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砥柱中流 > 晋察冀抗日功臣录 > 内容正文

【晋察冀抗日功臣录】少将名录 杨卓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6-09-18 15:22:52

杨卓(1914-1995.2.2)男,原名杨德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永丰乡蕉溪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兴国县乡赤卫队。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3军团6师18团排长、4师11团连指导员、红1军团1师13团特派员。参加了长征。1933年,参加福建将乐、顺昌、沙县等战斗。在朋口战役中,所在部队伤亡很大,他却死里逃生,是全班幸存的两个人中的一个。在广昌高虎脑战斗中,他被调到前卫营,在大雾迷朦的山沟里,他目光锐利,首先发现敌情,火速报知团长,部队得以迅速地组织战斗,并打得敌军弃甲而逃。杨卓由此受到团首长的表扬和嘉奖。杨卓参加长征的第一个恶仗,是湘江之战。所在的红3军团6师18团,被敌人三个整师包围在湘江以东的陈家背。全团指战员英勇杀敌,顽强反击,几经冲杀,多数同志壮烈牺牲,剩下几十个人突出重围。杨卓是其中之一。1935年5月,主力红军强渡金沙江,挺进四川会理县城外。5月14日,对会理县城发起攻击。杨卓奉命担任攻城敢死队队长,领着30多个敢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在城西北角炸开一道口子攻上城墙,发现守敌不止一个团。敌联防司令亲自督战,双方展开殊死搏斗。杨卓端起一挺机枪,奋勇杀敌,敌人吓得抱头鼠窜,只可惜后续部队未跟上,敌人反扑过来。几次拼杀未能奏效,攻城受挫。这时上级命令撤退,就在后撤时,敌人的五块弹片从背后穿进了他的腹部,通讯员将他背下火线。部队接到命令,尽快向川西北转移。因伤势很重,团长对他说:“杨卓,要是实在不能走,就把你寄放老百姓家里养伤。”他坚决不同意,并请组织上给他三颗防身手榴弹,万一掉队被俘就和敌人同归于尽。看他态度坚决,团长只好安排他和团部卫生队一起行动。他的伤口化脓、流血。每到宿营地,卫生员只能用盐水和碘酒给他洗洗伤口,弹片仍留在体内。部队到了芦花县的黑水镇奉命休整几天,乘此机会,医生决定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给他开刀做手术,取出两块弹片,还有三块没能取出。术后,杨卓居然随军过了大渡河,翻过雪山,越过草地,突破腊子口。到达甘肃会宁县时,他的伤口才渐渐好转、痊愈。而那三块弹片留在他体内几十年,直到他病逝,遗体火化后,才从他的骨灰中取了出来。

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1师兼第1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科长、第1军分区25团政委。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45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冀察军区政治部除奸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张家口卫戍区政治部副主任、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华北军区第3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公安部队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总参谋部警备部干部部副部长、训练基地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第一政委、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第一政委、总参谋部三部顾问。1960年,曾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离休后,老将军以绘画、书法、写诗自娱。“一枝画笔舞东风,点染梅花春意浓;更有新诗记今日,神州都呈彩霞中。”老将军自撰自书、挂在家中客厅里的诗歌条幅,道出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展望。

1995年2月2日,杨卓,这位传奇式的“瘸腿将军”,走过了82岁的人生历程,在北京逝世。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