的水平与分量,急电薛克扬返回山西面谈。薛克扬在太原经过夜以继日突击,在《连心锁》初稿基础上完成2稿,追到20万字。此时前方有战斗,急电薛克扬返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薛克扬作为军事主官,团队转战青藏川新地区,维护了祖国统一。

  《连心锁》在21军党委紧抓之下,多次修稿,突出主旋律、丰满人物形象、增加故事可读性与修饰文字表述等,文字也增加到24万。至1962年1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没想到一炮走红,当时主流报刊多有介绍与评论。

  1964年建国15周年,《连心锁》获北京军区优秀作品一等奖,达成军党委目标。虽然晚了一些,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影响大超预期。各野战军组织的作品中《连心锁》反响领衔,为新四军题材开山之作,成全国性经典作品。

  故事八,娃娃终成作家

  1971年3月15日,根据周恩来指示国务院召开全国出版工作会议,2百人参加,期间毛主席做了批示,周总理两次出席,4月12日总理在座谈会上讲了4个小时,对出版工作进行了具体细致地部署。会后中共中央(毛主席)同意并转发《关于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报告》与出版计划。这次会议上,《连心锁》被重点列为第一部再版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中只《连心锁》等两部为周总理点名再版,山西省与北京军区十分重视,催促薛克扬比当年21军更急。

  此后,薛克扬在文学界声望与日俱增,《连心锁》成了他人生道路分水岭,最终成了专职专业作家。

  1972年《连心锁》再版20万册即告罄,1973年10月3版3印称本次印数124万册,之后湖北、河南、辽宁各人民出版社重印95万册,至1975年达250万册。再之后朝鲜文《连心锁》出版,北岳文艺出版社第4版出版,2012年8月第5版出版。

  同时另有7家出版社9个版本23种《连心锁》连环画陆续跟进,天津与安徽动作快获得大卖;辽宁1982年《连心锁》连环画上下册2印15.5万套;山西1985年《连心锁》连环画上下册2印11.8万套;2010年后仍有黑龙江、广西、河北、天津跟进。

  《连心锁》1、3版中央电台分别进行了全书连播,并先后搬上舞台(话剧、京剧)、搬进了学校课本。《人民日报》、《文艺报》、《山西日报》、《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等各家报刊也发表了文章与评论,张爱萍上将赞《连心锁》“文采风流”。1987年7月八一前夕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孟伟哉说他在朝鲜访问时,几位朝鲜同志与他专门谈起《连心锁》。甚至美国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提要》也介绍了《连心锁》。

  《连心锁》出版后,来信如潮,好评如雨,稿约不断。薛克扬应接不暇,不负众望,之后几部作品均成了畅销大书。薛克扬作品加上衍生品发行超过千万册,其中长篇小说单行本发行4百万册。抗战小娃娃、终成大作家。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