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敌后战场 > 苏南抗日根据地 > 内容正文

苏南抗日根据地——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
来源: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2022-12-08 16:43:55

  茅山,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春,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奉中共中央之命,先后从皖南出发,东进茅山。在这里,新四军打响挺进江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仗——韦岗伏击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广大人民抗战情绪;在这里,新四军以此为中心创建苏南抗日根据地,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一块重要敌后抗日根据地。毛泽东将其列入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指出它们“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

△苏南抗战胜利纪念广场

  挺进江南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

  深秋时节,来到茅山,站在雄伟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前,望母山顶秋风阵阵,仿佛走进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新四军进入茅山后露宿村头屋檐下场景

  “1938年4月26日,新四军军部在岩寺召开直属队和各支队排以上干部参加的挺进敌后动员大会。会后,组成了400余人的新四军先遣支队,又从战地服务团抽出9名熟悉江南民情风俗、与苏南民众语言相通的团员,便于开展抗日宣传和群众工作。”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介绍,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4月28日,粟裕率先遣支队挺进江南敌后实行战略侦察。6月8日,陈毅、傅秋涛率领的第一支队进入苏南敌后,与先遣支队在溧水新桥会师。7月,张鼎丞率第二支队进入京杭铁道以西、京芜铁路以东地区活动。

  陈毅与粟裕会师后,新四军第一支队于1938年6月13日进入茅山地区。“6月17日,粟裕指挥先遣支队首战韦岗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周再兴介绍,在镇、句二县交界处赣船山下的韦岗,新四军先遣支队伏击了日军,毙土井少佐、大尉梅泽武四郎及以下日军10余名,伤数十名,击毁汽车4辆,缴获军旗1面、长短枪10余支、日钞7000余元,以及车中满载的军需物品。

  “虽然激战只有半小时,但这场战斗意义深远,是新四军进入苏南后的第一仗。它的胜利不仅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而且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抗战情绪。为尔后江南千百次战斗和建立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周再兴说。

  陈毅获知胜利喜报之后,当即赋诗祝贺:“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从韦岗初战到新丰夜袭,从西善桥战斗到高资战斗,在随后的三个月里,新四军进行了大小战斗一百多次,粉碎了日军数十次扫荡。同时,在新四军的团结教育和积极争取下,处于观望状态的各方面势力,纷纷投入到抗战的队伍中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老党员管文蔚领导的丹阳抗日自卫总团主动接受新四军领导;陈毅“三顾茅麓”,赢得了茅麓公司经理纪振钢的大力支持;拥有万亩田地的句容大地主王诚龙、王诚凤兄弟俩开仓供应军粮,冒死搜集传送情报。

  “在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军的同时,新四军派出战地服务团和民运工作队,宣传发动群众,建立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发展党员,重建党的组织。”周再兴说,到1938年底,新四军靠胜利的战斗、模范的群众纪律和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了立足点,开辟茅山抗日根据地。

  1939年2月,周恩来到达皖南军部云岭,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确立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按照中共中央部署,在茅山抗日根据地初步建立后,新四军以茅山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东进淞沪,北渡长江,开创苏南东路和苏中抗战新局面。为了发展和壮大抗日根据地,新四军先后取得了芜湖官陡门战斗、句容东湾战斗、丹徒上下会战斗和丹阳九里战斗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在溧阳水西村成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为指挥,粟裕为副指挥,统一领导和指挥第一、第二支队及地方抗日武装。同年12月,中共苏皖区党委也宣告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的相继成立,标志着江南各地抗日游击基地实现了地理上连成一片和领导体制上的一体化。至此,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建成。”周再兴说。

  “苏南抗日根据地,西起宁芜,北带长江,南抵天目山麓,包括今江苏南部、上海郊县和皖南、浙西各一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一块重要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周再兴介绍,苏南抗日战争的每一场战斗,或许都算不上规模庞大,但从1938年6月至1945年8月7年间,5000多场战斗却汇成了苏南抗日战争史诗性的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0多万兵力,其中日军3万多,伪军7万多。抗日军民对敌作战5000余次,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苏南5万多名优秀儿女参加新四军和地方武装,7000多人为国捐躯。

  穿越烽火硝烟,回望历史。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雄踞江南,虎视京(宁)沪,屏障江淮,拱卫浙皖,充分发挥了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作用,东进北上南下的基地作用和战略通道与枢纽作用,为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夺取全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个女儿换一个女兵

△抗战期间涌现出许多革命母亲

  “江南人民群众对新四军一片深情厚谊,在金(坛)丹(阳)武(进)地区一直流传着‘一个女儿换一个新四军女兵’的故事。”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副馆长周再兴说。

  被换的新四军女兵叫徐若冰,福建人,曾任新四军教导总队的文化教员。1940年12月,她随第五批教导队渡江北上。皖南事变发生后,形势顿时紧张起来,撤离人员只能脱下军装,扮成百姓,分组转移。1941年1月初,徐若冰一行11人到达丹阳里庄桥附近的交通站,为了躲避敌人搜查,他们每天早出晚归。

  一天,他们刚回交通站吃饭,敌军突然闯进村子搜查。战士们混在百姓中向田里跑去。徐若冰发现,人群中只有她是女的,目标太明显,怎么办?此时交通站隔壁跑出来一位老人,一把将她拽进屋。老人姓薛,是交通站站长的弟弟。“不要怕,孩子。敌人来了你就说是我的外孙女,刚从上海来。”薛大爷边说边把她推到灶下烧火。几个伪军闯了进来,一番抢掠正要离去时,一个便衣汉奸贼眼一溜,发现了徐若冰,将她揪了出来,喝问道:“我怎么不认识你,肯定是新四军,跟我走!”

