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研究 > 研究论文资料 > 内容正文

萨苏专访:历史的魅力会让我继续写下去(上)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孙洪艳   2016-10-20 17:50:12

有时候不是你想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它就像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你无法拒绝。就像在南京的中央饭店,当你走在环形的走廊里,你就想象钱壮飞同样地走在走廊里,在寻找钱壮飞的路上突然看到旁边有个房间,那个门上写着304,然后就突然想起那个房间住的客人,肯定不知道在这个房间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非常惊心动魄的格斗。那是1940年的时候,当时有一个墨西哥华侨黄逸光,是个武艺很高的大力士童子军带头人,加入了军统组织,然后派到南京来执行一个任务-----刺杀汪精卫。他就住在了这个房间,这个房间靠近楼梯,必要的时候便于脱身。结果他在行刺汪精卫的过程中不幸暴露了,就在这个房间里被捕了,一个月后被枪杀在雨花台......

突然看到这个房门,一愣,对啊!就是发生在这个房间里,最后被捕的过程、给押出去......

但是这个时光......

或许以后,又是一个客人很自然的住在这里,然后可能打个电话,跟自己家人聊聊天,根本不知道就在他住的地方发生过什么.........

所以,这种历史的魅力肯定会让我继续写下去.........

问:对于您身份的描述,社会上流行着笔记散文作家,杜撰小说作家,日本问题专家,历史军事类专家等等。对于身份的界定您是如何看待的,您又是如何界定自我与自我界定的?

萨苏:就我本身来说,我首先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亚洲区最佳员工,中国工程师,这是我始终自豪的一个身份,史学方面我也做点事情。这之前大公网有一篇写我的文章,看了我写的《寻找邓世昌》后,称我为历史的拾荒者,这个称呼我非常愿意接受,对我的评价很中肯。我确实是个历史的拾荒者,不是历史的大亨,是在历史的缝隙里找一些东西,别人没用的我却发现它是财富,是宝库。

问:您并没有任何军旅生活经历,您崇拜着的参与中国核潜艇研制的父亲和故乡燕赵热土亲人的抗战卫国,是您最初写抗战作品的动力和素材的源泉吗?还是您的知识背景让您走上了兴趣之路,关于家乡亲人的抗战事迹可以讲讲吗?

萨苏:我的家乡河北是抗战打得最激烈的地区之一,家里人有在抗战中牺牲的也有被日军抓到东北做劳工再也没有回来的,这个肯定对我有影响。河北高法的院长游击英雄宋博瑞,回北京就住在我家,接触他使我对那场战争在感情方面是很清晰的。另外就是我对抗战感兴趣,但是真正让我写的动力不是这个。我到日本去工作看到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抗战有很多是我们看不到的,当时觉得抗战有这么多丰富的资料啊!大家不知道那就把他写出来吧!比如说我们看到有一个日本飞机,打了它一下,打掉了,对于这样的一个记录到底这个日本人是怎么感受的呢?这是从前从来没有的做法,国内搞研究历史抗战历史里,拿对方史料印证历史这种方式算起来我是比较早的,重要的是因为那边的图片资料很多,就开始写了。

问:您的作品《最漫长得抵抗》《日军眼中的中国抗战》《退后一步是家园》《国破山河在》等等都是从日方史料解读中国抗战的角度所写,这种新颖与突破的,您是如何开始的?

萨苏:抗战的东西看多了接触多了,对它的接受和感染就很重。我是有什么自己喜欢的、感动的就会写出来,抗战就是让我感动的事情。要记住这段历史,我们的历史很长,很多历史都要记住,我看完抗战是非常感动于那个时代的。那时我们既没有物资也没有训练,软件硬件都不如人,很多时候都在打败仗,我们还有什么财富可言?最大的财富就是那种坚韧的精神!而这种坚韧到今天来说对中国人极为重要,换一个民族他是坚持不下来的,但是中国人凭着这种坚韧这种精神就坚持下来了。

美国1944年制作的一个战争宣传片中文名字《我们为何为中国而战》,有一段是空袭重庆,当你看完这段你就会理解中国人这种坚韧不凡。它对于我们今天的意义不是忆苦思甜,如果只是这样,那我觉得是不值得我去研究的一个领域。当你看到他们那么坚韧地挺过一场浩劫一场战争的时候,你要想到他们血管里的血和你的血管里流的血是一样的。他们那种坚韧是一直遗传到你的身体里的。在今天这种压力之下,可能换一个民族的人就会被压垮,但是你一定会撑下来的!你有这样的血脉,这个世界你还会怕什么呢?这就是我去写抗战的最重要的一个精神支柱。换句话说,就是每一代中国人都有他自己的使命,那么我们这代中国人有什么使命呢?我认为就是重建中国人的信心。我是70年出生的,无论从历史研究方面还是从所做的事方面,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做得并不差。

问:您在查找日方资料时的方法与依据,所遇困难有哪些?

