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在中国江苏江阴,发生了抗日战争期间唯一一次中日海军战役,自8月16日江阴大战拉开序幕至12月2日江阴防线失守,前后共历时108日。中国海军以第1、第2舰队主力全灭为代价,在江阴封锁线死守近三月,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侧击淞沪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
在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中国的海陆空三军中,以海军与日军的实力相差最大。江阴海战是江阴保卫战中的海军战役,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海军最重大的损失。由于日军拥有强大的海空力量,战争中中国海军力量很快损失殆尽,但中国海军仍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勇气。几乎每一艘舰艇都在与敌血战后壮烈殉国,海军将士死伤枕藉,连当时的海军部次长陈季良中将都血洒战舰。
就结果来说,中国舰队主力全数沉在江阴,是中日甲午战争以来最重大的损失。保卫江阴封锁线的战斗阻遏了日军沿长江西进的企图,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保护了长江下游军政机关、工矿企业向四川大后方的安全转移,为国民政府以空间换取时间之持久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时的中国海军总排水量只有六万吨,是日本海军的三十分之一。其中作为主力的九艘巡洋舰中,有六艘是前清从国外订购的,一艘是张学良利用俄国商船改造的。这样陈旧落后的装备决定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海军没有与日军决战于大洋之上的能力。抗战开始后,中国海军主要坚守长江防线和各个要塞港口,曾在江阴,马当,湖口,黄浦江等处以沉船锁江的战术顽强阻击日军的水面部队,并在大型舰艇耗尽后,以鱼雷艇,水雷等武器继续进行抵抗,给日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1937年8月11日及12日两天,长江中游的日本舰船匆忙下驶。随后,民国海军第1舰队的“逸仙”、“建康”、“中山”、“永绩”舰及第2舰队的部分舰艇由第1舰队司令陈季良海军中将指挥在湖口集结,并着手建立江阴封锁线。江阴封锁线,是中国海军集中老旧商船,舰艇自沉江中,辅以水雷,以帆船载运石子填补空缺,而将海军舰艇列于其后组成的阻塞防线,以阻止日军大型舰艇前进。
首批自沉的军舰为舰龄最大的“通济”练习舰、“大同”、“自强”轻巡洋舰、“德胜”、“威胜”水机母舰、“武胜”测量艇(已停用)、“辰”字与“宿”字鱼雷艇(均已停用),这批军舰大多为清代遗留的旧舰。此外,海军还向招商局与各民轮船公司征集20艘轮船同时自沉以构成江阴锁线。当第1舰队抵达江阴时,等待自沉的28艘军民舰船已经停泊在君山江面。
在各舰抵达位置之后,时任民国海军署署长的陈绍宽发出沉船命令,各舰同时打开水底门,缓缓下沉。再加上9月25日海战后自沉的“海容”、“海圻”、“海筹”、“海琛”舰四艘巡洋舰,在江阴的沉船封江作业之中一共自沉老旧军舰与商轮43艘,合计吨位63800余吨。海战后,日军雇佣1000余人打捞沉船、清除障碍,用了7天7夜挖出一条很窄的航道,仅能容小型舰船通过。
海战过程异常惨烈,由于中国海军各舰缺乏防空火力,又没有空中掩护,但中国海军死守防线不退。在战斗中中国海军赖以生存的数艘主力舰“宁海”、“平海”、“逸仙”、“楚有”、“建康”、“应瑞”悉数被敌击沉,中国海军名存实亡。亲临要塞观战的蒋介石德国顾问法尔肯豪森说:“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所见到的最激烈的海空战。”
陈绍宽
江阴之战后3年,中华民国海军司令陈绍宽将军在一篇《纪念伟大的“九·二三”》的文章中写道: “‘九·二三’是中国海军抗战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页。……谁都知道,在这次倭寇对我侵略的武力中,最有把握的,是他的海军。但自江阴封锁线在我海军手中树立以后,情势却为之一变,因敌要用舰队从扬子江上驶,就必须破坏我封锁线,要破坏我封锁线,就不能不歼灭我英勇之海军!”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