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战线战役 > 红十字会 > 内容正文

抗日战争中的图云关:战地救护的心脏
来源:贵州与台湾   2018-01-30 14:29:24

  图云关,位于贵阳市东南郊,在古代是贵阳通往湖南、广西的必经关隘。如今的图云关已不再是交通要道,而成了贵阳市民休闲健身的森里公园,园内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纪念碑和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见证了抗日战争那段峥嵘岁月。

  1939年初,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从武汉迁到贵阳市图云关,1945年抗战胜利后撤离贵阳。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图云关的密林深处驻扎着当时极具规模的战时医疗救护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卫生署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总所、陆军后方医院及美军27野战医院等,全盛时期有大小医疗队150个,医务人员及辅助工作人员三四千人。

  由波兰、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国的医护人员组成的国际医疗援华队1939年底编入驻扎在图云关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以贵阳图云关为基地,赴各战区积极开展救死扶伤、转运援华药品、扑灭鼠疫天花等战地救护工作,与中国人民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波兰医生戎格曼、甘理安,罗马尼亚医生柯让道、柯芝兰等人都先后在这里服务过。

  国内著名X光专家荣独山、内科专家林竟成、外科专家屠开元等医卫界精英先后工作于此,很多人成了中国医学界的泰斗。由于条件艰苦,驻扎在图云关的医护人员自己着手改进医疗条件,因地制宜地用竹子搭起工作台,用竹子编成担架,以竹夹、竹碗代替某些手术器械,还研制出了木板夹板、竹板夹板。

  据统计,从1939年到1945年10月抗战胜利,图云关医疗救护总队共进行手术近20万人、骨折复位3万5千多人、敷伤近900万人、住院治疗200余万人、门诊军人248万人、门诊平民200余万人,发挥了战地救护心脏的巨大作用,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