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回顾黑龙江人民抗日斗争史,我们不应忘记在这支抗日阵线中,朝鲜族成为抗日阵营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朝鲜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驱逐日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的朝鲜族人民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热烈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关于“一致对外,武装起来驱逐日本侵略者”的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尚志、宁安、密山、虎林、饶河、汤原、通河等地,大批朝鲜族同胞踊跃地组织与参加了抗日武装游击队。
一、 汤原地区
1931年末,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书记裴治云在汤原、萝北、富锦等地发展反日同盟会会员1400余人,梧桐河的朝鲜族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用歌舞、演活话剧、演讲、散发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汉朝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日的道理。那时夏云杰(汉族)也热心地听了宣传队的演讲,这对他以后很快参加革命,并走上领导岗位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当时任县委书记的李春满(1934年在一次缴自卫团枪支的战斗中牺牲)、组织部长崔圭复、县农会主席裴治云等,也参加了这个宣传队,还有马德山、徐光海、金正国、裴敬天、裴成春、李在德、李云峰、吴一光、林国镇等[2]。1932年10月10日,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在汤原城北半截河子村创建了红军33军汤原民众反日游击队,全队由40名党员组成,李仁根(张仁秋)任参谋长。
1933年秋,汤原地下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县共有208名党员,其中朝鲜族党员131名[3],反日救国会员扩大到1400名,各区广大群众的反日情绪极为高涨,引起日寇的恐慌。1933年10月4日中秋夜,汤原、鹤立日本宪兵队突袭中共汤原中心县委,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所在地的校屯、新农庄被日本宪兵队包围,100多名群众被逮捕,用几辆大车拉到鹤立日本宪兵队,在叛徒的辨认下,汤原中心县委书记裴治云、组织部长崔圭复、县委委员金成刚(女)、共产党员郑重久、孙哲龙、金术龙、李振永、林国镇、团员石光信(女)、孙明玉(女)、金峰春及革命群众柳仁化被敌人严酷审讯,这十二名志士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强盗滚出去”等口号。最后被秘密活埋于驻鹤立日本宪兵队后院(今鹤立医药批发站院内),1982年8月,中共汤原县委、汤原县人民政府,在十二烈士牺牲地建立一座纪念碑。汤原县十二烈士碑位于汤原县鹤立镇中心大街中段路南(今鹤立医药批发站院内)。
时年末,几经失败和痛苦的摸索,建立起了武装队伍,夏云杰任游击队长,戴鸿宾为游击队副队长,李仁根为参谋长,张兴德为政治部主任,马德山为司务长,队员共47人,其中朝鲜族42人[4],女同志共有7名。后来这支队伍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1935年冬,中共汤原中心县委派金正国任明山队政治指导员。金正国在明山队发展党员30余人,吸收了其他反日武装,明山队后来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一军。随着革命队伍的壮大,朝鲜族虽不像过去那样占多数了,但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成了游击总队的骨干,而且是做重要的政治工作。那时,汤原县的汉族、朝鲜族人民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而结成的民族团结是非常牢固的。这也是汤原游击队战斗力强的原因之一。
1936年夏云杰牺牲后,戴鸿宾任抗联六军军长,当时师级干部中,一半是朝鲜族。任团级以上干部的朝鲜族还有一师三团政治部主任李云峰、一师军需赵成奎、三师七团政治部主任尹世昌、三师八团政治部主任权龙满、被服厂厂长兼后方医院负责人裴成春等人。
1938年6月至10月,为了保存实力,摆脱敌人的“围剿”,进而挽救抗战的危机,3、6军主力和9、11军一部分骨干,根据北满省委的会议精神,决定分三批再次西征。在西征前后,许多朝鲜族干部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1938年3月,一师师长马德山在萝北战斗中牺牲。
1938年春,三师七团政治部主任尹世昌率一部骑兵,在桦川县拉拉沟作战中牺牲。
