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北碚工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得到很大发展,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北碚工人阶级的基本状况 在三十年代以前,北碚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卢作孚先生任峡防局长后,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城市和长江下游一些工厂也陆续内迁,北碚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北碚地处嘉陵江下游,煤矿藏量丰富,为四川重要产煤区。全区煤矿,共计三十余处。一九二八年一月聘请丹麦工程师守尔慈来碚主持修建川北铁路(由白庙子至大田坎,全长16.5公里,于一九三三年完工),促进了代家沟、文星场、白庙子一带煤矿的发展,以后合并为三才生煤矿和天府煤矿。天府煤矿系于一九三三年,由六个小矿合并而成,一九三八年又与北川铁路公司、河南中福公司合组为天府矿业有限公司。三才生煤矿复于一九四八年合并于天府煤矿,这是以卢作孚为主办的;宝源煤矿,是兰文彬办的,开始日产煤400吨,超过天府,以后天府日产达到600吨,三才生煤矿日产约200吨,居第三位。此外还有全济、和平、大祥煤矿等大小十余个煤矿,这些煤矿小的日产数吨,大的日产数十吨。全区日产煤2000-3000吨,煤矿工人近万人。重庆的钢铁、机械、军工、电力工业需要的煤矿主要靠北碚。其次,北碚交通比较发达,主要是水上运输,工人也比较多。特别重要的是卢作孚以北碚为基地,创办民生公司,先是从北碚到合川,北碚到重庆的一条划子起家,以后发展到航行长江下游和沿海港口,成为全国主要航运公司。北碚的煤,主要靠木船从水路运出去,上至合川、南充,下至重庆。各厂矿的搬运工、船工,还有半农半工的运输工和船工等,全区运输工人有数千人。第三,北碚的纺织工业也有一定基础。峡防局成立后,工作人员要穿衣服,民生公司职工要做制服,就办了三峡织布厂。抗日战争发生后,从上海、苏州迁来了一些技术管理人员和设备,发展成为大明纺织染厂,有职工七、八百人。还有百人左右的几个纺织厂(合作社),如黄桷镇的蜀华布厂峡区分厂,金刚碑的协兴三峡染织厂,毛背沱的麻纺厂,宋美龄在澄江镇办的纺织合角社,北碚中心县委支持办的黄桷镇棉纺织生产合作社等,全区纺织工业有职工千余人。此外,在北碚还有化学、医药工厂十四家,食品厂三家以及猪鬃厂、蚕桑局、农场等。如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在北碚杜家街办的化学药品实验厂、淀粉酿造实验厂、油脂实验厂(三厂职工计214人)。设在三花石的北泉酒精厂(230人),澄江镇的广利肥皂厂(30多人),北温泉的上海新安药厂华西分厂(59人),航空委员会炼油厂,黄桷镇建国玻璃厂,以及南方局资助办的黄桷镇文笔沱大华炼油厂等,职工合计也有千余人。当时工厂的设备比较简陋,劳动条件很差,劳动强度很大。工人受资本家压迫剥削,劳动极为艰苦,安全没有保障,工资待遇很差,生活很苦,文化很低,迫切要求改善生活待遇,提高政治地位,改变自己的处境。这就是我们党开展工人运动的基础。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