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新书推荐 > 内容正文

《广西抗战纪事》新书发布会在桂林举行
来源:广西师大出版社   2019-06-04 08:56:07

       5月30日下午,《广西抗战纪事》新书发布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总部大楼独秀书房旗舰店举行。该书总策划、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苏新生,总撰稿、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李继锋,广西广播电视台台务会议成员、科教生活节目中心主任张敬,广西地方志办公室通志工作处处长黄家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汤文辉,以及抗战老兵许良能、漆同源,抗战先烈秦霖之孙秦强民,大别山区潜山野寨中学代表王胜生、方立平,关爱老兵志愿者代表胡洪菘等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上,汤文辉主要从出版者的角度谈了该书的价值,肯定了该书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苏新生、李继锋、张敬分别做了发言,他们认为《广西抗战纪事》是一部面向大众、可读性强的作品,这本书的面世,离不开相关专家学者、抗战老兵及其家属,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帮助。

  本次发布会还有两位特别听众到场。96岁的老兵许良能,抗战时期曾是第五战区政工队队员,作为女医护兵的她,15岁就加入战场,救死扶伤,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93岁的老兵漆同源,曾是第7军171师师部警卫排战士,十多岁就离开家乡,穿上军装,走上战场。两位抗战老兵的到场,让现场听众十分激动,纷纷向两位老人表达致意。

  秦强民是抗战先烈秦霖将军之孙。秦霖是第7军170师511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中,秦霖率所部在蕰藻浜阻击日寇,战况异常惨烈,阵地三度失守,又三度夺回,最终不幸中炮殉国。据该书责任编辑虞劲松介绍,《广西抗战纪事》中记叙了许多秦霖这样的抗战先烈的事迹。

  还有两位嘉宾不远千里从安徽大别山区赶来,他们是安庆市潜山野寨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胜生和该校信息处主任方立平。安庆市潜山野寨中学校内埋葬着176师985名广西抗战将士的遗骨。据方立平介绍,野寨中学原名景忠中学,取“景仰忠烈”之意,先有陵墓,后有学校,学校就是为了护陵而建。如今,校内的阵亡将士墓已成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至今祭拜不断。

  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胡洪菘和他的朋友们,自十多年前起,就一直致力于抗战老兵的寻访和关爱工作,抚慰老兵的心灵,关爱老兵的生活,与老兵们亲如一家。这种精神令在场听众感动。

  据悉,《广西抗战纪事》是在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脚本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景式呈现广西军民浴血抗战的史实,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爱国精神。在抗战中,广西全省总共投入100多万兵力,几乎覆盖全国各个战场。历经淞沪会战、归德空战、台儿庄大捷、武汉会战、桂南会战、昆仑关战役、桂林保卫战等,直至抗战胜利。在敌后战场,广西军队也颇有建树,建立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抗日游击区,一直坚持游击战斗,直至抗战胜利。在大后方,内迁至广西的几百家工厂坚持生产,数以百计的进步文化名人云集桂林,桂林印刷的抗战书籍一度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前线的浴血奋战,敌后的坚持斗争,以及后方的支援巩固,共同促成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一段热血澎湃的历史,一部英雄的史诗。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弘扬伟大的爱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抗战纪事》

  序一:不会忘记这段历史

  到外乡去或外乡人来,听外乡人讲起广西,大都会提到桂林山水、刘三姐、北海、广西兵能打仗等。这是外乡人对广西自然、历史、人文的印象。10年前,一家国际知名媒体总裁来南宁拜会自治区领导,临离邕前还有点时间,突然提出来想看一看民国时期的人文遗址,我们说“没有”,他们不解,但也只好到餐厅喝茶消磨行前的时间。客人飞走了,我们的心绪却难以平静。

  转眼到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媒体的宣传报道计划很庞大。拍一部较完整的广西抗战纪录片吧,这成了许多人不约而同的建议。因为人们总把广西兵能打仗与抗战联系在一起,这是不善言谈的广西人爱国爱乡心里的一份光荣。