1938年5月,11军政治部主任金正国被特务暗杀。
1937年7月,二师政治部主任张兴德牺牲。
1938年11月,一师政治部主任徐光海、六军被服厂厂长裴成春(弟裴锡哲、裴锡久、裴敬天均为烈士)在宝清锅盔山作战中牺牲。
1938年12月,四师政治部主任吴一光在宝清县燕窝岛的一场战役中光荣牺牲。
而那些一直跟随西征部队继续战斗的朝鲜族干部李云峰、赵成奎、崔清洙等人,分别在1941、1942年壮烈牺牲[5]。
二、饶河地区
1932年初,在中共饶河中心县委在书记朴文彬的领导下,在许多村屯建立了反日会组织,反日会员达300余人。同年夏,饶河中心县委在宝清县小城子沟开办了军政讲习所,由崔石泉(即崔庸健)负责,郑文任教员,学员共30余人。10月,县委决定由崔石泉、金文亨负责创建抗日武装,组织特务队。1933年4月21日,特务队在饶河县大叶子沟改为饶河农工义勇军,队长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金文亨,队员全系朝鲜族。5月,高玉山率东北国民救国军占领饶河县城。6月下旬,饶河农工义勇军和救国军联合,改编为东北国民救国军第一旅特务营。1934年2月3日,特务营在大岱河改编为饶河民众反日游击大队,大队长为李学福,参谋长为崔石泉,政治委员为朴振宇。1935年9月18日,游击大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团长为李学福,副团长为朴振宇,参谋长为崔石泉,政治部主任为李斗文。26日,李学福率150余名指战员至新兴洞时,先于30余名伪军遭遇,战斗不久,80余名日军和300余名伪军又从南北夹击李学福军。激战中李学福击毙日军高木司令及部下12人,打伤日本军17人,毙伤伪军10余人,朴振宇、李斗文等16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36年3月25日,四团扩编为二师。11月15日,二师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全军700余人。1937年9月下旬,抗联七军代理军长崔石泉率军部40余名指战员和少年连于饶河县西凤嘴子伏击日军汽艇,击毙日军少将日野武雄等敌军39人。 曾任7军军长的李学福,在长年的艰苦斗争中,身体严重受损,1938年8月在苏联去世。
三、宁安地区
1930年受北满特委派遣来到宁安的黄基范同志,在义勇队指挥部遭到宁安保安队袭击牺牲,当时李成林同志负责做政治思想工作,后来任密山县委宣传部长、勃利县委书记等职务,于1936年6月在前往抗联四军二团参加会议途中被土匪暗杀,终年32岁。同年李根淑来到东京城花脸沟后担任妇女主任工作。李根淑同志历任中共宁安县委妇女工作负责人、抗日四军党委委员、妇女主任兼宣传处长等职。1940年被日寇逮捕,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8岁。1932年6月,以潘庆由(1933年在东满牺牲)为书记的中共宁安中心县委创建了23人组成的工农义勇军(全是朝鲜族),同年秋,在队长金根的率领下,与王德林(汉族)领导的中国国民救国军联合,活动于宁安、穆棱、汪清一带。后编入李延禄(汉族)同志领导的抗日救国军。金根同志历任四军二团代理团长,第八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于1937年10月12日在桦川县七星砬子山被敌人杀害,享年34岁。1932年3月抗日救国军在李延禄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于镜泊湖西墙缝小龙湾对入侵的上田支队给以有力阻击,敌人被消灭70人。救国军朴重根连长等7名同志光荣牺牲。再加上以后牺牲的烈士,总数为126名烈士,都埋葬在宁安县东郊花脸沟公墓。现在中共宁安县委,每逢清明佳节,都率领机关干部、各界代表前往祭扫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6]。1934年5月20日,宁安中心县委建立了以朝鲜族为主体的宁安游击队,1936年1月后与绥宁反日同盟军改编为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军也经常在宁安县境内和五军协同作战。二军中,朝鲜族较多,在抗日战争的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抗联中的朝鲜族战士,始终同汉族及其他各族战士并肩战斗,共同用鲜血浇灌出中华民族的解放之花。曾任过宁安县团委书记吉东区团委书记兼吉东局巡视员。对宁安、吉东等地区的建设,对抗联五军的建立,特别是五军二师的建立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朝鲜族干部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二师政治部主任李光林同志在1935年的一次战斗中不幸被捕,被捕后,李光林同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怒斥伪军当日本侵略者的鹰犬,为虎作伥,残害同胞。恼羞成怒的伪军头目,竟残忍地当场将李广林同志杀害。烈士牺牲时年仅25岁,而他的新婚妻子林贞玉在1934年秋的一次突围战中,为掩护部队,在激烈的战斗中也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1938年10月,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的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中,最大的25岁,最小只有13岁。其中安顺福(朝鲜族,原第四军被服厂厂长)、李凤善朝鲜族战士。八女中李凤善遗存资料最少,只知道她是朝鲜族,二十来岁,是林口县人。八女中的另一位主心骨式人物,是与冷云同岁的人称“安大姐”的安顺福,西征前是4军被服厂厂长。有人说她的个头也就1.55米左右,却是刚毅果敢,瘦小的身躯里仿佛有使不完的精力。安顺福也是一家抗战,父兄和弟弟都是党员。丈夫是抗联四军4团政委朴德山,西征前在依兰县大哈唐战斗中牺牲[7]。
