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英雄名录 > 清明祭 > 内容正文

青松挺拔,护佑抗战忠魂天地间
来源: 明月江客   2018-03-25 18:35:03

  湖南辰溪锦滨镇枣子林村村头,一片挺拔的松林。

  满山的松林环绕中,就是原国民政府军政部第46陆军医院伤兵墓地。走在松林间,仿佛抗战的硝烟穿越历史,扑面而来。

  “几年前,我们辰溪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打听到辰溪有抗战时期的伤兵墓地,几经周折,找到这里。松林里的荒坡,已经看不出墓地原来的模样。由于年久失修,满山都是因为坟墓塌陷而形成的凹坑。”带领我们前往的辰溪志愿者张英智和欧阳,向远道而来的我们介绍着情况。

  “我们找遍了这里的两座山坡,没有找到一块墓碑,后来听说有一块墓碑被当地农户弄去修了田坎,我花钱请了几个当地人把这块墓碑清洗干净,重新抬到这里来。”张英智抚摸着墓碑上的文字,轻轻的说道。

  70多年的风雨剥蚀,墓碑上的文字,有部分字迹已经风化,非常模糊,难以辨识了。我俯下身,努力辨认着墓碑上的文字:

  军政部四六陆院上士朱广金之墓,山东滕县人氏,生于壬戌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一段湮没已久的历史,终于浮出了水面。

  辰溪县位于沅江流域,境内河流众多,水运发达。抗战时期,辰溪境内有众多的內迁单位,枣子林村所在的锦江联通沅江,可直达洞庭湖。

  抗战时期辰溪县沅江上的船工

  抗战时期辰溪县沅江上正在拉纤的纤夫

  正是因为水运发达,为了方便伤员运输,军政部第11重伤医院于1939年迁址于辰溪,1940年与95重伤医院合并为军政部第46陆军医院。上校院长陈烈辅,浙江人,中校副院长吴棠,湖南汨罗人。

  同去的辰溪志愿者拿出早已备好的纸钱香烛,我们点燃香,焚化着纸钱,低声说道:“英烈们,安息吧”,再默默的三鞠躬。

  拿出美酒,慢慢的撒落,撒落在这片浸透烈士鲜血的土地上。

  他们是为抗战而牺牲,却是漂泊在异乡的孤魂。

  这条千年的水路,从洞庭湖,沿着沅江,连着锦江,一步步走来,走向历史的深处。

  46陆军医院的伤兵,大多是来自于历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抗日战场,他们通过沅江的船运,进入锦江,再来到医院救治。

  1943年5月,几经合并的46陆军医院占地58000平方米,有医护人员及守护官兵五百余人。无数伤兵,经过46陆军医院的医治后,得以重返抗日前线,为抗战再立新功。

  在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的带领下,我们寻访着46陆军医院的留下的点滴痕迹。

  这一片荒烟蔓草之间,就是医院的手术室和住院部,当年是很大的院子。伤兵们经过手术后,就在住院部进行康复治疗。

  当地老人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杉树林说,那就是当年的落气台,由于当年简陋的医疗条件,伤势太重,无法救治的伤兵临终前被抬到这个落气台上,等待着落下最后一口气。当地老人平淡的讲述,在我们听来,却是何等的惊心动魄与震撼。

  这里是当年的太平间,医院用来暂时停放英烈遗骸的地方。

  死亡的伤兵,本应该准备棺木,但是由于死亡伤兵较多,棺木根本不够,绝大多数死亡伤兵都是用草席一裹,直接掩埋了。是的,今天的我们觉得很难接受,但确实是当年的无奈之举。

  •

  七十年光阴荏苒,早已换了天地,英烈的墓地湮没于荒烟蔓草之间,已是松树参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是坚韧、不屈的象征。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青松环绕英烈墓地,是对抗战英烈们精神不朽的最好诠释吧!

  山之上,国有殇。抗战殉国的每一位将士,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生如夏花之绚烂,短暂而又至美。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