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抗战又需要发展生产来支持。因此,发展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基础。随着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贯彻执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扩大了耕地面积,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耕作技术,而且,互助组、扎工队、纺织组、运输组、合作社等各种互助组织得到了大发展。大生产运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在他们中间,有互助先驱李顺达、妇女榜样郝二蛮、劳动英雄李马保、植棉能手靳玉良、纺织英雄赵春花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模范事迹感召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发展生产、支援抗战的神圣事业中,对战胜极端困难,坚持敌后抗战,起了重大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赵金林
赵金林是山西省古县(原岳阳县)古阳村北山沟庄人,1890年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家放羊、放牛,当长工、打短工,受尽欺凌。
抗战爆发后,赵金林积极投身抗日运动,带头参加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支援抗战。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赵金林响应抗日政府“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号召,领导农会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组织生产自救,互助合作。从1942年3月起,先后组织起有14户农民参加的玉家山、松木沟互助组和有23户农民参加的温南岭互助组(开始称变工组),各互助组发动组员,开荒种地,扩大生产。
为了扩大土地面积,赵金林一家移住到一条乱石堆砌、荒草丛生的沟里,他和家人住在一孔石窑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起早贪黑,披荆斩棘,汗流浃背,开垦荒地。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劳作,他们不仅开垦了60多亩荒地,而且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到了秋天,获得了丰硕的果实。与此同时,其他的几个互助组在他的带动下,也开垦了500多亩荒地。
赵金林不仅组织农民开荒,而且还定期制定家庭生产计划和互助组生产计划,做到多种、多收,多缴公粮,支援抗战。1943年秋,赵金林一家收获粮食2.5万多斤,受到了县政府的表彰,奖给他一块上书“生产有方”的匾。1944年,他领导的互助组家家粮食增产,总共比1943年增加粮食5400斤。这一年,赵金林多给抗日政府缴纳粮食2100斤。由于他生产有方,并带动村子里的其他农民发展生产,取得了好的收成,因此,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参加了县政府召开的群英大会,获得一面镜子。1945年1月,赵金林又出席了太岳区首届群英会,大会授予他“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并获得一头大黄牛和一面锦旗。当时的《新华日报》(太岳版)还撰写题为《全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赵金林》一文,介绍了赵金林的模范事迹。这篇文章收录到太岳区出版的丛书。这一年,赵金林还当选为太岳区参议员,出席了太岳区召开的参议会。
赵金林努力发展生产,支援抗战的事迹在太岳区广为传播。他不仅自己发展生产,而且,还经常帮助那些缺粮断炊的困难户,并带动他们一起发展生产。特别是对村里的军烈属家庭,他经常接济粮食,多方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遇到日伪军“扫荡”,他就组织村子里的群众空室清野,安全转移。在一次日军发动的大“扫荡”中,他曾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太岳区的领导人裴丽生等安全脱险。他还把刚满18岁的义子送上了前线,先后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战役。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同样在家乡被传为佳话。
( 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