萨苏:这不能说是遇到困难,而是我有优势,我在大学时是学图书情报的,在图书馆学过情报学。我在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在资料中寻找故事的能力稍微好一点,占了专业的便宜。举个例子,这个例子我还没归纳出来,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兴趣。这事要从前几年开始,大概是一零年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件事后来就没当回事,前几天才把答案找到。当时我到日本国会图书馆去查资料,看他们的思维胶片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在天津陆军病院的资料,我想看看到底打死多少日本人结果没有找到答案。却注意到1940年大概夏天的某一时段,同一部队的日本军官士兵(华北驻屯军第二连队)连续好几天都死于狂犬病,觉得有点奇怪,想着这日本人有毛病还是怎么着去招惹疯狗,一个被咬了还有可能,这一群日本兵都去招惹这是怎么回事?觉得有趣就把他们的名字记下来了。当时也没做进一步研究,推测的可能是那一带正闹狂犬病,也怀疑是日本人在搞细菌战结果自己也感染了。可前几天我拿到一本资料《支那驻屯兵第二连队志》这个部队的战史,1973年写的我觉得有意思就看了,想知道1940年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完后觉得十分古怪,1939年底的时候他们来了一个新的指挥官叫宫奇大佐(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26期毕业典型的陆军军官,此人喜欢独出心裁,战争中最后一个职务是八重山列岛的防御司令。八重山列岛包括了冲绳以南被日本占领的岛屿其中也包括钓鱼岛,他有个计划是在钓鱼岛上修机场,也不知他脑子是怎么想的钓鱼岛怎么修机场啊,难道炸平了它吗?钓鱼岛是个火山是一块大石头现在也没这个技术,它比南海修机场难多了。

后来发现他在1940年的时候因为和八路军打仗吃了亏,就给八路军摆了个“疯狗大阵”,这个我没想到在日军战史里会记载这件事,他为什么要摆疯狗大阵呢?他的驻防地区建在天津的周围,主要任务是保护津浦线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的安全。八路军经常进入铁路附近去骚扰他破环铁路。他沿着铁路西边修了一条大概500公里的封锁沟,那时日本人经常修封锁沟。修完后他觉得光修一个沟不行,因为八路军没事就过沟还是拿他们没办法。他就想让当地伪军和伪政权的人帮他守这封锁沟不远放一个哨,但后来发现这些人经常和八路军一起,很多人都是地下工作者这招根本不灵。但是又没那么多日本兵,总共三四千日本兵守不了这么长一个防线。于是他就想了一个怪招,日本有一个谚语叫“一犬吠而万犬从”,他决定每隔50米拴一条狗(这个记录在这本书的211页。里面专门讲到这个事情)这样八路军敢过沟一抬头就面对一万多条狗,一个狗叫 一群狗就叫起来了然后就可以抓八路军了,他就让周围村庄的百姓提供狗但是没提供多少,他突发奇想命令日本兵去抓野狗,因为当时经常打仗狗蛮多的,他们抓野狗好多是疯狗,必须活捉这个难度就太大了,肯定有不少人被咬,我就找到了他们为什么得狂犬病的答案了。抓到这么多狗之后呢,真的就摆了个疯狗大阵对付八路军。但接着这个日本人的描述非常有趣,他是这么写的:防线想做成犬吠警报线靠狗来叫的警备线,但是因为抓回来之后各种各样的都有, 它们没受过军犬训练,有的狗根本就不叫、有的没事就狂叫、有的一给他吃的吃完就睡觉把任务放在一边、还有的狗酷爱自由把它放在那他就拼命地去咬日本兵,或者去咬那个网子想要逃跑,逃跑后要补充就很难,因为它们一旦被抓过一回再抓就会拼命抵抗,然后这条防线就没用了,一万条狗也太贵了就失败了。

问:在《最漫长的抵抗》中有这样的描述“在通过大油岭山口地方路面上暗藏了一个陷阱,等待汽车前轮陷入之后,匪贼立即从两侧的楞线开始进攻……”我方和日方关于此事的描述不尽相同,而最终您是靠推断描述,类似这样的各持己见的战争描述,您更趋向于哪方立场,或者更相信于哪一种描述。

萨苏:这个很好回答,我不迷信任何一方的描述,“科学是无国籍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抗战研究也是这样的,研究者是有立场的但事实是没有立场的,最重要的就是证据和逻辑,证据极少的情况下就没法写了。“孤证不伦史”孤证不能拿来论史。我不一样我是记录者, 我给自己的定义是哪怕孤证我也要把它记录下来,也就是说如果中国人当时做了这样了不起的事情,我要是根据“孤证不伦史”把它漏掉了,可能就真的把这段历史弄丢了,这时哪怕是“孤证”我也要记录下来,尽量去求证。

问:东北抗联,如果冯仲云最后关头没被叛徒错误地指认尸体,就不会有接下来的传奇,东北的抗联历史也将被改写,您觉得对于叛徒的指认错误的确是阴差阳错还是良心发现故意为之呢?

