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小编走访当年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人赵龙和邹建平,关于提案初心,他们这样说……
700字提案,49位委员联合签名
2005年3月9日,全国政协常委、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首次提交了把每年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时隔18年,赵龙回忆:“当年提案,一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良知,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滔天大罪,30万中国同胞死于日军铁蹄下,这是我们国家之殇民族之痛,深深地伤害了我们民族自尊心。所以我想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去做一点什么,才能对得起民族。二是出于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我是工作生活在南京的全国政协委员,我觉得我更有责任也更具备条件向国人呼吁,向高层进言,我假如不作为,更待何人。三是出自一种人文关怀,尊重人尊重生命。南京大屠杀历史铁证如山,是二战期间三大惨案之一,但是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规格规模当时还比较有限,跟本身的历史意义和警示作用不相匹配。我觉得应该来写提案。”
赵龙回忆,提案为手写,只有不到700字短文,题为《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建议》。他在提案中写道:“为了更好地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捍卫人类尊严的正义立场,更好地警示和教育国人,建议每年的此日,在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遗址举行公祭活动,并以法律或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使世界永不忘记,让国人永世铭记。”在提交前,为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他在政协小组会上,把提案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了通报,结果有49名政协委员联合签名。提案公布以后,海内外许多媒体纷纷采访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同。当时提案没有很快通过,但赵龙坚定地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情。
7年后再建议设立“国家公祭日”
继赵龙后,2012年3月10日,时任全国人大代表、民革江苏省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交了建议案,建议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活动。这是时隔7年,再次将“国家公祭日”提上全国两会的议题。
回忆起11年前提案的过程,邹建平说,“大概在大会召开的三四个月前,2011年11月左右,纪念馆工作人员多次跟我商量,提供大量的资料给我。我一看,材料做得相当翔实,铁证如山。7年前已经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过提案,纪念馆那些年也一直在努力。现在接力棒传到我手上。”
2012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75周年,日本右翼势力还在不断歪曲和抹杀历史,不断出现当年2月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认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错误言论,极大地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邹建平觉得,应该在两会提出建议,将每年12月13日设为国家公祭日,在南京举行国家层面的悼念遇难同胞活动。“国家公祭也是国际上面对类似事件所采用的一致做法。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历史证据充分,而且在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作为判例,国际社会早有定论。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邹建平举例说,“波兰的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以上,多则10多万人。”
按照规定,提案要找至少30个代表签字,大家非常踊跃,很快就签好了字。提案提交上去后,两年时间没有回音。直到2014年,江苏省人大办公厅工作人员打电话通知他,“‘说全国人大电报告知,关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已被采纳,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上讨论,请你列席。’当时我心情很激动。”几天后,邹建平去北京参加会议,针对这份提案,大家都非常支持,最终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他们持续关注国家公祭日活动
2014年12月13日,赵龙应邀参加了首个国家公祭仪式。他回忆,站在纪念馆公祭广场的那一刻,内心很欣慰,“感到以国家的名义举行公祭,是对惨遭日军屠杀的30万遇难同胞最大的慰藉,是中国人民发出反对战争,捍卫和平的最强音!我也为自己作为一名曾经的全国政协委员,作出的绵薄之力而感到欣慰!”
此后每年公祭日,赵龙都会在家收看直播,“静思,警报声响起时则起立默哀。”那一天,他拒绝一切应酬或娱乐。
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政协表彰100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提案,赵龙《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建议》从十四万四千多件提案中脱颖而出,受到嘉奖。
2020年7月10日下午,赵龙带着女儿赵晓岚、外孙郑沭阳来到纪念馆参观。赵晓岚说,他们经常跟孩子提起南京大屠杀历史,孩子一直想来纪念馆参观。考试一结束,他们就来了,“孩子的名字就是外公给取的,希望他永远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当参观到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部分时,赵龙忆起了提案成真时的心情:“非常激动,心里的一件夙愿终于了了。”那天参观结束临走前,赵龙和外孙还拿起针线,在“万人绣和平”活动的绣架上为和平添针加线。
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那天,邹建平受邀在电视台直播间接受访谈。“我作为嘉宾,介绍了提案过程。过程中,我看到电视里公祭现场的直播,内心很激动,因为自己的一个提案,最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很重视,国家公祭成为现实。”
2015年12月13日,邹建平受邀来到纪念馆公祭广场,参加了第二个国家公祭仪式,“庄严肃穆,内心很振奋!”
今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邹建平说,这些年,他始终关注着。“由于我那时是南艺院长,我提案后,也带动南艺很多艺术家为纪念馆做了很多事情。现在纪念馆里的部分雕塑、一些装饰性的物件都是南艺师生创作的。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南京国际和平海报双年展》也是南艺在策划执行。”
在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江苏省一批词作家、作曲家自发创作,排练了一场大型舞台音乐组歌《和平的祈愿》,邹建平担任顾问,参与策划、创意和论证。《和平的祈愿》分《历史的回望》、《永远的祭奠》、《和平的薪火》三个篇章,集结南京铁军艺术团、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歌剧舞剧院、南京市天正小学天正童声合唱团、南京爱乐乐团的歌唱家,通过《记忆的翅膀》、《血在燃烧》、《守望相助》、《铁证如山》、《紫金草》、《和平鸽哨》等12首曲目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心声。小编跟随邹建平参加了其中一次论证会。“被大家的精神感染!没有经费,大家凭一腔热情自发来唱歌。”12月9日,这场音乐会在南京市文化馆大剧场演出。邹建平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心声,将通过雕塑、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一代代不断传递。”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