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夫(1914—1990),原名陈凤元。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八路军。河北省满城县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在保定地区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历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第10大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易县支队副政委、45团政委、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6旅政治部副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纵队随营学校副政委、政委、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4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华北野战军第2兵团第8纵队23旅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9兵团65军194师(属主力师),任194师政委。1949年4月,华北军区第19兵团(辖第63、64、65军)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任第65军194师政委。曾任第19兵团65军独立31师政委。参加了黄土岭战斗和平津、太原、兰州、宁夏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野战军兼西北军区成立,任第19兵团65军194师政委。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65军194师政委、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1951年夏、秋季防御作战、1952年春、夏季巩固阵地作战和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荣获朝鲜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巴金来到朝鲜前线,到第65军采访,恰好陈亚夫升任军政治部主任,巴金就在他的介绍下,多次到张振川团采访。张振川除介绍全团指战员英勇杀敌的战况外,还把赵先友烈士视死如归的情景说给巴金。作家激动不已,随后又赴赵先友生前所在的6连进行采访,写出小说《团圆》。小说发表后,引起当时主管电影的夏衍的注意,文化部遂责成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搬上银幕。长影最终敲定由武兆堤执导,由曾任总政副主任傅钟上将秘书的毛烽编剧,制作成家喻户晓的《英雄儿女》。1953年10月回国后,任第65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第65军副政委、石家庄步兵学校政委、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政委、第一外国语学院政委、总参谋部三部副政委。
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7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