1940年,在抗联五军三师师长张镇华(汉族)的率领下,在宝清附近的一次战斗中,朱新玉、崔顺英等6名女同志被俘。朱新玉是位誉冠全军,转战东满、北满数千里,为时九年的女机枪手,也是位军队后勤工作和地方工作的模范,她是朝鲜人[8]。在这几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面前,再残酷的折磨都显得那么无力,无计可施的敌人只好将他们枪杀于宝清县城外。就义时她们高唱着赵一曼就义时唱着的《红旗歌》走上刑场。
四、 珠河地区
1930年8月,珠河县建立了第一个中共支部,仅有的3名党员都是朝鲜族。之后改为特支,建立县委, 1932年夏,珠河县委下设2个党支部,5个党小组,党员人数为50―60名,其中绝大多数为朝鲜族。1933年赵尚志同志从朝阳队中拉出7名同志(李启东、李根植、朴德山、姜熙山、王德全(汉族)、姜甘用、金昌满),携带一架捷克式轻机、五只德枪、五只马步枪,脱离孙朝阳部队,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与之联系后,又派李福林等5人(全部是朝鲜族)赶往会合。于1933年10月10日,成立了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队长,李福林任政委兼党支部书记,李启东同志为经济部长。在全队13名队员中,朝鲜族战士为9名。这支共产党领导的部队,自建立后,以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而著称,他们给日伪警察和走狗以沉重的打击。他们深受抗日军民的拥护,迅速发展,到年末队伍发展到70余名,其中朝鲜族战士有38名[9]。其中如金策、李福林、李熙山(许亨植)等成为了抗日联军中的高级指挥官。后来这支游击队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
1934年7月,珠河东北反日游击队创始人之一、游击队经济部长李启东在宾县八区乔家崴子不幸被特务周光亚暗杀。由3军负责同志编写的《抗联第三军史略》中,关于李启东,开头即是“我们最敬爱的珠河游击队创造者之一的李启东同志”―从中不难想见他在广大官兵心目中的威望、分量。李启东被暗杀,对赵尚志刺激很大,特别悲痛,他认为李启东是替他牺牲的。担任骑兵队队长的李根植和朴吾德同志在三岔河战斗中牺牲,铁汉子赵尚志曾经落泪。1940年,于保合、李在德夫妇生了第一个男孩,他给取名“于根植”,说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住这位抗日英雄[10]。1937年3月下旬的一天,部队在方正县二道河子(今清河镇)被700余名日军包围,人称“哈东司令”的李福林同志在组织部队突围时牺牲。年仅30岁。
1934年秋,由于受到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的残酷的“讨伐”,珠河游击区遭到严重的破坏,李秋岳(女)率铁北革命群众向延寿、方正地区转移,将原来担任的铁北区委书记的职务交由赵一曼负责。随后任中共延寿特支书记。组建方正县委后,任通河特支书记,并在西北河沟里,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三军的抗日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秋岳与赵一曼成为珠河游击区著名的抗日女英雄。1936年8月27日,李秋岳等3人被捕,她在敌人严刑拷打面前毫无畏惧,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9月3日,被敌人杀害于通河县城西门外。日军残忍地割下她的头颅,悬挂在通河县城,用以恐吓群众。通河县人民政府和人民为纪念李秋岳烈士,在黑龙江省烈士纪念事务委员会的协助下,在通河县革命烈士陵园内树立了“李秋岳烈士纪念碑”。曾与李秋岳共同在东北革命过的其丈夫杨林同志,因革命需要到中央苏区工作,后参加了长征,在1936年2月东渡黄河的战役中也光荣牺牲。 1942年8月2日,抗联三路军总参谋长兼十二支队政委许亨植带警卫员检查部队工作,返回三路军总部途中,宿营于庆城县(今庆安县)青峰岭下。8月3日清晨,被伪军搜山队发现,与敌人战斗中,许亨植和警卫员壮烈牺牲。庆安县政府和人民为纪念许亨植,分别在烈士牺牲地和县城树立了两块纪念碑来缅怀烈士。1942年9月11日,原十二支队支队长朴吉松率一支小部队袭击木兰县大贵屯伪警察分驻所,夺取了步枪9支,手枪1支。年末,朴吉松在战斗中负伤被捕,后被杀害。
1937年4月,时任中共哈东特委书记的张福林同志,被敌逮捕,牺牲于哈尔滨。
1935年春,被战士们亲切地成为“老潘”的东北抗联第三军第一师2团指导员潘兴源同志,在一次战斗中负伤,在老乡家中养伤时,被敌人抓获,直到牺牲都保持了共产党员高尚的革命气节[11]。
