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口述回忆 > 口述和回忆综合资料 > 内容正文

李慕超:1937年血战白骨坟
来源:中国黄埔军校网   2018-11-19 15:25:43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九日奉到上海总撤退的命令后,我率领全连七十余人,由沪西八字桥战场撤回南京归还建制。十一月中旬,我排奉命担任护船任务,临时归总队副官处(处长余易麟)指挥。教导总队在下关上游的三汊河内,隐蔽着小汽轮一艘,木船十余只。我排边值勤,边进行新兵的教育和训练。

  十二月初,敌先头部队已迫近南京外围。当时我(第三)营(营长周石泉)奉命在红毛山附近占领阵地,组织防御,临时归守备光华门的第二团团长谢承瑞就近指挥。我排也奉命调回归建,护船任务,另由骑兵部队接替。红毛山位于孝陵卫营房东南,原是第八十七师的防区,由于该师尚未到达,暂由我营代为防守。十二月八日晨,敌方升起侦察气球,敌机对我紫金山主阵地进行了轰炸,敌炮也开始了对我麒麟门前哨阵地的炮击。接着敌先遣装甲部队已到达红毛山附近,对我营红毛山之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我连和第十连当即予以有力的还击,并组织狙击手炸毁了敌装甲车一辆。敌人不断增援,战况愈趋激烈。我营以兵力薄弱,伤亡较重。这时除预备队第十一连已加入战斗外,旅指挥所也调来了军士营(营长吴曙青)附战车防御炮增援我营,在激烈的搏斗与顽强的抵抗下,终于遏止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阵地。

  当晚,总指挥部另调邓龙光部接替了红毛山防务,我营奉命转入白骨坟之线的既设阵地,归还第一团(团长秦士铨)建制。转入白骨坟阵地后,营指挥所变换到遗族学校附近,当时我营为团的第二线营,防御配备如下:我连和第十连为营的第一线,我连在右,守卫白骨坟-卫岗之间地区,第十连在左,守卫下马牌-铁匠营西侧高地之间地区。第十一连为预备队,在遗族学校待机。重机枪连和迫击炮排由营直接掌握,机动使用。

  我排是我连的第一线右翼排,守卫白骨坟附近地区。右邻是第八十七师。左邻是我连第一排,守卫卫岗至京杭国道(宁杭公路)之间地区。第三排为预备队,随连部位于白骨坟西北侧后方,待命机动。九日清晨,炊事人员从后方送来早餐。正当我们就餐之际,敌炮突然向我方开火,阵地上硝烟弥漫,震耳欲聋。我们的馒头、干菜和饮水,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一阵骚扰之后,接着又集中空中和地面火力,向我紫金山老虎洞阵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一时枪声、炮声、炸弹声,不绝于耳;火光硝烟,笼罩了紫金山麓,激烈的战斗,持续到中午。

  当晚,我侦察兵回报,原教导总队驻地孝陵卫营房附近发现敌人活动,兵力不详。当即将情况上报,并加强了战备,以防敌人夜袋。直至次日破晓,敌人并未行动。十日晨,敌人利用风向,向我紫金山主阵地发起了火攻,同时我团孝陵卫、西山之线,也受到猛烈的攻击,前线战斗,异常激烈。我连守卫在卫岗的第一排,也投入了战斗,双方全力以赴,都有较大的伤亡。我团守卫下马牌的战防炮连连长王峻和全连战士都壮烈牺牲。

  经过几度激烈的较量之后,转入小的接触。十日午后敌骑兵和装甲部队在敌机掩护下,突然出现在我总队的右侧,从远处看去,显得非常从容。令人难解的是,我右邻友军,竟毫无反应,听任其安然通过。敌人是狡猾的,他们攻紫金山不下,只好把重点转向我军南侧接合部分,企图从南侧迂回,从而包围南京。

  十二日下午六时,连部传来总撤退命令。撤退开始的时间是当日午夜十二时正。退出阵地后的集合地点是明孝陵。轮到我排撤退,已是半夜一时。到达明孝陵后,队伍并未停止下来,据传集合地点改在军校。这时,中山门外的阵地上,一片沈寂,惟独紫金山上的守军,与敌鏖战正酣,火光冲天,呼声震地。进入太平门时,城门已为沙包和车、炮所阻塞,拥挤不堪。我排战士按在上海通过黄渡桥的经验,前后紧拉着腰皮带,才没有被摔倒踩伤。挤到军校后,既无人负责,也无部队集合,只好随着人流,朝下关挤去。

  到达下关后,已近黎明。挹江门方面传来敌已入城的消息,气氛更加紧张。我排径奔江边码头,与连部会合。江边更加紊乱,群龙无首,欲渡无船,人人面面相觑,望江兴叹。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想办法过江,大家分头去找渡江器具。天亮后,从岸上回到江边的战士,意外地在某木行发现了不少枕木。于是大家动手,群策群力,解下各自的绑腿分组捆扎起田字形木筏,先后向江北渡去。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