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工人运动,是在党中央和西北局直接领导下开展起来的。它是中国工人运动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工农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在巩固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这个根据地的工人运动。第二,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边区工人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建设边区,支援抗战,为夺取抗日救国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三,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边区工人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积极投入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从1935年到 1949年,14年来,陕甘宁边区各级工会干部积极带领边区工人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创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积累了在人民民主政权下,开展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为陕甘宁边区的党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谱写出了光辉的篇章。
陕甘宁边区的创建与发展
陕甘宁边区的前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红色区域。它包括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南部。是中国西北边陲的穷乡僻壤。这里“地瘠民贫”,没有大工业,连手工业也非常落后。生活在这里的工农群众,祖祖辈辈终年劳作而不得温饱。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陕西的工农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等工农起义,点燃了西北高原武装斗争的革命烈火,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1931年以后,先后建立了陕甘边(包括关中),陕北(包括神府)的两个苏维埃政府。从此开始,在政治上推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了分配土地、取消苛捐杂税,改善工人生活待遇;在文化上开始了义务教育与社会教育;在军事上普遍地组织和武装人民,坚持开展了革命的游击战争。
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和地方军阀的极大恐慌。1934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了对陕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陕北红军、游击队和工农群众团结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围剿”,使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1935年2月,陕北和陕甘边两个特委在周家崄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中西北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两个根据地。工委书记由工人出身的惠子俊(曾任照金根据地修械所所长)担任。在惠未到职前,由雇农出身的崔田夫代理。同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和前敌总指挥部,谢子长任军委主席,刘志丹任军委副主席兼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这两个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
1935年春天,蒋介石又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了第二次“围剿”。我主力红军与游击队两万余人,在反对敌人的这次“围剿”中,转战八百余里,解放了许多城镇,成立了各级苏维埃政权,使陕甘边和陕北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使红色区域扩大到北迄长城,南抵北山南缘,东临黄河之滨,西接环江之岸,共13个县。
1937年7月间,蒋介石再次纠集了十多万人马,分五路向陕北和陕甘边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第三次“围剿”,企图消灭西北这块红色区域。刘忠丹率领工农主力在清涧、绥德、横山一带给敌人迎头痛击,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正在这时,红二十五军在徐海东和程子华同志的率领下,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冲破敌人重重围攻,转战数千里,经陕南、关中、陇东等地,于9月 15日到达延川,与陕北红军会合。9月17日,在延川县永坪镇召开了中共鄂豫陕省委、中共西北工委联席会议。会上决定成立陕甘晋省委和西北军委,并将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这两支红军合编后,在甘泉的劳山和鄜县的榆林桥打了两个漂亮仗,消灭敌人一个师和四个营。
正在节节胜利声中,边区又受到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摧残,发生了“肃反”扩大化事件。这次肃反,他们将刘志丹、习仲勋、马明方、张秀山等一百多名党政军领导干部扣押起来,其他营以上的军队干部和县以上地方干部许多人也被逮捕。使党政军的领导力量受到很大的削弱。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经过一年的长途跋涉,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里,突破敌人无数次围追堵截,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红十五团会师,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大转移。
