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街道上,到处活跃着冼星海舞动的身影;武汉的天空中,到处飘扬着冼星海抗战的歌声。”这是抗战时期周恩来对冼星海在武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高度评价。
全国抗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战时移动演剧二队,并随队于1937年10月初辗转来到武汉。他“把爱国青年组织起来,用抗战的歌声鼓励人们,激发人们的抗日斗志!”初到武汉的冼星海决定以歌声为武器,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他组织成立“星海”歌咏队,先教队员演唱抗日歌曲,然后率领队员到工厂、学校、医院、农村去演唱宣传。那段时间,“星海”歌咏队成为武汉街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一支支歌咏队串走于武汉的大街小巷,活跃在武汉的工厂学校,他们演唱的抗日歌曲,仿佛是战斗的号角,激发着人们团结抗战,奋勇杀敌。
1938年初春,“武汉保卫战”的严峻形势更加激发了冼星海的爱国热情,他坚持奋战在武汉抗日歌咏舞台上,抗日救亡的歌声响彻在武汉三镇。汉口江汉关前,武昌黄鹤楼下,汉阳鹦鹉洲头,冼星海带头高唱着抗日救亡歌曲,“我们不做亡国奴,我们要做中国的主人,让我们结成一座铁的长城,把强盗们赶尽!”“敌人从哪里来,把他打回哪里去!中华民族,是一个铁的集体,我们不能失去一寸土地!”激昂的旋律,高昂的歌声,传递着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冼星海坚持战斗在抗日救亡第一线,引起了周恩来的关注。在成立政治部第三厅的时候,周恩来点名要求把冼星海吸纳到三厅工作。冼星海没有辜负周恩来的期望。在三厅组织开展的“抗战扩大宣传周”、“七七献金”活动中,冼星海夜以继日地工作。白天,歌声嘹亮,他引领着“星海”、“孩子剧团”、“华北”等歌咏团体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晚上,灯光闪耀,他在煤油灯下创作《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一句一句地斟酌,一首一首地吟唱,使每一个音符成为一支射向日寇的利箭,使每一句歌词成为一首提振民族抗战精神的乐章。
冼星海的抗战热情,深深地感染着和他一起战斗的“星海”歌咏队队员钱韵玲,他们相互爱慕、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两颗相爱的心结合在一起,成为当时广为传诵的爱情佳话。郭沫若在他们婚庆典礼上欣喜地说:“这对歌坛伴侣,他们的歌声,是抗战的歌声,是为中华民族解放的歌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