  几经迟疑、踌躇,终于起步了。那是2014年岁末,桂林临桂的一个晚上,天气清冷,围在炭火旁,有专程飞来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副总裁陈梁,央视九套的陈晓卿、十套王新建的代表,有杨小肃,我,一干人等,这可是国内做纪录片的强阵,谈的主题便是广西抗战纪录片。临桂方面爽朗表态支持,这是可贵的胆识。共识既成,请杨小肃出任总导演,这位从桂林电视台走到京城的纪录片人,在与央视多年的合作中,已俨然融为央视的一部分,沉稳的外表,一句“你放心嘛”口头禅,蕴涵着一贯的成竹在胸。总撰稿李继锋博士同时担纲着央视抗战纪录片扛鼎之作《东方主战场》的策划与主笔,他深谙民国历史,满腹文章,对广西抗战也有专门的研究。分集撰稿李时新、曾小帆与杨小肃一起,是我们1999年拍摄文献纪录片《解放广西》的老班底,这些花甲左右的广西人对八桂大地、对八桂大地近现代史如数家珍,笔下始终涌动着冲向沙场的澎湃激情。编导刘勇是军中的纪录片人,拍摄过多部精品力作,这次以抗战精神拍抗战片,雷厉风行中透着军人的英气。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彭钢担任总监制,片子有了前行的动力。

  广西全民抗战为何如此坚决?广西兵都打了哪些大仗、胜仗?广西在中国抗战大局中处于怎样一个历史地位?这些都应该是片子要回答的。桂林、南宁、苏州、北京,经过多次策划座谈,节目脉络逐渐清晰。宽阔的国际视野、坚实的民族立场、统一战线的联合抗日成为这部纪录片创作的三大核心理念。为了实现“首部”“全景式”的宏愿,采访组除在海峡两岸采访,还远赴美国、日本、俄罗斯,马不停蹄采访了上百名抗日老兵、亲历者和专家学者,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史料。

  采访的时间变得异常紧迫。迟暮之年的抗日老兵正日渐凋零,几路拍摄组必须与时间和生命赛跑。在台湾,已至百岁的河池宜州籍老兵卢增祖一字不差地高唱《广西学生军军歌》,让我们对这些“铁打的一群”惊叹不已。而另一位在桂林的曾是李宗仁摄影师的九十多岁的老者,说好与记者聊天,当采访组到了家门口,老人却一病不起。广西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后人,数起父亲身上的枪伤,掩面而泣。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先生擅写小说,也关注历史,他用桂林话连呼,纪录广西人的抗战“很要紧,很要紧”。

  在日本的采访分外艰难。行前,在国内联系的日本学者无一应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驻东京记者站的同仁鼎力相助,四处打电话、发邮件,好不容易约到研究历史的三位大学教授。

  笠原十九司,71岁,日本都留文科大学名誉教授,夫妇俩开两辆车到山梨县笛吹市火车站接我们,这是我们在日遇到的最真诚的日本历史学家。笠原自嘲地说,他在日本被右翼称为“四个坏人”之一,他和另外三位学者因坚持正确的二战历史观而受到右翼分子的围攻谩骂,以致一度为防极右分子枪击,晚上在家都得拉上窗帘,以防不测。笠原教授说,广西是从越南海防往中国运输抗日军用物资的国际大通道,为切断当时这条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日军登陆广西,占领南宁,引发了桂南会战。1939年底的昆仑关战役中,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被击毙对日本陆军打击很大,日本政府低估了中国军民的抵抗意志,广西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意义重要。笠原说,必须要让日本国民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笠原正直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

  早稻田大学的一位教授在堆满书籍的办公室接受采访,他半掩门让我们进出,从其拘谨的神色可见顶着多大压力。

  就职于日本大学的井上桂子教授从静冈县赶到东京和我们见面,性格开朗的井上老师讲述了著名的日本反战人士鹿地亘在广西的反战故事。采访完,老师即匆匆地乘火车返回,礼貌地谢绝了我们代她付的车票费,只是希望节目播出时能告诉她一声,留下题词“日中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一阵风地走了。

  随着采访的深入,五集的节目框架逐渐形成:

