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学生救亡运动 > 内容正文

北平救亡吼声震撼中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12-01 09:20:17

  这幅“一二·九”运动的经典画面,被邹韬奋先生用作《大众生活》第一卷第6期(1935年12月21日)的封面。照片记录的是当时学生在群众大会上讲演的场景,主人公是清华大学学生陆璀。陆璀被捕后,埃德加·斯诺以《中国的贞德被捕了》为题在美国报纸独家报道了这一事件,从而使该事件名传遐迩。

  历史揭秘谁是《告全国民众书》作者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时隔70年,而凝聚在这句话当中的爱国热情依然是那样澎湃。这句“一二·九”运动所锻造出的名言究竟是出自何人之口?此前曾有争议。有人记得是燕京大学的陈洁,也有人猜测是清华大学的王瑶。研究清华校史多年的老教授孙敦恒确凿地告诉记者:此话出自清华大学老校长蒋南翔之手。

  “大概是在‘一二·九’运动30周年的时候,蒋南翔让我们去查查看。他说,‘大家现在都说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我记得写的是放不得啊。’”于是,孙敦恒等人到学校档案馆找到了出版于1935年12月10日的校刊《怒吼吧》。一查,还真是“放不得”。

  “蒋南翔曾是清华大学《清华周刊》的主编。早在1933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二·九’前夕,蒋南翔是清华大学党支部书记、北平市西郊区党委委员。在为游行做准备的过程中,他在清华学堂的地下室里完成了《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就出自这份《告全国民众书》。”孙敦恒说。

  “后来,《告全国民众书》被油印出来,在‘一二·九’游行中散发给群众。”孙敦恒曾经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见到过油印的《告全国民众书》,“大概有8开纸大小。”孙敦恒比划着两本杂志平铺开的大小。

  “一二·九”运动的第二天,《告全国民众书》就由油印变成了铅印,出现在清华大学的校刊上。“校刊的名字叫《清华周刊》,只有12月10号的那一期改名叫《怒吼吧》。”

  爱国学生血溅王府井

  8月24日下午,在东城区东总布胡同一个幽静的小院,记者见到了今年91岁高龄的原中顾委委员、中纪委副书记李昌老人。宽敞干净的书房内摆满了书籍和照片,诉说着主人光荣的人生历程。1935年,在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还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李昌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并由此走上革命道路。

  寒风中展开宣传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李昌仍感慨万千。

  “1935年秋,北平已处在沦亡的边缘。”李昌激动地说。国民党政府继续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特殊化”要求。在这期间,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组成了北平学生联合会,并通过了举行大规模请愿的提案。

  12月8日,清华大学召开全体学生大会,通过了全体学生参加游行示威的决议,并成立救国委员会,发表了救国宣言,说出了北平学生的心里话:“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12月9日一早,清华就组成了请愿游行队伍。早上5点多,同学们就沿着平绥铁路向西直门进发。8点钟左右,清华的队伍和燕京大学的队伍汇合,半路上还有其他中学的100多学生参加。“但是,到了西直门却进不了城。”李昌说,“原来,北平当局将西直门提前关闭。城楼上下到处是荷枪实弹的宪兵、警察和29军的士兵。”学生派出代表与军警进行交涉,但得到的回答只有一个:“不行!”

  领队决定留下两个分队在西直门向居民进行抗日宣传,其余的队伍奔向阜成门。“可是,阜成门也关闭了。转向西便门,还是大门紧闭。”李昌说。最后,只能返回西直门,在凛冽的寒风中,向城区周围居民和守城军警展开宣传,直到傍晚才返回学校。

  王府井喋血

  “城外的队伍找机会进城时,城内的学生已经按原计划进行游行了。”李昌回忆道。原来当时先有一部分学生提前进了城,组成了游行队伍。学生们高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的口号前进。行进途中,队伍越来越大,到了王府井大街时,已超过3000人。

  当队伍抵达王府井时,一场惨烈的搏斗开始了。李昌告诉记者,全副武装的军警用水龙、大刀、木棍等喷射、砍打手无寸铁的学生。学生被打倒在地,残忍的军警还用脚猛踩伤者。王府井大街瞬间鲜血四溅……

  “经过长达30分钟的流血搏斗,赤手空拳的学生队伍还是被冲散了。”指挥部当即通知学生到北大三院集合,决定从10日起全市实行总罢课,再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之后,同学们喊着口号各自返校。

  挽着臂膀撞开铁门

  “12月14日北平报纸刊登出国民政府要在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后,学联立即决定再次发动示威游行。”李昌回忆道。16日8点,清华和燕大等校学生就汇集到西直门,城门再次紧闭,戒备森严。转到阜成门,还是一样。又到西便门的铁路门,“同学们怒火中烧,大家臂膀挽着臂膀,在‘一、二、三’的喊声中,猛力撞开了铁门。”李昌说到此处很是激动,“刹那间,爆发出春雷般的欢呼声,终于进城了!”

