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张育菡,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金凤,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察冀边区中国共产党媒体的社会动员研究”(项目编号:22BXW013)。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日报》作为晋察冀边区最有代表性的报纸,在思想宣传、群众动员、维护统一战线等方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徐州会战期间,《晋察冀日报》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基础上,运用树立典型形象、综合理性与情感宣传等手段,通过对战斗情况的报道、战争形势的分析、路线思想的宣传为广大边区群众展开了一条了解抗战的道路。通过对徐州会战宣传特点的探析,可以从中窥见《晋察冀日报》创刊初期对于战争宣传的特点以及其对抗战的胜利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徐州会战;晋察冀日报;宣传
1937年12月11日,《晋察冀日报》(原《抗敌报》)于河北阜平创刊(1948年6月14日停刊),是晋察冀边区党委机关报, 也是晋察冀边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办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938年1月至5月, 中日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展开了一场长达五个月的徐州会战。虽然徐州会战最终以中方失败为结局,但其打击和牵制了日寇大部侵华力量,在客观上促进了抗战力量的壮大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1]在中国抗战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积极配合国民革命军的战斗,《晋察冀日报》十分重视对徐州会战的宣传报道,自现存最早的1938年1月23日第十三期报纸起,至1938年5月20日第四十二期止,刊载相关报道67篇、评论8篇,除丢失不可考的第十四至十六期、第二十一至二十四期和第三十期报纸外,与徐州会战相关的内容在报道期间每期必载。《晋察冀日报》以平均每日3篇报道或评论的频率肩负起了面向晋察冀边区的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战宣传的责任。不同于和平时期宣传报道,报纸的战时宣传拥有其独特的正义性、战斗性的特点。[2] 处于全面抗战爆发初期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晋察冀日报》 通过怎样的方式完成对徐州会战的战时宣传,目前学界还未有集中研究。本文以《晋察冀日报》对于徐州会战的一系列报道为研究主体, 探索其在全面抗战初期对于大型战役的宣传特点。
一、多角度报道,尽可能展现战争全貌
在战时, 人民群众对于信息的需求与和平时期有显著不同, 人们对于自身安全的诉求和了解战争形势的需求大大增加。他们希望知道战争的最新消息,包括战斗的结果、敌我双方的动态和伤亡情况等,借此了解战争的整体形势,从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也希望了解政府的决策和政策信息,以便了解政府的战略意图和应对措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要改变大多数人只能在亲历战火后才能获取战争消息的状况,需要党报机关身先士卒地成为传递战争信息的发声器,搜集有关战争的一切信息并及时报道,让生活在交战线上的人民不只从敌人的炮声中听到消息,此外,也要让分散在偏远地区的群众也了解到战争形势,为克服一切战争困难提供条件。徐州会战时期,《晋察冀日报》正处报刊初创阶段,物资奇缺,经济困难,稿件来源只能靠几个编辑抽空采访,少量通讯员供稿以及选用中央社和苏联广播稿。[3] 为了满足边区人民对战时信息的需求,《晋察冀日报》在编辑记者不足、通讯网络尚未建成的艰难条件下,依旧搜集并报道了有关徐州会战的各种消息,内容涉及战况、战绩的报道共57篇、反映边区人民开展的群体活动和生活状况的报道3篇、公布政府号召与律令的报道3篇、向群众告知军队训练情况的报道1篇、外报人员在华活动及对华战场的评价3篇。其中对战况战绩的报道又可分为日军侵华推进线上对峙交战的报道44篇、游击队作战的报道8篇、日军动向分析及行为的报道3篇,还有2篇关于民兵作战的报道。