五、 密山地区
1934年3月20日,密山县委在哈达河沟里张老?U菜营创建了“民众抗日军”,后称密山游击队,全队共34人,他们当中朝鲜族有朴凤南、金百万、李根淑、金炳奎、金昌德、林海、洪春洙、金昌富、金镇浩、李春根、朴德山、金瑞浩、李福、李宗根、金根、金根的儿子、李成林、张国相等20多人。张宝山(汉族)任队长,金百万任副队长。每次战斗中,英勇善战的朝鲜族游击队员都是对敌作战的骨干力量。9月,密山游击队和李延禄率领的人民反日革命军合并,组成抗日同盟军,将密山游击队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第二团。 后发展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密山县委书记朴凤南任抗日同盟军军部党委书记,李谨淑任妇女主任,黄玉清任抗联四军政治部主任。县委宣传部长李成林调任勃利县委书记。1936年4月初,李成林按照上级指示,召开了抗联四军和三军联席会议,部署部队东征。6月,他从勃利四站去依兰黑背开会途中被土匪暗害。同月,朴凤南带领青年游击队到依兰县土龙山崔家屯攻打崔地主大院收缴地主武装时,突然遭到埋伏在地主大院墙外地人的袭击,朴凤南、朴基元、李亨吉、金光日、朴基春、崔一允壮烈牺牲,朴凤南当年29岁。朴凤南牺牲后,一直跟随他参加革命的李根淑,继续烈士未完成的革命事业。1940年夏天,李根淑被东京城警察逮捕,面对敌人进行的严刑拷打和审问,李根淑始终坚贞不屈。1941年4月深夜被害,享年29岁。
抗联四军参谋处处长、经济委员会主任金根被派到八军一师担任政治部主任。八军是大地主谢文东的地主武装改编的部队,思想混乱,纪律涣散。由于金根的到来,使八军的面貌焕然一新。日伪军悬赏1000元收买其人头,金根毫不畏惧,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开展工作。1937年11月,被混进八军的内奸杀害于桦川县七星砬子后方密营,享年34岁。
担任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黄玉清同志于1940年2月,在太平沟与日军的反包围战中英勇牺牲。
为创建密山游击队作出贡献的原游击队副队长金百万同志,于1935年11月,被山林队土匪杀害[12]。在抗日战争的硝烟烽火中,无数的朝鲜族优秀儿女,与中华民族其它民族的优秀儿女,一同奋战在黑山白水之间,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英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谱写出了一曲中华儿女壮丽的诗篇。毛泽东曾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他们的壮举将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的史册上。
参考文献
[1]张正隆著:《雪冷血热》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4月第一版,上册,第41页
[2]《黑龙江文史资料第十七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第178页
[3]任炳浩著:《红色汤原》汤原县老区建设促进会,2007年出版,第39页
[4] 任炳浩著:《红色汤原》汤原县老区建设促进会,2007年出版,第47-48页
[5]《黑龙江文史资料第十七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根据第209--210页内容整理
[6]李延禄口述,骆宾基整理:《过去的年代---关于东北抗联四军的回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6月第一版
[7]张正隆著:《雪冷血热》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4月第一版,下册,第210页
[8]徐云卿著:《英雄的姐妹》,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第87页
[9]尚志市朝鲜民族史编撰委员会,韩德洙主笔:《尚志市朝鲜民族史》(朝文版),民族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10]张正隆著:《雪冷血热》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年4月第一版,上册,第231页
[11]尚志市朝鲜民族史编撰委员会,韩德洙主笔:《尚志市朝鲜民族史》(朝文版),民族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12]《密山朝鲜族百年史》,《密山朝鲜族百年史》编纂委员会编,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田京熙(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民族教育研培部文科教研室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教育研究与民族教师培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