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1日的王家河滩肉搏战,是冀热察挺进军解放斋堂、清水的一场硬仗。当年,就在这河滩之下,埋伏已久的七团三连战士,与百余名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练拼刺刀。”艾德本说。艾老生于1927年,是门头沟区清水镇西达摩村人,15岁当上儿童团组长,16岁加入游击队,17岁就成为了冀热察挺进军七团三连的一名战士。
“练了一段时间,我们接到命令,要去王家河滩杀鬼子!”艾德本说,那时候日军在中国已经快不行了,想要撤出斋堂、清水,收缩兵力。为了防止敌人集聚力量,八路军选好时机、看准位置,打算给“穷寇”来场伏击。
“我们得到消息,鬼子要在第二天早饭后经过这里。于是我们在头天晚上出发,藏在河滩下面等待他们经过。”艾德本回忆说。
出发时,天黑黑的,大夜里,没有半点星斗。年轻的艾德本和战友们就匍匐在河滩边的草丛里,等待着天明。他们趴了很久,谁也不敢出声,每个人都瞪大了双眼,望着鬼子来的方向。
“大概八九点钟的时候。我和战友就听见渐渐清晰的行军脚步声,”事过几十年,如今再讲述那段历史,艾老的眼中仿佛有团火焰闪亮着。“兄弟们一下子就屏住呼吸、绷起弦来。”
脚步声越来越清晰,鬼子的队伍越来越近,战士们浑身绷紧,就像等待离弦的箭!
“冲啊!”指挥员一声响亮的口号,战士们自河滩下涌上土路,和鬼子展开了正面交火!一时间,土路上、河滩下,鬼子一个中队100多人的兵力与我军战士厮打在一起。枪声、叫声、铁器撞击声……
忘不了的那场战斗,至今历历在目,每一个细节,都深深地印在老人的脑海之中。
“一个鬼子挺着刺刀捅过来,我用枪一挡,往左一拨,战友趁着缝隙,照着鬼子肚子就是一刀。血流了一地,鬼子面目狰狞,又冲着我扑过来,我一着急就用枪使劲往前一顶,枪口正好抵着他胸口,我按下扳机,‘砰’的一声,鬼子倒下,这才死透了……”艾德本回忆起杀敌时的情景,激动之余,拿着拐棍还给我们演示了一遍。“拼刺刀得会左右刺,手劲要大,必须把敌人枪口挑歪……”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