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疑问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寻访家族历史之旅。
神秘的寻根之旅
易中天觉得像破案
去年12月5日晚上,成都某宾馆,易中天刚到回房间,听到传真机响,一份文件传过来,易中天顺手拿起一看,是一份名单,名单上的人全部姓易,再看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1岁,定睛一看,全部都是1939年9月23日去世,在同一天死。这是一份死亡名单,而且这绝对是非正常死亡,文件没有抬头,没有标题,没有署名,有落款,意思是:“这里面全部是你的亲人,他们分属于100个家庭,一个家族,在同一时刻死亡,你想知道吗?请你到营田。”(注:1939年9月23日,日军在洞庭湖东岸的湖南营田附近上岸,短短一天多,营田大部分地方相继沦陷,无数百姓被日军杀害和被飞机炸死,几乎户户遭殃。)
就这样,易中天出发了,开始了他《客从何处来》的拍摄,他在历史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去了世代祖先的故土,第一次面对了自己从未知晓的家族秘密,凭借先祖档案和“家庭文物”,一部易氏家族的历史故事被层层打开,身为历史学者的易中天也陷入了五味杂陈的情感:他被发生在家族经历过的抗日战争中的惨案所震惊,被复杂的“幸免于难”感到无措,为意外发现的家族辉煌惊喜,为先辈超越时空的教诲感慨,他说:“参加拍摄是去年12月,历时18天,辗转十城市,还去了一趟国外。”易中天说,拍摄过程仿佛“破案”游戏,一路上都有悬念,因为当解开一个扣以后,马上就有另一个线索浮出水面。
探寻祖宗18代
家国命运竟如此息息相关
这次拍摄寻根纪录片是否找到了自己的祖宗,易中天给记者透露,他的老祖宗号太初公,是明代永乐到宣德年间人。踏上仕途后,被派往异国他乡,最后以身殉职,幸好,他老人家的二儿子留在了湖南老家,繁衍生息,传到他这儿,刚好18代。“我的18代祖宗战争中殉职,埋葬在异国他乡,当时,节目组把这个家族的谱系做了一张表,摊开来看就是18代,是的,他们真查了我祖宗18代。”
易中天称,没想到通过寻根发现,自己太爷爷与晚清名臣郭嵩焘,二爷爷与黎元洪,妈妈与熊希龄,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同样,他也没有想到,自己家族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那样的息息相关。从洋务运动到抗日战争,他们都赶上了。家族中人记忆深刻的,是在侵华日军炮火和屠刀下的幸免于难,至今心有余悸,不堪回首。
易中天也站在历史学家的角度对这次寻根之旅进行挖掘,“当我在图书馆翻阅那些泛黄的档案,当我在昏暗的灯光下听专家讲那过去的故事,当我在寒冷的香山寻访母亲的足迹,当我在古城墙下遥想祖宗的音容,忽然觉得历史原来是可触摸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