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句容市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巅,矗立着一座高耸入云的纪念碑——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1938年,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部署,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新四军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为坚持和发展华中敌后抗战、夺取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1995年,为了纪念在此壮烈牺牲的7000多将士,镇江地区各级党组织和30多万党员捐资修建了这座纪念碑。纪念碑建成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每当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祭奠英烈,空中就会回响起“嘟哒哒滴滴哒……”的声音,仿佛吹响了嘹亮的冲锋号。高亢嘹亮的军号声,穿越历史的时空,将人们带回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势下,继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于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
此时,日军攻势愈加猛烈,在占领平津之后,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此后短短1个月内,常熟、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南京相继沦陷。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日军铁蹄所到之处,烧、杀、抢、淫,苏南地区腥风血雨、惨绝人寰。
图为1938年2月至4月,南方红军游击队集中和军部迁移路线要图。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面对日寇的疯狂进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及时制定新四军在抗战前线抗击敌人的战略战术。1938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示新四军负责人,力争在苏浙皖边发展游击战争,“但在目前最有利于发展地区还在江苏境内的茅山山脉,即以溧阳、溧水地区为中心,向着南京、镇江、丹阳、金坛、宜兴、长兴、广德线上之敌作战,必能建立根据地,扩大四军基础”。
一个月后,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明确指出,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或准备建立的长白山、五台山、太行山、泰山、燕山、茅山等根据地,将是抗日游击战争最能长期支持的场所,是抗日战争的重要堡垒。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为什么选择茅山作为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中心?茅山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如果能在这里建立根据地,相当于在“敌人心脏地区插入一把尖刀”。陈毅同志后来也分析:“茅山战地地位很重要,既在日本军阀侵华大本营南京的城下,又是国民党第三战区的前哨,从古到今,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茅山是我们的第一个立足点,是继续向东、向北发展的依托。有了这个立足点我们才能联通皖南,继续东进和北上”。
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部署,陈毅、粟裕、张鼎丞等率新四军先遣支队和第一、第二支队向苏南敌后挺进。1938年6月17日,先遣支队在镇江西南的韦岗截击日军汽车队,取得新四军在江南首战的胜利。
当战士们把缴获的日本国旗、日军军旗、指挥刀、军大衣、钢盔、皮鞋、望远镜等物品在当地一座祠堂里展出时,远近的群众争先恐后地赶来参观,新四军打胜仗的消息很快传遍苏南各地,大大振奋了广大人民的抗战信心。陈毅获知胜利喜报之后,当即赋诗祝贺:“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图为1938年,新四军第二支队召开全体将士抗日誓师大会。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从韦岗初战到新丰夜袭,再到句容战斗、珥陵战斗、东湾战斗、贺甲战斗等,在随后的几个月里,新四军进行了大小战斗上百次。这些战斗,规模都算不上庞大,但通过不断袭击、困扰敌人,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使敌人一夕数惊、疲于奔命,卧榻之侧无一日安宁,从而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了华中和全国抗战。
“中国军民合作,就等于战胜日本强盗”
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开展游击战,实力之悬殊,让不少人顾虑重重。对此,毛泽东同志在先遣支队出发不久,就发出了《对新四军进行游击战的指示》:在敌后进行游击战争虽有困难,敌情虽较严重,但只要有广大群众活动地区,充分注意指挥的机动灵活,也会能克服这种困难,这是河北及山东方面的游击战争已经证明了的。
新四军初到苏南时,老百姓对这支部队很不了解。有的老百姓一见到他们就赶紧敲锣报警,躲得远远的。战士们不抱怨、不急躁,严格执行群众纪律;不派粮、不拉夫、不扰民,处处维护群众利益。遇到群众怕敌人报复,不敢借房子给部队住,将士们就露宿村野,即使下雨也坚持只在屋檐下过夜,而不去打扰群众。
图为1938年5月,新四军第一支队进入苏南茅山,为了不扰民而露宿街头的照片。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在生活中,新四军恪守铁的纪律、发扬铁的作风,拉近了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在战斗中,新四军坚守铁的信念、坚定铁的意志,赢得了百姓的信心。广大群众抗日热情高涨,他们节衣缩食,为新四军筹粮草、做军鞋;出生入死,救护伤员,掩护干部战士;送情报,站岗放哨,侦察带路,破坏公路,配合部队作战;开展锄奸活动,巩固地方治安等,形成了军民共同抗日的巨大伟力。陈毅不禁感慨:“中国兵力弱于日本兵力,但中国兵力加上中国民力就大大超过日本兵力,所以中国军民合作,就等于战胜日本强盗。”
与此同时,新四军切实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广泛联系地方士绅及地方武装,因势利导进行团结、教育和争取工作。
纪振纲,茅山东麓茅麓公司经理,拥有上万亩土地和一支配备精良的自卫武装,是包括敌人在内各种政治力量都想拉拢的中间势力代表人物。陈毅三次登门拜访,多方开导,动之以情、陈之以理、晓之以义,鼓励和推动了纪振纲趋向抗日、支持抗战。纪振纲后来多次为新四军筹集粮饷军衣、采购药品、掩护伤员,并将其自卫团近300人以及机关枪、迫击炮等悉数交给了新四军。
新四军推动团结抗战,争取了一大批士绅和地方实力派的同情和拥护。他们以实际行动帮助新四军逐步克服初到苏南缺乏人员、武器、经费和情况生疏等困难,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增兵加强对苏南地区的点线占领,频繁对新四军及抗日武装进行“扫荡”。国民党内的顽固派也日益加剧限共、反共活动。
图为新四军苏南抗日斗争历史陈列馆大厅。 茅山新四军纪念馆供图
早在1938年5月4日,毛泽东同志就致电新四军负责人,指示:“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立起来之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松三角地区,再分一部渡江进入江北地区。”这就指明了苏南新四军的任务不仅是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还要将苏南东路和苏北作为战略突击方向,相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1939年2月,周恩来到达皖南军部云岭,传达了全会精神,确定了新四军“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有阵地”的战略方针,同时提出新四军发展华中的三条原则:一是哪个地方空虚,就向哪个地方发展;二是哪个地方危险,就到哪个地方去创造新的活动地区;三是哪个地方只有日、伪军,友党友军较不注意没有去活动,就向哪里发展。
1939年底,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中共苏皖区党委相继成立,这“标志着江南各地抗日游击阵地基本实现了地理上连成一片和组织领导上的一体化,以茅山为中心,东到淞沪、西至芜湖、北达长江、南抵天目山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基本建成”,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介绍说。
按照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部署,1939年至1940年,苏南新四军以茅山根据地为依托,向东作战,继而渡江北上,完成了开辟东路和苏中抗日根据地的任务。新四军主力北移后,留下的部队牢牢地守住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先后度过了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清剿”、日伪“大扫荡”和“清乡”等艰苦险恶时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并始终为大江南北新四军主力的战斗发挥重要战略支点作用,直至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共进行了5000多次大小战斗,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10万多兵力,其中日军3万多,共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作为“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给敌人以极大威胁,有力牵制了敌伪有生力量,为全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