萨苏:我相信是他的良心发现,我写的书里面,河北人哪怕坏人都是有良心的人,这有一点儿护着自己人的意思吧!那么把它扩大一点谈到中国人时,我也护着中国人,我总认为中国人无论做过什么坏事,都有一种良知都有一种“仁”,仁爱的心在身体里。所以我宁肯相信他是良心发现。很多故事都有两种解读一种好的一种坏的,如果我选择我会选好的那种解读。

问:今年是东京审判70周年,东京审判在国内的研究却一直滞后,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审判在日本对于民众有何影响,或者您了解日方是如何看待的吗?

萨苏: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胜者的审判,日本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对于这件事的看法也是多元化的,在2010年或者2012之前大多数人对这事没什么挑战也没有其他认知。在2012年之后出现了一些异样的声音,对于战后的东京审判有一些新的看法。所谓新的看法就是对战后这种国际新秩序的一种“挑衅”,这个词太严重了,应该说是期待有所改变吧!当然他希望在根本上对他有所改变才好。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当时的首领叶坪加捻,他父亲是一名开拓团的成员,他谈到什么问题呢?他提出了他爸爸是个英雄为了国家才做开拓的。开拓团就是到中国东北的一批日本人,日本民众普遍的印象是他们是一群被命运搬弄的的农民。而我们这边认为他们来屯垦实际上就是做日军的帮凶。日本的普通民众没有完全接受我们的看法,他们认为(开拓团)并不知道到中国意味着什么,只知道到那边有地种,这里没有地种。然后就遇到战败他们很多人遭遇了不幸。他的爸爸还没到中国,走在路上战争就结束了。但他这么一说,实际上就代表了一部分人对战后的这种秩序战争的结论都是抱着一种挑战的态度,我觉得这是不太好的。

问:对于抗日战争,“被打扮的历史”,还原的难易民众接受的力度与情绪反应会不会影响您写作的方向与进程。

答:这个不会影响,抗战留给我们的东西是超越时空的。世界上那么多的国家,有些文明古国是以衰亡的命运为结尾的,比如巴比伦它再也没有兴起,也有的可能重新复国了但它不可能再现辉煌。中国也有衰亡但是它还会有兴起,像我们中国这样能恢复过来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中国人一定有点什么特殊的东西,这在抗战中是最能看清的。这一点不管大家有什么反应对抗战历史有什么看法,当你一旦回到那个时代的时候,你就能从他们身上感到中国人的气质。战争是最能锻打人的最能把自己逼到极限把自己的性格反应出来,比如犹太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最能体现出他们那种性格,直到最后的时刻知道该怎样做。

有一个故事是一个犹太人校长领着学生一起走向焚尸炉,这个队伍是最安静的,校长带着他们,他本来是可以不死的但他带着他们死在了一起。读到这你就忍不住惊讶!有一种人性是相同的,不仅仅是这个时代就是另外的时代也一样。民族性是不同的,当我们走进抗日战争这个世界时,看到那么多中国人在这个国家最衰弱的时刻却能够坚持下来,是坚持下来才赢了。这时候我们就能明白这个民族那种坚韧性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点我始终坚信不疑,没有哪个民族能和我们相比。

对于抗战有人说功在当代!不是功在当代是长期的事情,会有很长时间不会再有灭国的危险了。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气质就会让我们明白,我们身体里有怎样的力量了,那种坚韧不是让我们忆苦思甜去想什么他们多了不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的这个意思。我是说这种民族的血脉是留在我们每个人血管之中的,当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困境、压力,别的民族扛不住的,我们看了抗战就有那份自信,就能抗住最后别人扛不住的东西。这一点抗战告诉我们的,这种民族性的东西对我们很多年都有益。

我们常说“国军还是共军”,历史不是会打扮吗?如果真的就这么打扮下去就很麻烦了,现在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国粉共粉”,共粉说国军不抗战国粉说共军不抗战,像这样日本人该站出来说,你们自己都说自己没打仗,那我们跟谁打了这就成了一个笑话。我觉得当时参加这场战争的都是为民族而战是民族利益,现在说中国共产党他执政是为什么啊?当时它很清楚他执政是为人民的,既然这样人民应该在党的上面,同样在抗日战争中也是为民族的牺牲完全打开了一扇门(这个我在犹豫,这么和你说合不合适,这只是我的一种看法吧!)实际上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参加抗战的都是为了中国而战。