《晋察冀日报》从不同角度对徐州会战的相关信息进行报道,使边区人民能够相对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战争的全貌, 弥补战争期间信息易被篡改、 隐瞒缺失的问题。 引入外报对徐州会战的评价可以避免单一视角和主观偏见的影响,提高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战争不仅对军事力量和政治格局产生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和福祉。 对边区人民群众活动和生活状况进行报道可以更好地呈现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困境,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关怀。另外,从号召人民参与抗战的角度来看, 对战争进行多角度报道不仅可以帮助边区群众了解国内战争状况, 还可以通过党报的持续发声来增强边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抗战必胜的信心,从而动员一切可以动员起来的群众力量, 使敌人深陷人民的汪洋大海之中,从而弥补武器装备的劣势,争取最终的胜利。
二、突出典型战役,发挥榜样力量
战时新闻是反抗侵略压迫而斗争的战争工具, 在宣传技巧上可以通过“强固抗战信念与必胜信念,激励仇敌心理,鼓励报效国家”[4]等方式争取人民,以达到战争胜利之目标。宣传内容往往需要集观点、态度、价值导向等于一体,并最终要人们理解、接受、支持它。要达到影响人们的思想, 让受众按照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的目的需要借助一定的宣传手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中,以具有代表性的个别事物或人物为典型激励宣传对象的策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提出可以运用典型进行宣传鼓动:“一方面利用已经产生并正在继续产生的民族革命典型, 向前线后方国内国外广为传播……再一方面,将敌人一切残暴兽行的具体实例,向全国公布,向全世界控诉,用以达到提高民族觉悟、发扬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之目的。”[5]在《晋察冀日报》有关徐州会战的报道与评论中, 侧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胜利典型进行宣传, 向读者展现抗战过程中出现的英勇战士和取得的成功经验,利用徐州战场中的典型为晋察冀边区军民树立胜利榜样,鼓舞民族士气,坚定抗战信心,激励边区军民吸取成功经验,向榜样学习。
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是徐州会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场战役。《晋察冀日报》 着重选取台儿庄战役作为典型,通过12篇消息、4篇评论报道了台儿庄战役的战斗过程、 反映了边区群众听闻台儿庄胜利后的高涨情绪, 并在总结分析抗战形势时以台儿庄胜利为例肯定未来必将胜利的趋势。 如1938年4月6日的消息中报道台儿庄附近的激烈战事:“台儿庄附近残敌仍据刘家湖、三里庄、庞家楼、辛庄一带各个村庄,虽被大军重重包围,歼灭大半,尚未达全部歼灭之目的,三四两日战事尤烈……一部有沿运河南窜企图,已被我汤军截击,我军另一部绕敌后方,两面夹击,敌死伤极重,我汤军亦有相当损失, 惟士气大振, 官兵有进无退, 现仍在激战中。”[6]通过对台儿庄战役中战斗情况的报道,着重表现国民革命军在艰难处境下仍英勇战斗不畏牺牲的精神,在读者心中树立起国民革命军在抗日战争中的正面形象, 以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提升国民革命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让广大民众看到希望, 感受到力量, 从而更加坚定地支持抗日。这种威望和影响力对于党在战争时期的动员、组织和领导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对抗战形势的总结和抗战路线的规划中, 多次肯定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经验:“我方主力由于战术战略的改进,我军事技术的配备,群众游击战争的配合,日益从劣势转向优势,因此在前次会战中,我们就取得了台儿庄的大胜利,予日寇以严重的打击。”[7]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展示当前军事技术、战术和组织的优势,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和鼓舞民众的情绪, 通过展现国家对于战争的应对和取得的胜利给民众带来信心和希望,减少民众的焦虑和恐惧感。
《晋察冀日报》中的典型形象均来源于真实的人和事,通过向民众树立真实榜样进行宣传,有利于减少在宣传中与受众的隔阂,激励民众向先进典型学习。同时,以典型事件作为宣传内容便于直接地向受众传达宣传者的意图,使受众直观地接受宣传者传达的信息,从而强化宣传效果。
三、图文并茂,增强报纸可读性
在如何让宣传的内容令人民群众易于接受、 乐于接受的问题上,《晋察冀日报》选择以白话文为主撰写新闻,铺叙战斗过程和受灾区县的情况,并且以使用第一人称、呼告修辞、适当运用感叹号的方式撰写新闻评论,力求文字的生动。