  李昌还介绍道,进城后又受到军警的围追堵截。同学们“化整为零”、“化零为整”,在军警用水龙头喷射同学时,一部分同学绕到其身后割断水龙,一边斗争一边分散前进,终于赶到了天桥大会会场。

  梁思懿“一夜白头”

  “一二·九”和“一二·一六”游行示威之后,各大中学学生一致罢课。中共北平工作委员会决定利用这段时间,组织一个规模较大的宣传团,沿平汉铁路南下,到农村去宣传抗日。

  “当时宣传团分为四个团,我所在的三团由清华、燕大、辅仁大学等组成。我是先遣大队长。”李昌说。三团11月4日从西郊蓝靛厂出发,第一天到卢沟桥畔的宛平县城宿营。

  “我们队的燕京女同学梁思懿是梁思成的妹妹,每天和我们一起出发。一次,等到天大亮了一看,她头巾下露出的鬓发都哈气成霜,红颜少女‘一夜白头’。”李昌笑着说。

  宣传团沿途在大的居民点和集镇进行宣传、访问,召开群众大会和帮助乡村学校组织救亡团体,用唱歌和演节目的方式播撒抗日的种子。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昌投笔从戎,组织平津学生大撤退,深入敌后参加抗战。

  秘密组建北平学生联合会

  随着日本扶植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建立,北平、天津两地即将陷入敌手的局势日益明显。这时,北平的大中学生开始秘密组建北平学生联合会。70年之后,当年北平学联的领导人之一、90多岁的刘导生回忆起“一二·九”的前前后后,依然清晰,依然兴奋。

  “‘一二·九’运动爆发之前,北平的大中学校几乎没有学生会组织,北大也没有,因为反动当局不允许。”当时,刘导生刚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北大党支部书记,还是世界语等学生协会的负责人。“那天黄敬来找我,说‘要成立北平学生联合会了,北大就你作代表吧。’这样,我就参加了学联筹备委员会。”据刘老回忆,北平学联的主要活动地点在燕京大学,“因为那里离城中比较远,又是教会学校,警察不大注意。”

  不过,据史料记载,在12月9日的北平学生大游行中,北大的学生并非“主力”,参加人数相对较少。刘老解释说:“学联做出在12月9号向何应钦请愿的决定后,派了位同学骑着自行车通知各校。结果在通知北大的时候,那位同学没有找到我。所以,请愿的事情,北大的同学并不知道。直到后来请愿不成,数千名学生开始示威游行,经过北大的时候,我们才知道,这才有北大的学生跟出去,准备也不足,很仓促。”

  一周之后,在规模更大的“一二·一六”学生游行中,北京大学走在了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继北平学生大游行之后,天津及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学校纷纷响应,掀起全民抗日救亡的浪潮。“后来,中央教育部就通令北平的大中学校一律提前放寒假,想来个釜底抽薪,瓦解学生们的抗日斗志。”于是,爱国学生也改变了斗争策略。“我们决定组织救亡学生南下宣传请愿。”根据刘老回忆,爱国学生组成了4个团,北平3个,天津1个,每个团有百人左右。

  当时,以北大为主力的第一团和以师大为主力的第二团在北平城里,军警监视很严。“所以我们只能分散在阜成门外平大农学院里集合。”刘老记得很清楚:“1月3日凌晨4点出发,我们绕过丰台日本军营以及南苑国民党军队驻地,一路南下。”

  “当时是三九寒天啊,学生们穿得都不多,有的女同学因为准备仓促,脚上还穿着高跟鞋。”“看到学生们的不易,广大农民充满了同情,都说这是让日本人逼的。”宣传团边走边做抗日宣传,学生们还编写了许多“9·18小调”,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宣传。“一路上,农民群众对‘洋学生’的看法变了,青年学生对农民的观念也变了。以前‘授受不亲’的男女同学关系也变了。”刘老笑着说:“大家不再互称‘密斯’(英文中“小姐”的音译――编者注)、‘密斯特儿’(英文中“先生”的音译),而是亲密地称呼‘同志’,各人还都有外号作为他们间的昵称。”

  在固安县城,“一些进步人士在城里募捐,做了大饼用绳子吊下城墙,送给我们吃。一位师范学校的校长还跑出城来带着东西慰问我们,很让人感动。”

  刘导生说,在强大的压力下,“一二·九”运动不但没有被压制下去,而且成功地带动大批青年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刘导生后来离开北京大学,到上海参加建立全国学联组建工作,担任学联主席。1938年,刘导生奔赴沂蒙山区打游击,直到抗战胜利。

  附录:红色档案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在北平爆发。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东北,接着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进一步控制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于12月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

  大祸迫在眉睫。

  12月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爱国学生6000余人,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30多人被捕,数百人受伤。10日,北平各校学生宣布总罢课。在“冀察政务委员会”计划成立的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各界群众1万余人又举行示威游行,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延期成立。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学生的响应,获得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声援。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并吞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促进了中国人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和对日抗战。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