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大事件 > 12·13国家公祭日 > 内容正文

勿忘国耻!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
来源:齐鲁壹点   2022-12-13 10:00:37

  今天(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85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30多万我国军民惨遭血腥杀戮……历史的血泪不能忘,也不敢忘,悼念同胞,致敬先烈,吾辈自强!

  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无数暴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公约,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据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判决,死难者总数达30万以上。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1937-2022:

  历史无法倒带,但真相不容磨灭

  20世纪80年代,为唤醒冰封许久的“南京记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建馆、立碑、编史”工作全面展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回忆:“1984年成立的南京大屠杀编史工作小组,首批只有七八个人,我们分工明确,撰写不同部分。”

  数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揭露真相的队伍中。在他们的努力下,历史的脉络日臻清晰。

  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张宪文组织编纂的72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迄今仍是世界上关于南京大屠杀最翔实的史料集。张宪文始终坚持学术创新,“不能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像翻烧饼那样反复翻。”他邀请海外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将散落到海外的史实资料填补进来,以期让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在国际上为更多人所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张生认为,向全世界传播南京大屠杀史实,离不开国际友人相助。“目前,海外很多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来自华人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这部作品能获得广泛传播,得益于以纯正英文书写、通过欧美话语体系完成。”

  1756-54:

  幸存者相继凋零,但和平之声愈发响亮

  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更是落后必亡的训诫,纪念,从不宣扬复仇的怨念,只为许下心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56,这是1987年首次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进行统计时,在册在世的幸存者人数。85年了,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活下来的每个人都背负着血与泪的记忆,他们大多已离世,每一个人都是铁证。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 目前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登记在册的在世幸存者仅剩54位。

  2022年8月,13位幸存者后代接过首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证书。证人不老,传承有声。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的儿子黄兴华作为其中一员,多年来一直陪伴母亲参加各类悼念活动。“我希望自己的微薄之力可以让更多人记住历史、珍惜和平。”

  这段家国记忆代代相传,漂洋过海。海外和平人士、华侨华人等也主动化为“白鸽使者”,让和平之声愈发响亮。

  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南京,秘密拍下日军暴行。这段动态影像在东京审判中成为反映南京大屠杀惨案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之一。今年国家公祭日前夕,约翰·马吉的孙子克里斯·马吉通过视频表示哀悼。他说:“1937年,许多留在南京的国际和平人士以人道主义精神,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希望大家永远珍惜和平。”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再添史料新证

  亲历者回忆录手稿首度公开

  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前夕,最新出版的核心期刊《文学研究》2022年10月版,刊发了学术论文《的文史价值刍议》,对南京大屠杀亲历者吴雁秋的回忆录手稿进行了评析,这也是珍本《难民回忆录》的首度公开。“面对日军暴行,普通难民如何应对,回忆录的作者在文字中做了细节记录”。

  《难民回忆录》手稿共19137字,全文手书,含封面封底仅33页,但字字千钧。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1937年8月15日至1938年3月24日期间,作者吴雁秋一家人南京——六合——南京流亡的经过。其间种种遭遇、见闻和感想均有记录,最后署“雁秋记廿七年三月于五间厅住宅”。由此可见,作者安顿下来旋即进行了回忆录的写作,当属南京大屠杀史料中较早的一份一手资料。

《难民回忆录》封面

  “历史的细节是有温度的,有冲击力的。”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录》主要编纂者、南京大学教授姜良芹表示,这一本《难民回忆录》手稿,对于南京大屠杀后期有着较为细致的记录,在同期的历史资料中较为稀有。回忆录的作者吴雁秋在记录时,注意到了日军暴行的细节,他作为难民的亲身经历,无论是史料的形成时间、内容记述,还是作者记录历史的姿态,《难民回忆录》都有着独特的价值。“面对日军暴行,普通难民如何应对,回忆录的作者在文字中做了细节记录,这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日军侵华战争,认识日军侵华对百姓带来的苦难,对目前的史学叙事起到了细节补充的作用。”

  2万余件(页)731部队暴行新罪证首次展出

  在第九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罪证陈列馆改陈工程完工,2万余件(页)新文物、新档案、新史料首次展出。专家表示,这些新展出的罪证为731部队进行人体实验、研制细菌武器和实施细菌战等罪行增添新铁证,使证据链条更加完备。

  据介绍,此次改陈工程于9月19日开工,馆内陈列以“反人类暴行”为主题。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馆长金成民介绍,此次改陈新增罪证主要是2015年以来通过考古发掘、“跨国取证”和学术研究取得,其中新增罪证文物2862件、新增罪证史料23000页、新增731部队原队员影像资料810分钟。

  “这些新展出的罪证文物和史料都是铁证,使731部队细菌研制、人体实验的证据链更加完备。”金成民说。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

  在展厅内,新展出的《关东军防疫给水部留守名簿》(关东军防疫给水部即731部队)详细记载了731部队成员信息,为深入进行731部队总体规模、人员来源、身份构成等基本史实问题研究提供了一手史料支撑。根据该名簿记载,731部队共有成员3497名。“此前学术成果多涉猎生物战、人体实验等战时罪行、战争责任和战后贻害等问题,731部队成员名单等重大基本史实研究较少。这些档案揭开了这支恶魔部队的完整面纱。”金成民说。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玻璃器皿。

  1945年8月,731部队败退之际炸毁了进行细菌实验和人体实验的核心区域,试图毁灭证据。通过考古挖掘,2000余件战争遗物在这次改陈后首次大规模展出。黑龙江省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李陈奇说:“这些新罪证文物是日本侵略者毁灭犯罪证据的直接证据。”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新展出的电流孵卵器。