中央红军在直罗镇一仗,歼敌一个整师和两个团,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使边区的形势为之一新。接着,毛泽东同志又着手解决陕北肃反扩大化问题,给刘志丹、习仲勋、马明方、张秀山、刘景范和马文瑞等同志一律平反,挽救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危机”。为了统一和加强对西北苏维埃的领导,使各省苏维埃运动更快的发展,遂于11月建立了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重新把西北革命根据地划为陕北省、陕甘省、陕甘宁省,关中特区和神府特区等5个行政区域,统归西北办事处领导。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加深,全国人民迫切要求抗日。1935年12月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政策。
1936年12月,以张学良将军为首的东北军和以杨虎城将军为首的西北军,同意我们党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但是遭到蒋的拒绝。12日,他们便联合行动,发动了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我们党正确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共同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条件,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这对推动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军事进攻被迫停止。为了顾全大局,团结各党派各阶层一致抗日,1937年2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宣布改变苏维埃制度为人民民主制度,将苏区政府改为特区政府,列入国民政府统一管辖的行政区划之内,并停止没收和分配土地。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后,为了进一步实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中共中央决定,9月6日将陕甘宁特区改为陕甘宁边区,正式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政府。这时,边区北起陕西北部的府谷、横山;南达陕西中部的淳化、旬邑;西至甘肃的固原、宁夏的豫旺堡;东临黄河;自西至东约八百里,自北至南约九百里;面积十二万九千六百平方公里,人口约为二百万人。以后,由于蒋介石连搞了几次反共磨擦,又侵占去了几个县,人口减少到一百五十万人。
在边区政府成立的同时,陕北工农红军和留在南方几省的红军游击队,先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前线,对日作战。八路军先后进入五台山,太行山和晋西北地区,开辟了晋察冀、晋东南和晋西北的抗日根据地;以后又分兵东进,先后建立了冀鲁豫和山东等抗日根据地。新四军挺进华中、华东敌后,先后建立了苏南、淮北、苏中、苏北、豫皖苏、鄂豫皖、皖中、浙东等根据地。从此,陕甘宁边区就成为我们党指挥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在共产党领导下,边区军民努力把这个过去在政治上黑暗、经济上落后的陕北,建设成为全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最进步的地区,成为新中国的雏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陕北工人运动
1924年以前,整个陕北没有工人群众组织,只是在榆林有几个封建行会的组织。1924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形成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绥德建立了秘密组织,开始组织和发动陕北工人、农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5年,在震撼世界的“五卅”反帝革命风暴影响下,陕西工人、学生和其他各界爱国人士展开了积极的斗争。九月间,西安工人捣毁官坤包办的省工会,成立了西安总工会。这一时期,在绥德也成立了木器业、铁匠业、石匠业、砖瓦业、泥木匠业和担水业等几个工会。到了第二年秋季,职工会在陕北许多地方建立起来了。盐滩、炭窑、私人工厂和作坊的工人,也建立了工会组织,开展了政治的和经济的斗争。从此,陕北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驻陕的国民联军总司令冯玉祥①也走上了追随蒋介石反对共产党的道路。他配合汪精卫发动了“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全陕西。国民联军中的共产党人被押送出境;农村的“农民协会”被解散;城镇的各业工会被封闭,大批的党群干部遭到了逮捕和屠杀。中共中央“八七”会议以后,党的活动转入农村,引导中国革命走上了工人阶级领导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长期的革命战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陕北保存下来的工会干部,也都转入乡村参加党的地下工作。他们在城镇组织“工人之友社”,在农村组织“农民之友社”,在军阀的部队里组织“士兵之友社”等半公开的革命组织。他们发动工人和雇工到群众中去做工作,利用农村的古庙会和鲁班会,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国民党和反动军阀的罪行,抵制苛捐杂税;他们派工人(共产党员)到军阀部队里搞兵变,拉出队伍来壮大我军的武装力量。在关中地区的工人,也有不少人深入到陕甘边的农村参加游击战争。如桂生方、惠子俊等人,到耀县照金根据地去创建红军修械所,为刘志丹的部队修理枪支,复装弹药,生产地雷和手榴弹。以上这些都是为后采在陕北、陕甘边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由于反动军阀和地主豪绅的残暴统治,也由于我们有些同志认为陕北和陕甘边的工人数量少,不能组织工会,组织起来也没有多大作用。因此,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工会组织一直没有恢复起来。
1935年3月,陕北和陕甘边两个革命根据地合并为统一的红色区域以后,恢复工会组织的时机日趋成熟。7月间,中共陕北特委把重新筹备工会工作的任务,交给特委委员高长久同志,并且从党校和团委调来几个同志,共同做陕甘晋省工会的筹备工作。筹备委员会主任是高长久,组织部长马汉三,福利部长刘俊杰,青工部长惠云伍,女工部长王秀卿,秘书兼文教部部长肖彩峰,
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地处中国西北部黄土高原,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封建的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由于地理环境影响,自然灾害频繁。革命前,这里的人民又长期遭受着封建军阀和地主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农业经济更加衰退,在这种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之上,这里根本谈不上近代工业,仅有的一些家庭纺织业及小手工业作坊、盐池、炭窑等也日趋停滞、凋敝。工人阶级队伍主要由雇农、店员、手工业工人及交通运输工人组成。
