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月31日,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农工展览会筹备委员会致艾黎的信。
路易·艾黎为抗美援朝捐款的凭证
文献遗产名称:路易·艾黎创办工合、培黎学校档案文献
文献形成年代:1939年至1986年
文献数量:12件
文献保存者:山丹艾黎纪念馆
路易·艾黎创办工合、培黎学校档案文献,形成时间为1939年至1986年,包括“创造分析”印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农工展览筹备委员会致艾黎的信、林伯渠致艾黎的信、路易·艾黎外国人永久居住证、毛泽东邀请路易·艾黎参加国庆招待会请柬、美国总统罗斯福夫人致宝鸡妇女合作社的感谢信等,共计12件,保存在甘肃省张掖市山丹艾黎纪念馆。
路易·艾黎(1897—1987),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工合运动重要发起人、培黎学校创始人。1927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后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不怕艰辛,不计得失,把一腔热情和全部心血都贡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致使许多工厂被毁,大批难民和失业工人流离失所。为支援抗战,解决军需和民用物资,路易·艾黎同埃德加·斯诺夫妇等人倡导发起工业合作运动(简称“工合运动”),在非敌占区将失业工人和难民组织起来,建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生产救亡。次年,路易·艾黎辞去工部局的职务,奔赴湖北武汉,投身轰轰烈烈的工合运动。
1938年4月,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工业合作社促进委员会。7月,路易·艾黎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多次同周恩来等人商讨工合运动的性质及作用等,工合运动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力支持。8月5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在武汉成立,路易·艾黎代理总干事。
至1940年,工合组织遍布16个省,发展到1780多个,月产值达2400多万元,援助了20多万名失业者和难民。其间,路易·艾黎在延安等地成立了工合指导站,发展工业合作社,受到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的支持。西北工合得到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合作社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建立起来,其所生产的军需、民用产品,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路易·艾黎还在陕西双石铺创办了一所工业合作社培训学校——培黎工艺学校。1944年,日军连续攻陷河南郑州、洛阳,陕西宝鸡及附近的双石铺危在旦夕。路易·艾黎和好友乔治·何克带着60多个学生和27个工人,用马拉大车载着学校设备一路走走停停,经过长途跋涉到达山丹县。
路易·艾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办学方针。他们用当地戈壁滩上的芨芨草作原料办了造纸厂,之后又办了皮革组、玻璃组、陶瓷组、煤窑组、机械组、电器组、化工组、地质测量组。学生按年龄划分,高班带低班,大的照顾小的,民主气氛非常浓厚。学校一度有近20个供学生实习的生产组,实行半工半读、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针,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为甘肃省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在那个年代,路易·艾黎和他的学生们诠释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工匠精神”。
1977年12月2日,邓小平出席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为路易·艾黎八十寿辰举行的宴会,并代表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路易·艾黎表示祝贺。在致祝酒词时,他说:“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力的国际朋友有千千万万。像艾黎同志那样五十年如一日,在我们艰难困苦的时期,在我们创业的时期,在我们胜利以后,始终如一地为中国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尊敬。”
1980年3月,路易·艾黎将他在华几十年收藏的数千件珍贵文物全部捐献给山丹人民。如今,它们都陈列在山丹艾黎纪念馆。
路易·艾黎创办工合、培黎学校档案文献体现了路易·艾黎为创办工业合作社、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办学宗旨的培黎学校所作的重要贡献,对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对研究我国工合运动、工合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档案局馆(室)业务指导司供稿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