使用铺叙的方式能够为读者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使他们更加投入其中。对战斗过程的报道如“此次据临沂之敌,约一万三千人,我军在敌炮袭击时,隐匿在村落,待敌进至数百公尺,则以机枪扫射,再近掷以手榴弹,最后肉搏,故转败为胜”[8]“我机一队于十八日下午四时,飞津浦北段助战,向敌阵地大肆轰炸,投弹六七十枚。刹那间敌坦克车、钢甲车、骑炮兵,在轰炸声烟幕中,车覆马倒,人尸横飞,坦克钢甲车炸毁数十辆,敌狼狈四窜。我前线将士见我空军助战,军心大振,全军若狂,俱举手高呼空军万岁”[9]均是以简洁直白的文字将当次战场中的战斗顺序及战斗情况一一描绘出来,再现战斗的实际情况,增加新闻的可视化感受,帮助读者了解战斗的过程和真实战场环境,体会参战战士的心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前线战场的氛围,从而让读者参与进来,全身心地关注战斗的进程与结果。
为了进一步拉近读者与报纸的距离,《晋察冀日报》有关徐州会战的8篇新闻评论均采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作, 将评论作者的身份与中华民族全体人民进行融合后发声:“我们不断的胜利……我们曾经一度克复……我们不害了疯狂病, 我们不要因为胜利而昏了头”[10]“占领了咱们一些大市镇和交通要道…… 我们回答敌人的烧杀……坚强我们抗战到底的意志, 坚持最后胜利属于我们的信心”[11]。从“我们”“咱们”这样第一人称角度出发进行评论写作,能够让读者感到评论作者是直接与他们对话,建立起与报道的亲近感,并清楚地表达作者个人对于新闻事件的观点和态度,让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立场和意见。而在第一人称行文的基础上使用呼告修辞,通过大声或强调的语气来突出某些观点或事实,以此达到强化宣传的目的。 比如在面对中国国民进行抗战动员时高声呐喊“同胞们!敌人的炮火击中了我们的心头,故人吊下的烈稻,沸腾了我们的血液!同他拼个你死我活才能自救救国!……军区的同胞们,赶快的坚定的,英勇的干起来吧!……亲爱的同胞们,勇敢的前进吧!不要怕,不要回头看,更不要急!”[12]就是直接向读者发出呼吁,让语言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和感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同时,《晋察冀日报》 还多次使用感叹号来加强宣传内容的感染效果,在8篇评论中共使用54次感叹号,甚至在《目前抗战的新形势》一文中就使用感叹号多达29次。感叹号可以在一个问题、 陈述或命令中用于强调或突出某个重要的信息,让读者或听众更加注意和关注。如“总观最近各线情况, 我们已由暂时的部分失利开始向优势转变!敌寇的困难和危机已日渐严重,中华民族这只伟大的睡狮,已被日寇的炮火惊醒开始怒吼了!他的‘伟大的抵抗力量’连大英帝国的报纸都公认了!但这还只是中华民族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号或微象! 大的决斗还在我们的面前!”[13]中使用感叹号在一系列陈述中突出了几个重要观点,如中华民族的抵抗力量受到英国报纸认可,以及中国战场由劣势向优势转变, 要准备未来更大的决斗的信号。通过突出这些观点,使得读者对于这些观点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同时通过加强句子的语气,给人一种决然坚定的感觉,进一步强调了作者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此外,感叹号还可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通过在语句末尾加上感叹号,可以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态度,增强语句的表现力,使语句更加生动有力。“不然,只好让鬼子们烧毁咱们的房屋, 杀戮我们的兄弟姐妹到一个不留!”[14]“日本法西斯财阀军阀这个血腥的强盗…… 它非灭亡全中国不止的!五月六日,日本政府已下令实行全国战争总动员, 集中力量对华进行更残酷的进攻和最后的挣扎!”[15]在向读者揭露日本法西斯残忍行为和侵略野心的段落中连续使用感叹号,突显了作者的愤怒和无奈,直接地展现出作者坚决反抗敌人侵略的立场和态度, 相比平静的陈述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警醒作用。
在追求文字生动有感染力的基础上,《晋察冀日报》还在新闻报道中积极使用地图、 漫画等图片进一步为报纸内容的生动形象作出努力。
通过统计,《晋察冀日报》中使用了新闻图片的徐州会战相关报道占总数的17.9%,平均每6篇报道就有一篇使用图片进行辅助。地图图片可以使读者对双方交战的位置与路线一目了然,即使无法看懂文章中叙述的交战位置与路线,也可以从地图中进行了解。而漫画图片则在精简的叙事外还带有幽默、讽刺和夸张的特点,通过漫画图片展现新闻中的关键场景或人物,更容易让读者理解新闻的主题和重点,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晋察冀日报》通过通俗且生动的文字与图片相配合,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群众生活、 报纸版面更加生动新颖,降低了报纸的阅读门槛并提升了报纸的可读性,扩大了读者群体,让自己成为边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机关党报。