  第一集追溯了广西推动与加入全民族抗战的经过。特别点出,1937年6月,张云逸在桂林代表中共与广西、四川达成《红桂川联合抗日纲领草案》,毛泽东致函李宗仁等,强调“中华民族之不亡,日本帝国主义之驱逐出中国,将于贵我双方之协定开其端矣”。

  第二集讲述“卢沟桥事变”后,广西紧急进行军事动员,并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屡遭重挫之时,驰援的广西精锐部队在蕰藻浜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反击战,用血肉之躯迎战日寇大炮飞机,战况惨烈。冲锋在前的壮族旅长庞汉桢成为广西军队抗战殉国的第一位将军。此役阵亡的两万多广西将士,几乎没有一人能尸骨还乡。

  第三集描绘为保卫桂越国际交通运输线,广西军民顽强抵抗入侵广西的日军的情景。尤其是在著名的昆仑关大战中,广西民众配合正规部队作战,部队“其给养亦多赖民团之农仓”。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上,闪动着以许多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广西学生军年轻的身影,其表现之英勇备受各方赞誉。

  第四集展示了广西军队在第五战区及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敌后基地的坚韧战斗。李宗仁领军的第五战区是拱卫大后方的屏障。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收到枣宜会战开战前广西将领钟毅师长最后的绝命书:“你一定要告诉你的国人,我们会战斗至死,直到胜利。不要忘记!”“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后,数十万广西子弟南征北战,冲锋陷阵,他们“只知任务,不知生死!”史沫特莱《中国的战歌》一章的题目,用的就是钟毅将军的那句话:告诉你的国人。广西扶绥县钟毅将军故居旁,乡亲们修建纪念亭怀念他。而在今天安徽省潜山县的名校野寨中学,原名景忠中学,校名因纪念来自广西的176师阵亡抗战将士而起,至今学校的师生还在祭奠、守护着他们的英魂,当年坚守大别山抗日根据地的广西将士的抗战故事一直是这所学校的乡土教材。

  第五集的内容以惨烈悲壮的桂林保卫战为主。1944年,日军发动“一号作战”,向豫、湘、桂地区进攻,以打通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摆脱太平洋战场上的颓势。广西全境受到日本军队的入侵,战况紧急时,广西各地有近20万各族青年,自发在“报国保家血书”上以血签名请战。从9月13日全州沦陷,到10月29日日军兵临桂林城下,120余公里打了一个半月,日军付出了近4000人伤亡的代价。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不少日本老兵认为,桂林之战是他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反复修改打磨,片子终于完成播出了。

  后来在福建的一次纪录片会议上,遇到广受好评的大型抗战纪录片《大后方》的总编导徐蓓,她说拍那部片子“苦不堪言!”《广西抗战纪事》又何尝不是呢,那是背负历史责任的一次精神洗礼,其艰难远远超出了电视技术层面。

  让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历史。

  《广西抗战纪事》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广西各族军民以血肉之躯,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从淞沪会战到台儿庄大捷,从武汉会战到昆仑关大捷,从坚守大别山区到护卫桂越国际运输线,从桂林保卫战到抗战胜利,大江南北,城市山乡,广西军民坚忍不拔,前赴后继,用鲜血书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抗战烽火岁月,内迁至广西的几百家工厂坚持生产,数以百计的进步文化名人云集桂林,桂林印刷的抗战书籍一度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抗战必胜,忘战必危,让我们永远牢记这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脚本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将可歌可泣的广西军民抗战史融入中华民族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全景式呈现广西军民浴血抗战的史实。全书精选近 200 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图文配合,再现抗日战争的历史情境。

  作者简介:

  《广西抗战纪事》摄制组由广西电视台等多方的资深人士组成,进行 5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的采访摄制。

  主要成员如下:

  苏新生,纪录片总策划。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广西广播电影电视协会会长。

  李继锋,纪录片总撰稿。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学院教授,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会长。

  杨小肃,纪录片总导演。参与拍摄和导演的作品有《龙脊》《刘少奇》《解放广西》《秘境广西》等。

  李时新,撰稿。桂林市作家协会原主席,文献纪录片《解放广西》总撰稿,著有《邓小平在1929》等。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