有一个镜头很动人:在辽沈战役里,当时有一批国民党军官被俘情况非常紧急,因为附近又有战斗了,战士非常着急就想把敌人处理了,不处理很危险一旦他们叛变起来暴乱起来会发生很大问题。这时候旁边军官的太太们,被俘虏的眷属就拼命地冲上来保护他们的丈夫,就说服这些押送的战士大喊:“他当年打仗参加这个军队是为了打鬼子才参军的啊!”给战士们看抗战时受过的伤,最后没有开枪。

我亲自去考察过一个战斗很小的一个战斗-----明铺战斗,现在很少有人记得它。这个战斗打的很漂亮,1938年在蔚州飞狐峪这个地方,当时歼灭日军大概两百人,717团。这一仗大概是两个营去打两百个人,几倍于他而且对方是辎重部队,1938年还没怎么扩编的红六军团走过长征很有经验最优秀的中国战士,那么这仗的结果如何呢?阵亡的将士几乎相等。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抗战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即使你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你是最优秀的你以多打少最后还打了个持平,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这个仗打完的时候团长刘转连战斗中没有负伤,参谋长左齐胳膊被打断了政治部副主任王克勤两个营长何家产何宣太身负重伤(都是开国的大校后来是将军)。何家产的儿子说他一直不明白父亲腿上两个大伤口不像是枪打的。后来在对比战史中发现,日军在最仓促的时候把迫击炮拿下来了朝着何家产的方向打了三发炮弹,其中一发打中了营部何家产双腿就是这么负的伤。1977年去世已经是福州副司令累死在任上后来被追认为烈士。两个教员也负重伤,最后时刻日军反扑得太厉害了就把侦查队派上去了,侦察队队长也负重伤,教导员也重伤,这一仗几乎没有一个高级军官不带伤的,左齐打断了右臂白求恩把他的胳膊整个都卸掉了把他的胳膊根的肩胛骨都摘掉了。他的女儿说他是断臂将军里最幸运的了。我看到过一张照片,1938年初王震359旅,他和营以上的军官合影,这个照片到了1938年年底的时候就一半人没有了,这一仗我们看到了什么?可以看到当时共产党抵抗日本侵略者也是打得是多么坚定。

我们把一些快忘掉的东西重新告诉他们原来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他知道了他可能就把这个东西带下去,我觉得这是在做一些将来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

问:关于溥仪描述最多的就是傀儡之身,无以作为,但在您的书中却提到溥仪也有抗日的举动,能具体谈谈那过程或有关的的史料吗?

萨苏:溥仪如果说抗日实在谈不太上,他是皇权思想很重的一个人,没改造前思想始终是复辟。所谓和日本之间的矛盾也谈不上抗日,但是他身边人参加抗战的挺多。他的皇后婉容到伪满洲国后悔过,托她的三哥哥想逃出来,结果被日本人发现没跑了。溥仪身边的护军部队定力军那边有个王效明的军官,后来的抗日名将。他当时曾经试图发动兵变想挟持溥仪但没成功。他的儿子描述说:他当时还不是地下党员只是外围成员,他想做做溥仪的工作让溥仪来抗日,这比挟持溥仪的难度大多了,一犹豫密谋就被日军发现了,只好出逃参加了抗联第五军一直战斗到最后。1945年8月25号日本投降,东北抗日联军不多了他依然是重要将领后来为开国少将海岸炮兵司令员。

还有溥仪的弟弟溥杰先生确实是个爱国者,日本曾想他在日本留学可能会亲日考虑过让他代替溥仪。为了让伪满洲国的皇室更加亲近日方把日本皇室的第一美女嵯峨浩嫁给了蒲杰,结果嵯峨浩说两个人在一起时经常看报纸看到打仗,每次中国军打赢了他就说:“你瞧瞧我们又打赢了!”他始终是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国家,这件事对嵯峨浩影响很大,以至于她要求两个孩子都嫁给中国人,她一直是以中国的媳妇自居的,而不是以日本皇室的人给自己定位,她一直与蒲杰定居于北京,后来病逝于北京。。

问:在您描写抗战的写作过程中,您是本着中立的角度出离个人的情绪还是常常会夹杂着个人情感,民族大义或如所有海外游子的祖国之情呢?

萨苏:我一般有感触了才会写东西,感动了就会写。有些东西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就不会去写,能令我动笔去写的一定是我心有所感的东西,一方面是客观的有这个事情,另外一方面就是写的过程把我的感性带上去了,这个不是命题作文才会有的现象,命题作文就是别人让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就不会这样了,那就很难有这种自由。

【未完待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