四、情理交融,双重力量共建抗战信念
情感可以激发人的行为。 这种对行为的驱动效果使情感在人的生活和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 基于情感对于人们行为的重要影响, 新闻宣传可以通过情感表达尽可能地调动受众的情感,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引导受众做出反应,促使他们产生特定的行为意愿和动力,从而达到想要的宣传效果。
在情感宣传内容的具体写作中, 可以选择使用蕴含丰沛感情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式,使宣传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 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晋察冀日报》 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暴行的宣传实践中,多使用带有强烈负面感情的词语,如在1938年3月28日的文章《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答敌人的烧杀》一文中,使用 “凶残”“疯狂”“烧杀”“野兽” 等带有强烈负面情感的词语,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的暴行“已是比中世纪的匈奴还野蛮和残忍”,并且言辞犀利地指出这种对无辜百姓的惨加烧戮的疯狂行为,就是法西斯的自掘坟墓, “它在这受到意外致命打击时,失望、惶恐、战栗,而变为比以前更狰狞万倍,疯狂万倍的野兽”[16]。而在面对中国国民宣传抗战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动员人民群众保卫国家时,则以大篇幅的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话语表达信念和决心:“坚强我们抗战到底的意志, 坚持最后胜利属于我们的信心。斗争到最后一秒钟,流到最后一滴血吧!”[17]通过对日本残酷侵略事实的强烈斥责, 形成同仇敌忾的意识,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同时也传达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让人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抗战,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这种情感宣传的方式, 以自己真情实感的表达来激发受众的感情,继而让个体和国家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与情感宣传相对应的是理性宣传。 理性宣传即在宣传中侧重于使用客观、理性的论据、事实和逻辑推理等方法, 引导受众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的宣传方式。《晋察冀日报》中理性宣传的任务主要由新闻评论来承担,并且集中于对战争形势的分析及战略战术的阐述上。
首先, 理性宣传可以使用典型的事实材料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在引用事例真实可靠且有代表性的基础上,可以增强宣传内容的说服力,有效反驳异议。如《放弃徐州的战略意义与持久战的任务》一文中,在论证放弃徐州的战略意义时, 聂荣臻司令在谈话中以西班牙政府成功保卫马德里为例, 论证我军撤出徐州并不代表敌人可以轻易地攻取武汉, 也不代表我们的抗战自此失败。 “西班牙的叛军围攻西京马德里,兵临城下,而西班牙的政府军在坚决抗战下仍然能够保卫马德里于不陷, 这个经验,就是我们今日最好的教训,我们今日保卫大武汉比西班牙政府军保卫马德里的条件, 更不知优越几十倍!”[18]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力求让边区群众接受暂时放弃徐州以保存主力的战略意义, 放弃对一时胜败的过度看重,相信中国仍然能够坚持持久的抗战,仍然有能力在新的决战中战胜敌人。
其次, 除了引用典型事例对宣传的观点进行论证外,理性宣传还可以通过分析现实事件产生的原因、确定其性质、阐述其影响、预示其发展趋势,使受众更加了解事件的全貌,认识到事件的本质和内在逻辑,避免被误导或产生误解,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并对抗战保持积极的态度。在这一方面,《晋察冀日报》对于放弃徐州的原因通过三篇评论向边区军民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并没有简单地反驳 “认为徐州的失守是中国抗战的最后失败”这一观点,而是详细阐释了主动撤出徐州带来的影响:“广大的人民更加愤怒了,国土的广大地域还保存在我们游击战争支持之下,同时主力由自动放弃徐州并未丧失或损失战斗力,我们反攻敌人到最后胜利仍然是有绝对保证的”[19],并逐条分析了日军占领徐州后带来的诸多困境——扩大了战线兵力的部署、在占领区遭受游击战的困扰、来自英美方面的抵抗、日本军阀法西斯内部的分歧。条理清晰地分析和阐述可以安抚人民群众的紧张与不安,避免不合时宜的悲观主义情绪产生,促进持久抗战的理论思想进一步在边区军民中传播,以求得抗战的最终胜利。
