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大事件 > 12·13国家公祭日 > 内容正文

【国家公祭日新闻回顾】莫为幸福遮望眼 常思灾难在心间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17-12-07 16:19:29

  今天,是首个国家公祭日。

  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3日”这个时间点,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那一天开始的40多天里,南京城承受了太多的悲怆,南京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人的尊严,中华民族背负上了永远的耻辱。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我们自豪地看到,在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过程中,最早听到的声音来自政协委员:赵龙委员在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起草了一份《关于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的提案》,并得到49位委员的赞同,最终形成了一份联名提案。在这份不到700字的提案的背后,我们感受到的是政协委员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感。设立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遇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这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利益的事,也正是政协委员应该关注的事。

  我们钦佩地看到,在设立国家公祭日的过程中,最执着的还是政协委员:从提出提案到设立国家公祭日,经历了9年的时间。这9年中,政协委员们奔走、呼吁,提出了一系列“抗战题材”的相关提案。赵龙说,他始终相信,设立国家公祭日是早晚的事情。这份执着中,蕴含着政协委员对国家民族的责任。

  莫为幸福遮望眼,常思灾难在心间。灾难就在昨天,耻辱就在眼前。我们不想揭开伤疤,它会让我们流血、心疼;我们又必须通过国家层面的祭奠,提醒我们对灾难的痛感、耻感,最大限度地保持头脑的清醒,最大限度地激活和衷共济、勇往直前的民族意识,推动国家不断向前。背负着历史记忆中的痛感,并不是要刺激和培养仇恨,而是要在历史的敬畏中,朝着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坚定前行。

  在77年后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一场庄严的具有唤醒和开悟价值的国家公祭。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