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首先抓的第一件事,是着手研究在苏区如何组建工会的问题。经过认真学习和调查研究,还是初步弄清了苏区工会的性质、任务和作用,制定了雇农工会,手工业工会和苦力运输工会章程。这几个章程发下去不久,各县、区、乡都相继成立了工会组织。1935年10月发展会员达一万余人。
大约在党中央长征到达陕北瓦窑堡的第五天,刘少奇同志就召集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的同志开会。会上经过讨论,成立了“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刘少奇担任执行局委员长,高长久担任组织部长(兼陕甘晋省总工会筹委会委员长),蔡乾任文化教育部长,朱学辉任国家企业部长,管瑞才任社会福利部长,刘群仙任女工部长。为了交流工会工作的经验,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问题。11月初,又在瓦窑堡召开了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议。全总西北执行局的全体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讨论和修改了工会的章程,起草了“工会选举法”,决定了把“陕甘晋省工会筹备会”改为“陕北省总工会委员会”。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筹委会合署办公。从此,陕甘宁根据地的工人运动开始置于党中央领导之下。1936年2月20日,在瓦窑堡召开陕北省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选举产生了陕北省工会,高长久被选为委员长,管瑞才为国家企业部长,王秀卿为女工部长,刘呈云为秘书长。
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他们抓的第二件事,是动员工人努力生产,参加红军,支援前线。红军到达陕北后,正值隆冬季节,红军战士和干部都还穿着薄不禁风的破单衣。工会就发动全体工人和所有城镇的妇女,组织缝纫队,赶制棉衣、棉鞋。就这样,不到一个月,使红军战士全部穿上了棉衣和棉鞋,党政军一部分高级干部,还穿上了羊羔皮大衣。
为了巩固和发展苏区,中共中央早就提出为创建一百万铁的红军而斗争的口号。1936年初,中共陕北省委提出了在3个月内完成扩大四千红军的计划。同年2月5日,陕北省总工会筹委会向清涧、延川、子长、延安、靖边、绥德、延长等地发出通知,提出动员六百多名工人参加扩红的任务。要求各县工会要保证完成和超过。陕北省工会还派出干部深入各县区做扩大红军的工作,迅速掀起了工人参加红军的高潮,出现了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的动人景象,胜利地完成了省委给予的扩红的任务。
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他们抓的第三件事,是组织成立黄河水手工会。1935年11月初,在陕北省第二次各县工会工作联席会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报告,其中提出在边区成立黄河水手工会的任务。他强调,成立这个工人群众组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陕北省工会筹委会立即向沿黄河(从绥德枣林坪到宜川)各县工会发出通知,要求迅速清查统计黄河水手数目和组织状况。不久,他们便在瓦窑堡召开了黄河水手工人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了黄河水手工会委员会,下设若干分会。当时黄河水手工会有会员约五、六百人,组成若干小组,每组9至14人,摆渡一只大船;还组织若干支武装游击队,配合河防部队巡逻沿河岸线,防御敌人的侵袭与破坏,并向河东境内进行地下工作,黄河水手工会是陕北省工会的一个部,也称水手工人部,它是陕北一个很坚强的工人组织。
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后,为了推动全国人民武装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决定,组织中国红军人民抗日先锋军,准备渡河东征,开赴华北与日直接作战,1936年元月,党把造船和船工的征调选拔任务,交给了黄河水手工会。周恩来同志亲自作计划和安排;中央政治局委员张浩同志亲临河沿检查造船的情况,掌握造船的进度。1936年2月,黄河水手工人先后造出大船20多只,提前完成了任务。2月20日晚,陕北的工农红军主力在20多里长的黄河水面上强渡;英勇的黄河水手利用简陋的木船、羊皮筏子,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两万多红军,安全地运抵黄河东岸。
蒋介石闻讯十分恐慌,急调重兵十几个师约三十万人,入山西堵截红军。我党为了团结抗日,同年四月又命令东征的工农红军回师河西。四百多名黄河水手不停地摆渡了七天七夜。把他们又接回陕北根据地。
陕甘晋省工会筹委会成立以后,他们抓的第四件事,是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苏区工会工作的方针、任务和作用。陕北省工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时,中共中央和陕北省委非常重视。李维汉②林伯渠③邓振询④郭洪涛⑤马明方⑥等同志参加大会,并且就目前形势与职工任务;工会与苏维埃政权和农村贫农会的工作关系;动员工人努力生产,支援战争;改善人民生活福利事业,巩固扩大工会组织;加强教育工人等问题分别作了重要报告。
1935年11月27日,刘少奇同志在《斗争》第15期上发表了《在苏维埃政权下工会的作用与任务》一文,论述了根据地工会工作的正确方针。12月13日,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筹备会向全体会员发出号召,提出八条任务,要求会员用全力来实现。同年12月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其中对工人运动又作了明确的规定,指出了“要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卖国贼,不夺取工人阶级的大多数,是不可能成功的。”要求“积蓄工人群众雄厚的力量,以准备决定胜负的战斗,争取工人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1936年1月10日,党中央又作了《关于陕甘苏区工会工作的决定》,要求苏区党的各级组织加强对工会工作的领导,督促和帮助工会完成工作任务。1936年3月27日,陕北省工会作出了关于苏维埃国家企业工会工作的决议。1936年春,刘少奇同志调中共北方局工作,由刘长胜同志担任全总西北执行局主任。×月,全总西北执行局提出了《职工运动的原则》(草案),具体的规定了职工运动的路线、斗争目标、组织任务、斗争方法和斗争纲领等等。1936年9月,全总西北执行局给省县工会的信,提出工会在实现抗日统一战线方面必须注意的问题。1937年3月3日,全总西北执行局又作出了“关于改善目前工会工作的决议”。