  没等徐若冰开口,薛大爷连忙护住了她说:“她是我外孙女,从上海来的,为她外婆周年忌日来的,不是新四军,求老总放了她吧!”徐若冰是福建人,因怕口音不对引起更多的怀疑,便沉默不语。“管她是不是新四军,今天我一定要带个人走!”汉奸未说完又继续拽着她往外拖。薛大爷急了,含着泪指着在灶上做饭的女儿鸣凤说:“老总,你们要不放心我,就先把她带走吧,若是把我的外孙女带走,我怎么向她的父母和外婆交待啊!”

  鸣凤一句话也没有说,跟着汉奸走了。走前,汉奸回头恶狠狠地说:“你要撒谎,小心脑袋!”敌人一走,薛大爷就说:“小徐,你不能再待在这里了,得赶紧走!”徐若冰着急地抓着老人的手,“鸣凤怎么办?”大爷宽慰她说:“你不用担心,她是本地人,可以想办法弄出来的。要是你被带走,那就没救了。你放心走吧,孩子!”徐若冰只得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匆匆转移了。

  “当年若不是薛大爷和他的女儿,我早已是一位牺牲多年的烈士了。”徐若冰曾在回忆文章里这样写道。她一直惦记着两人,几经周折,于1972年终于找到了薛鸣凤,才知道鸣凤当年被关押了三天,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是薛大爷卖了房子才把其保释出来。后来,薛鸣凤也参加了共产党,担任乡总支委员,负责妇女工作。

  七旬老人搜集抗战史料37年

△句容市妇联原主席王学英讲述新四军抗战历史人物和故事

  “新四军女战士贝纹在茅山的时候,当地一位女交通员为她送信,还将她护送到安全区,解放后,贝纹一直寻找这位女交通员,我帮她找到了;抗战时期,许唯康在部队一直从事财经工作,始终坚持新四军铁的纪律和作风,虽身缠万贯却不动分文;赵治和支持抗日战争,陈毅在他家住过的,之后陈毅到茅山,他两次通过句容二圣桥,经过敌占区将陈毅护送出茅山……”2019年,记者来到镇江市句容市妇联原主席、句容市珍贵历史档案征集工作顾问王学英老人家中,一见面老人就打开话匣,如数家珍般为我们讲述当年新四军在句容战斗的故事。

  今年78岁的王学英老人出生于1944年,父亲是运石工人,母亲是农民,家庭条件很是艰苦。“听母亲说,她生我的时候是半夜,父亲出门去找接生婆,却被日军抓走关了一夜,最后母亲忍着疼痛将脐带咬断,才将我生下来。”说到动情处,老人眼眶湿润。“正因此我对日本人很痛恨,搜集这些历史资料,为的就是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一直以来,王学英对那些抗战时期涌现出来的人物,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1982年,中共句容县委召开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老干部座谈会,王学英以县妇联代表身份参加会议,并对座谈会进行了会议记录。“座谈会上,每个老战士都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故事,我作为旁听者和记录者,深受感动。也是从这次会议后,我开始搜集抗战史料,一做就是37年。”

  “这是夏姗和贝纹,这是许唯康。”王学英拿着一张三十多年前她与几位新四军老战士合影的黑白老照片说:“这个贝纹一直寻找当年护送她的女交通员,几经周折帮我终于帮她寻找到了这位女交通员的下落,但老人也已去世。2009年农历正月初六,我特意坐车去上海看望贝纹,将消息告知她,圆了老战士的一个心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王学英一直坚持收集整理句容的抗战史料。“今年我终于将这本书出版了,所有的费用都是我自掏腰包,儿子女儿和老伴都支持我。”老人拿出自己刚出版的新书《我的句容记忆》介绍说,很多她采访过的新四军老战士们都很关心她的这本书,一些老战士去世前还打听她有没有把搜集的史料整理成书。

  如今,王学英收集的很多史料,已经被句容市档案馆和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归档收藏。老人深情地说:“我这一生当中,对抗日战争时期的人和事,非常有感情,特别是对我们句容人民支持抗日抗争的这些英雄事迹,我永记心间。搜集抗战史料、整理出版成书,就是为了纪念这些英雄人物,为了教育后代,也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今天幸福生活是怎么得来的!”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