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城乡,一直传颂着“客家好人”黄国英行善助民的事迹。
今年(2017年),是抗战胜利72周年,笔者采访了黄先生的儿子和一群耄耋老乡。据回忆和图片资料,初步理清“南靖广东同乡会”救助难民的头绪。自忖文思不敏,以笨拙笔头谨以记之。
“广东旅靖同乡政界同人卅三年青年节日摄念”这张老照片,是黄国英先生的遗物,由其儿子保存至今。年初的客联会上,89岁的退休干部萧鸿伟(大埔百侯人)介绍说:
1939年6月,日本侵略者攻占广东,之后潮汕地区沦陷,部分潮汕难民逃到福建平和、南靖一带,过着乞讨生活。在这非常时期,广东抗日救亡团体组织委派进步青年黄国英先生前往平和、南靖,救助难民,并担任“南靖广东同乡会”理事长。会址设在山城镇的大庙口,民主东路一间二层楼上。
前排左边第一人为黄国英
黄乃松(黄国英先生的儿子)回忆道,他父亲1915年出生于广东梅县中医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客家文化熏陶。其父不愿意多谈过去的事情。儿时,从父辈朋友交谈中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接受广东抗日救亡团体组织的委派,赴平和、南靖救济难民。家人知道后,十分支持,并协助筹措到了药品、钱物和大米粮食等,还雇请了3个帮工和10匹马,驮运货物。在闽粤交界的松柏关,他们还遭遇到一伙手持刀械的劫匪。凭着勇气和年轻时学过武术,黄国英一行打败了土匪,保住了一行人马和财物的安全。第二天,又翻过几座大山,来到平和县九峰镇(当时的县城)。考虑到前往南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他们决定在九峰住一晚,明早再出发。此时的九峰,店铺冷清,客人稀少。街上及郊区,散落着无数的难民,有人沿街或依空地、树下露宿,景象凄凉。次日临行前,他们留下部分食物和药品,委托当地的抗日救亡社团负责人分给难民。经过三天两夜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到达南靖县山城镇,随后立即安排救助事宜。
张奕谋(梅县人,88岁)回忆说:当时潮汕难民在山城较集中、较多的是在“乞丐寮”(人民电影院周围)、“忠烈祠”和旧圩(山城集市)。
当晚,南靖县政府一些官员在山城会见了黄国英,邀请他们到政府办公室,召开简朴的欢迎会,向本县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潮汕难民代表通报了黄国英的身份。
第二天,黄国英早早地把有关人员和难民代表以及帮工师傅召集到一块,做了详细分工。整理地面、搭木架、和泥巴、砌灶、上山刈毛草等,许多难民也主动前来帮忙。当时建有8个灶台,大锅煮粥,让难民们吃上一餐热食,许多难民吃到热乎乎的饭菜,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此后,难民缺衣少食,没钱治病,或者有什么其他困难,都找黄国英帮忙,他都尽最大努力给予解决。
很快,从老家带来的钱物用完,黄国英返回广东找抗日救亡团体组织筹措,又向自家和亲戚再筹措一些。从1939年6月到1945年9月,黄国英多次往返梅县、南靖两地,带来了许多食物、药品和资金,用于救济潮汕难民。
抗战胜利后,部分潮汕人返回老家,有的留在南靖,从事各行各业。黄国英也定居南靖,育有三儿一女。1992年,黄国英逝世,享年80岁。如今,在南靖的潮汕后裔,每每提到黄国英先生,都说“国英公确实是个大好人”。他的善心和义举,永远值得客家晚辈弘扬与传承。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地方税务局)
(责任编辑:钱丹丹)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