在这些讲话,文章和决议中所阐述的边区工运方针和任务,都有不少新的提法,归纳起来主要内容是:第一,在苏维埃政权下工会的性质任务与作用。刘少奇同志在文章中说:“在苏维埃区域,工会是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群众柱石,是党的路线在农村中最可靠的传达者。”并且明确地指出:党在乡村中进行的工作,应该首先领导与教育雇农与工人。这是“党在乡村中的基础,是党的基本工作,因此,必须组织他们的工会,在工会中团结、组织与教育他们。”陕北省工会一成立,就全力着手自下而上的建立各级工会组织,吸引每一个苏区工人和雇农加入工会。第二,要为巩固与发展苏维埃企业而斗争。刘少奇在文章中写道:工会“应教育工人以新的态度来对待新的劳动”,“工会要号召工人为国有企业增加生产,增加工作速度,改善工作技术,节省工厂的材料。”第三,坚决贯彻根据地的总方针,在边区以至全国范围建立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形成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骨干。工会一切工作都要根据和适合抗日统一战线的要求,都要为胜利完成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而斗争。第四,要贯彻执行正确的劳动政策,维护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改善工人群众的物质生活。但必须注意在民族统一战线的阶段上,在民族抗战的利益下面,谋得工人生活的改善。第五,把训练工会干部当作经常的任务。同时,也要协助党和政府提拔最好的工人,去参加国有工厂的管理,要与管理机关的官僚主义及工人中的坏分子作斗争。
1936年6月,蒋介石再次下令东北军将领张学良进攻陕北工农红军。为了团结张学良一致抗日,我党于6月21日主动把瓦窑堡让给东北军。陕北省工会撤退到安塞县谭家营,由惠子俊担任陕北省工会主任,随中央在安塞、保安(后改为志丹县)一带开展工人运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1937年1月13日,全总西北执行局和陕北省工会随党中央迁到延安。这时,陕北省工会由高长久担任委员长,刘泽西任组织部长,李子厚任劳动保护部长,乔鼎铭任秘书长。同年3月,我党为了坚持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团结抗日,自动将陕甘宁苏区改为特区,服从国民党政府统一领导。6月19日,全总西北执行局举行干部(包括陕北省工会干部)联席会议,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临委会。主任由全总西北执行局主任刘长胜兼任,组织部长刘群仙,劳动保护部长廖似光,文教部长刘呈云,秘书长王惠民。原下设的省工会都改为分区工会。陇东分区先后由管瑞才、肖彩峰、张文辉、杨岐山等同志任主任。关中分区工会由高长久同志兼任主任。东地区工会由刘泽西任主任。延安市总工会由田茂华、陈惠民、师光生、肖洪启任主任。
总之,陕北省工会的恢复和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临时委员会成立以后,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以后,边区总工会又发挥了其中最宝贵的经验,来动员边区工人参加抗战和边区工业建设,来赞助全国工人统一的运动,使之成为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支柱,为动员和组织边区工人群众迎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作了准备。
①在中共党员邓小平、刘伯坚等同志的帮助下,1926年9月16日冯玉祥就任国民联军总司令,并于“五原誓师”兵分两路进入陕西。同年 12月初,刘镇华的军阀部队全部被赶出陕西。广大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②李维汉: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③林伯渠: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财政部长。
④邓振询:中华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劳动部长。
⑤郭洪涛:中共陕北省委书记。
⑥马明方:陕北苏维埃政府主席。
⑦《解放日报》1944年5月26日,《毛泽东同志号召发展工业打倒日寇》。
边区总工会的成立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芦沟桥事变”,企图以武力吞并全中国。七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芦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同胞和军队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7月13日延安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号召“每个共产党员和抗日的革命者,准备随时出动到抗日前线。”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洛川举行扩大会议,提出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根据国共协议,九月六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在此期间,刘长胜、刘群仙、廖似光等同志先后调往江苏、湖北等地工作,全总西北执行局名存实亡。
1937年8月,边区党委为了加强边区工会工作,派毛齐华同志任边区总工会临委会主任,管瑞才任副主任。刘呈云任组织部长,李子厚任劳动保护部部长,卢正义任文教部长,高长久任抗战动员部部长,刘子载任秘书长。1937年11月26日,边区总工会召开临时执委会议,成立了边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毛齐华同志任筹委会主任,抓紧进行筹备工作。1938年4月17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在大会上,毛齐华同志作了题为《边区抗战以来职工运动的总结和今后的方针》的工作报告;刘少奇同志作了关于抗战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毛泽东同志就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大会通过了边区总工会章程和战时工作纲领,并且发表了大会宣言,正式宣布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成立。边区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陕甘宁边区工人群众组织的统一,从而使边区的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