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大事件 > 抗战时期的节日 > 内容正文

【春节】抗战岁月里的春节记忆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李娜   2024-03-12 16:27:05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传统节日,而春节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人们除旧布新,纳福祈年,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期盼。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抗击日寇的同时,通过组织文娱活动、备荒生产、拥军优抗活动、冬学运动等多种形式来欢庆战时春节。

  文娱活动迎新年

  中国人过年,讲究的是团圆、喜庆,写春联、贴年画都增添了节日的氛围。抗战时期的春节,根据地人民组织了一批具有抗战特色的文娱活动,以此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拂晓剧团参加春节文艺竞赛大会时的合影

  1941年1月10日,中共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刊登《抗日小学在春节的社会活动》一文。其中,在写春联的传统年俗中,文章建议小学教员“利用春联的方式,充实以新的抗战的内容,来作为宣传与教育民众的工具”,“而且要有吉利话,合乎民众的口味”。除此之外,文章还动员老百姓张贴“抗战年画”,“动员小学生,把全村的墙壁刷洗干净,重新用红绿黄蓝等鲜艳的颜色,涂画些合乎‘年节’的标语,口号,街头诗,新年抗战小调,新年祝词等。把一个村庄布置得充满了抗战的‘年景’”。于是,“挥长戈苏鲁边区,饮战马微山湖上”“民众乐新年要努力巩固根据地,军队庆元旦快加速扩大解放区”等斗志昂扬的春联,以及《大战平型关》《兄妹开荒》《识一千字》等独具特色的年画,成为那个年代热血沸腾的春节记忆。

  1946年初,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发布《关于春节文娱大活动的指示》,“今年春节文娱活动,应以大力来开展,而在春节的文娱活动中,对过去,某些地区,单纯的为娱乐而娱乐的观念应予纠正,而充实以政治内容”。这一年的春节,第五行政区广泛建立农村文娱组织,发动民间艺人参与活动,一改过去只有少数干部和积极分子参加的现象;对人民自行组织的剧团加以引导,纠正宣传封建迷信的倾向;开展创作剧本、唱词等活动,并以流动演出话剧、地方戏、秧歌舞、花船、高跷等节目来庆祝新年。

  募捐、备荒忙春耕

  由于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和“扫荡”,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根据地物资匮乏,军民生活十分艰苦。为了更好地支援前线将士,节约、募捐与发展生产成为根据地人民过年的另一项主要活动。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在春节期间号召“节费”募捐,支援前线将士,接济贫苦大众。193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节费集捐请从春节起》指出:“前方将士正在用他们的血肉抵挡敌人的飞机大炮,被难同胞正在过着非人的惨苦生活,后方人民没有一刻可以忘记他们;应当节衣缩食,箪食壶浆去慰劳他们,救济他们。”“每一个爱国同胞都应当而且都一定会把往年春节的费用节省下来来参加这一运动,拥护这一运动。”这篇社论在结尾处再次呼吁:“同胞们,我们现在人人要实行‘卧薪尝胆’来抗敌救亡。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就从实行春节节省费用的捐款做起,来扩大与继续这个节费集捐的大运动吧!”

  1946年春节,虽然不再需要为前线将士募捐,但节约备荒的生产运动却一直延续下来。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号召:“在胜利后的第一个新年,我们全体人民应广泛来庆祝……在老解放区是庆祝八年艰苦斗争的胜利,在新解放区是庆祝自身的解放……同时联系到备荒生产,纺织,运盐开河,准备种子肥料迎接春耕。”苏皖边区政府抓紧抗战刚刚结束的和平期,遵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部署,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将粮食和日用品生产,食用盐生产、运输与销售确定为生产工作重心,在春节期间持续推进节约备荒、春耕生产等活动。

  拥军优抗暖民心

▲1938年1月31日,《新华日报》刊登的社论《节费集捐请从春节起》。

  抗战时期,正是有了前线战士浴血拼杀,才换来后方人民的安稳生活。所以,春节期间拥军优抗(后改为“拥军优属”)活动的展开,稳定了军心,温暖了民心,增进了军民团结。

  1937年1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之初就颁布条例,规定对抗日军人及其家属实行优待。1943年1月,《解放日报》刊文《造成拥军热潮,增强拥军工作》,提出把每年1月25日至2月25日定为拥军运动月。这个时间囊括了旧历新年,于是拥军优抗成为春节的一个重要活动。

  抗战胜利后,面对蒋介石反动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既定方针,中共中央坚持“两手准备”及“以打促和”的方针,揭穿其“和平谈判”的阴谋。此时,各地区通过拥军优抗活动,向群众宣传时局,攻破国民党特务机关的谣言,引导人们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抱有幻想。1946年,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在春节时不忘抗战将士及其家属,指出:“抗战胜利、全国和平的到来,(是)由于新四军、八路军艰苦斗争的结果,在今年的旧历年关,应更广大的发动拥军优抗工作……”苏皖边区继续贯彻“使抗属有饭吃、不受饿、不受冻”的政策,创造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局面。

  开展冬学促社教

  冬学运动是根据地开展扫盲教育、政治宣传的主要形式。“天寒地冻把书念,花开水暖务庄农。”冬学运动是在冬季农闲时节开展的,因此成为春节活动的一部分。它既不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活动,又能满足普及社会教育、时政教育的需要。

▲1941年1月10日,《大众日报》刊登的《抗日小学在春节的社会活动》。

  1941年至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苏中抗日根据地抓紧冬季敌伪暂缓“清乡”的间隙,全面部署开展“三冬”(冬学、冬耕、冬防)运动,反“扫荡”,反“蚕食”,坚持对敌斗争,凝聚抗战力量。在春节期间,文娱工作的动员准备、练习和演出的各个步骤,多是通过冬学的组织来进行的。

  1943年11月,苏皖边区发布冬学运动实施办法,规定了春节期间的冬学组织方式、方法:“春节前——大量建立与发展冬学;春节中——领导春节娱乐,注意基点的建立;春节后——转变冬学为固定的社教组织,总结冬学工作。”冬学运动应“寓娱乐于教育,利用春节民间娱乐形式进行社教,发动拥政、拥军、优抗工作……印发抗日春联,冬学教师为群众写春联每人至少三付(副)”。

  1944年11月,苏皖边区冬学委员会发布关于大规模开展冬学运动的指示,号召边区人民在春节时围绕参军、民主、生产三大运动,采取大鼓、洋琴、小调、民谣、戏剧、杂耍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娱形式,大规模开展群众文娱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种命运”的斗争,学习《论联合政府》成为1946年春节期间冬学运动的一项重要任务。苏皖边区鼓励教师、学生和民间艺人通过冬学的形式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商定春节文娱活动办法,以配合全国范围内呼吁和平、制止内战而斗争。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紧张的时局背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共产党,克服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重困难,带领根据地军民度过一个个充满“抗战年景”的春节。即便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第一个春节,许多“战时年俗”也依旧延续下来。对于英勇无畏的中华儿女来说,再艰难的环境,他们也不会停下为了自由、民主和解放而奋斗的脚步。如今,盛世中国的春节又至,此刻的万家灯火、阖家欢乐,正是革命先辈们当年的新年祈愿。

  文中所示档案资料为江苏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2月9日 总第4097期 第一版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