  历经30余年艰辛寻证和不懈研究,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已拥有七大类近10万件馆藏罪证文物及史料,构成了相互印证、真实完整的立体罪证链条。“通过展示罪证、揭露罪行,进一步扩大和增强陈列馆的国际影响力,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捍卫和平。”金成民说。

  731部队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以研究防治疾病和饮水净化为名,实则用中国人、朝鲜人、苏联人等进行活体实验,以及进行细菌武器研制和生产的秘密部队。其基地建在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至少有3000人在这里被用于人体实验。

  铁证如山!这些文物讲述南京大屠杀真相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19.2万余件馆藏文物史料、1216套6318件国家珍贵文物,记录着任何淡化、粉饰、歪曲、否认都不可改变的历史真相。

  外国人镜头记录下的屠城影像、侵华日军拍摄的战场照片、250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音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呈堂证供……《为了共同的记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海外征集藏品展》将于12月13日在南京拉开帷幕。记者提前探展,揭秘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

  约翰·马吉影像

  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用一架16毫米摄影机,悄悄地将镜头对准了遭受日军暴行的南京市民,记录下日机轰炸南京、日军搜捕青壮年、日军暴行受害者在医院治疗等珍贵画面。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约翰·马吉不仅出庭作证,其拍摄的影像资料也成为呈堂证供。

  左上图: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委员、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南京大屠杀暴行所用的电影摄影机;下图:约翰·马吉的胶片盒等文物;右上图:约翰·马吉塑像及1938年5月美国《生活》杂志刊登的10幅由约翰·马吉胶片翻拍的南京大屠杀照片。(拼版照片) 

  1991年,美国“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会长邵子平,在约翰·马吉之子大卫·马吉家中地下室发现了胶片。2002年,约翰·马吉的摄影机及部分胶片由大卫·马吉捐赠给纪念馆,后于201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经过进一步的挖掘整理,37分钟版的马吉影像入藏纪念馆。

  “37分钟是目前已知时长最长、内容最全的版本之一,比如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救治的受害者数量、幸存者伍长德的动态影像、幸存者夏淑琴亲人遇难的现场等,极具文物和文献价值。”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说。

  堀越文夫相册

  2008年5月,一个名叫冈崎俊一(化名)的日本人来到纪念馆捐赠了一本相册。他说:“这是第一次拿给世人看。”

2008年堀越文夫之子捐赠的相册封面。受访单位供图

  这本相册来自他的父亲堀越文夫。1937年,日本银行职员堀越文夫被征召入伍,编入侵华日军第一〇一师团第一四九联队,当年9月他从上海登陆,曾参与进攻上海和南京,收集保存了日军侵略中国的相关照片。此后,堀越文夫在江西患肺结核,1939年回到日本。

  相册内共有125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其中5张照片直接反映了南京大屠杀暴行,包括南京紫金山下中国人尸体堆积如山,日军在南京中华门悬挂“祝南京陷落”等标语,日军士兵持步枪刺刀站在中国人尸体旁炫耀等。

相册中日军在南京中华门悬挂“祝南京陷落”等标语的照片。受访单位供图

  专家介绍,当时日军对官兵从中国战场回国实施清查制度,不允许官兵私带战场照片等物品回国。冈崎俊一表示,或许正因那时父亲生病住院,才未受到军事当局的检查而保存了这批照片。

  250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资料

  “我不想说”“你回去吧”……1997年日本小学历史教师松冈环开始调查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时,“南京健忘症”出现在许多侵华日军士兵身上。这没有阻挡松冈环调查下去的决心,最终留下了250名侵华日军士兵的口述资料,而其中只有3人是真心悔过。2006年,松冈环将这批珍贵的口述资料捐赠给纪念馆。

松冈环采访侵华日军士兵时录制口述证言的磁带。受访单位供图

  几十年里,调查采访受害者和加害者,向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各国人民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占据了松冈环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面对日本右翼分子的攻击和威胁,松冈环说:“正义和良心驱使我这样做。”

  “如今,南京大屠杀的加害者大多已经去世,这些口述也成为加害方最后的自白。”纪念馆负责人表示,南京大屠杀实施者的口述史,与受害方幸存者、第三方欧美人士的口述相互印证,还原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细节。

  诺兰档案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11名检察官来自不同国家。其中,加拿大检察官亨利·诺兰,负责审理日本甲级战犯、南京大屠杀惨案元凶松井石根。他带领检方收集了大量证据指控松井石根在南京大屠杀暴行中负有主要责任,不断戳穿松井石根的谎言,将松井石根定罪。

诺兰档案影印件。受访单位供图

  旅加华人余承璋从2017年起开始收集整理出33册3000多页“诺兰档案”,包括诺兰生平资料、证书和手稿等,并于2019年捐赠给纪念馆。

亨利·诺兰在法庭上质证甲级战犯松井石根。受访单位供图

  “松井石根在法庭上表示他对南京大屠杀一无所知,但事实不会因巧舌如簧而消失。”纪念馆负责人表示,诺兰档案进一步彰显了南京大屠杀历史早有法律定论,不容篡改。

  85年过去

  文明而古老的南京城墙上

  战争留下的弹孔

  依旧清晰可见

  长江边上漂浮的尸体

  “万人坑”的累累白骨

  还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沉痛的历史

  有人问,南京大屠杀与你我有什么关系?

  这段历史,与你我的过去和未来勾连

  经历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提醒我们:

  这强大,来之不易!

  这和平,来之不易!

  让白骨可以入睡

  让冤魂能够安眠

  把逝名刻作史鉴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吾辈当自强!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