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抗日根据地的生产事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抗战又需要发展生产来支持。因此,发展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基础。随着减租减息运动的深入贯彻执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不但扩大了耕地面积,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耕作技术,而且,互助组、扎工队、纺织组、运输组、合作社等各种互助组织得到了大发展。大生产运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劳动模范。在他们中间,有互助先驱李顺达、妇女榜样郝二蛮、劳动英雄李马保、植棉能手靳玉良、纺织英雄赵春花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他们的模范事迹感召下,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发展生产、支援抗战的神圣事业中,对战胜极端困难,坚持敌后抗战,起了重大作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李秀莲
英雄李秀莲,年幼受欺骗,可恨那挑梢汉,把她卖到黎城县,作了童养媳,每日受煎熬。
嫁了个流氓汉,有苦真难言,经常挨打骂,那是家常饭,家中婆母很厉害,压迫李秀莲。
还有一件事,说来真可怜,被压迫受不过,跑出来跳崖边,多亏众人来搭救,命未丧黄泉。
来了八路军,真是翻了身,她男人受教育有了大转变,早出晚归去生产,从此不缺钱。
参加纺织组,吃苦数秀莲,培养了五女子,纺织同向前,辛辛苦苦搞纺织,整整一冬天。
英雄大选举,就在十月间,全区老少们,都把她来选,看看秀莲多光荣,英雄独作先。
这是抗战时期流传在黎城县的一首歌颂纺织英雄李秀莲的民间小曲。
李秀莲是河北省清丰县人,1914年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在她4岁那年,父母相继去世,她和年幼的弟弟只得投靠亲戚。1925年,年仅11岁的李秀莲被她伯父的女婿卖给黎城县霞庄村比她大13岁的李有存当了童养媳。她本来姓傅,嫁到李家后,随夫姓了李。自从进了李家的门,她饱受丈夫和婆母的虐待。丈夫不仅懒惰成性,脾气暴躁,而且,还抽大烟,赌博,家里的生活一概不管,全靠李秀莲辛勤劳作,给有钱人家缝洗衣服、做鞋,赚点零花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抗战爆发后,李秀莲的家乡成为抗日根据地,党和抗日政府号召昔日深受地主剥削和压迫的贫苦农民,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支援抗战,李秀莲的丈夫在政府的教育下,逐渐改邪归正,走上了正道。他和秀莲一起,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日子总算一天天好了起来。
1942年后,山西各抗日根据地连续不断地遭到了各种自然灾害,军需民用发生了极大的短缺。“一九四四年大灾荒,米缸面缸叮当响,揭开锅盖没有米,一家老少饿得慌。”1944年,黎城县又普遍遭到了大灾荒,面对困境,李秀莲在困难面前没有低头,她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和丈夫一起,生产自救。为了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她组织村子里的一些妇女成立了纺织组,可刚开始就出了问题。因为她们原来纺织用的是线轮、手穿梭,现在换成了新式机器,谁都不会用,这一下,妇女们有点泄气。但李秀莲没有气馁,她外出虚心请教会使用新式机器的妇女,自己又反复琢摸,多次试验,终于掌握了操作技术。在她的辅导下,她的纺织组织完了第一机布,参加纺织组的妇女每人都分了30元的红利,这一下,鼓起了大家的信心。之后,村子里要求参加纺织的妇女越来越多,李秀莲将原来的纺织组扩大为3个纺织队,进一步扩大了生产,带动其他妇女也走上了纺织发家的道路。
由于李秀莲生产支前样样工作走在前头,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昔日挨打受欺的童养媳,如今成为各项工作的带头人,村子里的人都很敬重她,有困难也都愿意找她帮忙。1944年,李秀莲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她生产支前的劲头更足了。在她的影响下,霞庄村的纺织运动越搞越红火。成立了一个纺织厂,李秀莲让她的几个技术过硬的徒弟参加了纺织厂,带动和教会其他不会搞纺织的妇女逐渐学会了纺织。在李秀莲的带动下,霞庄村的妇女有246人学会了纺织,不仅解决了全村老少的穿衣问题,而且,还增加了收入,支援了前线军队,霞庄村成了全县著名的纺织模范村。由于李秀莲带出来许多徒弟,村子里的群众说她就像闹窝的老母鸡,孵了一窝又一窝。他们说:“霞庄出了个李秀莲,全村人人都有衣穿。”
1946年,李秀莲出席了太行区第二届群英会,荣获“纺织英雄”的称号,并获锦旗一面,织布机一架,黑布一匹。
新中国成立后,李秀莲曾担任村妇联主任、合作社副社长、生产队长、党支部委员,继续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资料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史办公室)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