理性宣传通过客观冷静的语言, 深入解析理论观念和方针政策,让读者对事件有清晰地认识和理解。情感宣传则通过情感共鸣,使报道更贴近人心,触动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起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进而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投身到抗战救国的伟大事业中去。这种理性宣传与情感宣传相结合的方式, 既保持了报道的客观性,又增加了报道的感染力,更好地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在情感和理性的交互中维系着国家的战斗精神和必胜信念,为党的抗战动员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五、结语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徐州会战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对整个抗战形势有重要影响意义的一次大型防御战役, 对于中国抗日战争后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晋察冀日报》 在对徐州会战的宣传实践中,综合了情感宣传和理性宣传的优势,使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和形象生动的图片, 对战争进行多角度的报道,在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激发读者爱国抗战热情的同时,也引导着读者对团体活动、战争形势的理性思考。它向边区人民传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心,号召边区人民积极参与抗战,为保卫中国、赶走日本侵略者而奋斗,也向积极参与抗战的广大边区群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导。这些指导为民众提供了实际的行动方向,增强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为团结一致、共同抵御侵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为抗日战争最终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冯治,徐州会战失败的原因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01):36-41.
[2][4] 王张雅,浅论任毕明的战时新闻学理论[J].新闻研究导刊,2017,8(14):69-70.
[3]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晋察冀日报史[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3.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39
[6] 津浦北段残敌弹尽援绝施用毒瓦斯[N].晋察冀日报,1938-04-06(02)
[7] 聂司令谈津浦二次大会战的形势与军区的战斗任务[N].晋察冀日报,1938-05-20(01)
[8] 津浦北段右翼我消灭敌军四千余[N].晋察冀日报,1938- 03-25(01)
[9] 津浦北段战事激烈, 我消灭敌军万余人[N].晋察冀日报, 1938-03-28(01)
[10] 怎样来庆祝我们的胜利[N].晋察冀日报,1938-02-17(01)
[11]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答敌人的烧杀[N].晋察冀日报,1938- 03-28(04)
[12]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答敌人的烧杀[N].晋察冀日报,1938- 03-28(04)
[13] 目前抗战的新形势[N].晋察冀日报1938-05-10(01)
[14]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答敌人的烧杀[N].晋察冀日报,1938- 03-28(04)
[15] 目前抗战的新形势[N].晋察冀日报,1938-05-10(01)
[16]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答敌人的烧杀[N].晋察冀日报,1938- 03-28(04)
[17] 我们应该用什么来回答敌人的烧杀[N].晋察冀日报,1938- 03-28(04)
[18] 放弃徐州的战略意义与持久战的任务[N].晋察冀日报, 1938-05-23(01)
[19] 冶冶.徐州的失守[N].晋察冀日报,1938-05-23(02)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