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纳德(左一)正在美国志愿航空队的一辆吉普车引擎盖上下达作战指示。飞行员的制服上均有中国空军的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大力支持,许多国际友人远渡重洋来到中国,有的作为新闻记者到前线采访、宣传,有的参加医疗队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有的参加抗战中的各项建设,有的直接参加抗日武装斗争……他们把中国的抗战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视中国抗战的命运为自己的命运,不少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苏联、美国、英国、朝鲜、加拿大、印度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了深厚友谊。
为铭记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宣扬他们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国际主义精神,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宝贵友谊,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精心策划推出“正义无界 烽火同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专题展览,从众多来华支援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中,选取20名国际友人的事迹,缅怀那些为正义而战的国际友人,并祝愿在战火中结下的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永放光芒。该主题展览从9月1日起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开展。
1939年,毛泽东与斯诺在延安合影。
多方面展现国际友人的无私奉献
展览分为以笔为枪、医者无疆、正义同盟、人道之光四个部分,选取有代表性的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突出贡献的20位国际友人,从文化、医疗、军事、人道救助等多方面展现国际友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无私奉献。
第一部分:以笔为枪。在抗日战争的血火岁月中,一批来自不同国度的记者、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以笔为枪,向世界传递中国抗战的真相,成为中国人民最坚定的国际盟友。埃德加·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和汉斯·希伯等人,突破重重封锁,深入前线与根据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下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他们的报道与著作,打破了西方舆论的偏见,让世界听到中国抗战的正义呼声。今天,我们通过他们的文字、照片与遗物,重温这段跨越国界的历史同盟,致敬那些为真理与和平而战的“无冕英雄”。
埃德加·斯诺
第二部分: 医者无疆。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白求恩、柯棣华、马海德、汉斯·米勒、傅莱、贝熙业等国际医者跨越山海而来,医者无疆,以救死扶伤践行反法西斯信念,在战火中救死扶伤,用专业与奉献谱写了一曲跨越国界的生命赞歌。这些国际友人不仅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更用行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他们的仁心仁术,永远铭刻在中外友好交往的历史丰碑上。
第三部分:正义同盟。战争无情,但人性的光辉超越国界。中国抗日战争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卫国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库里申科、史迪威、陈纳德、郑律成等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友人毅然投身中国战场,或驾驶战机搏击长空,或指挥盟军浴血奋战,或以音乐激励士气。他们以行动证明:正义与勇气没有国籍,和平与自由值得所有人共同捍卫。他们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用勇气、智慧和牺牲,谱写了一曲跨越国界的英雄赞歌。
第四部分:人道之光。在战争的黑暗岁月里,约翰·拉贝、辛德贝格、约翰·马吉、林迈可、路易·艾黎等国际友人挺身而出,以无畏勇气拯救无数中国平民。拉贝组建南京安全区,庇护25万难民;辛德贝格于江南水泥厂设立难民营,并用影像记录日军暴行;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摄像机记录下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影像;林迈可突破封锁,为抗日根据地输送药品与通信设备;路易·艾黎发起“工合运动”,组织战时生产自救。他们超越国界,以行动捍卫人性尊严,点亮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和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委员会部分成员合影(左起:福斯特、米尔斯、拉贝、史迈士、史波林、波德希伏洛夫)。
辛德贝格在江南水泥厂难民区。
多维度展现国际友人的抗战贡献
展览共选取近200张照片,系统展示了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各国的反法西斯战士和国际友人,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结下的深厚友谊。
据介绍,本次展览搜集、加入新的展陈图片、文物以及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在辽宁省档案馆、辽宁省图书馆等查找的相关书籍及报刊资料,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展馆合作互助,寻求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沈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辽宁大学历史学院的相关研究者为展览把关。
从文化、医疗、军事、人道救助、技术援助等多方面展现国际友人对抗日战争作出的伟大贡献和他们的英雄事迹。通过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不远万里来华救死扶伤,法国医生贝熙业开辟运输药品的自行车“驼峰航线”,德国的拉贝、丹麦的辛德贝格在南京大屠杀中千方百计保护中国难民等具体事件的展示,唤起大家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及并肩战斗的宝贵友谊的珍视!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一个临时手术室为受伤的士兵做手术。
展览还体现了国际化视角与站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展览将中国战场置于全球反法西斯格局中,从国际化的视角进一步诠释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取得的伟大胜利。
展览深刻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正义必胜的历史规律。展览中的人物事迹体现了超越国界的正义担当,具有人道救助的普世意义。国际友人与我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为今后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合作范式。和平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14年抗日斗争,离不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浴血奋战,离不开国际友人的守望相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紧急时刻,国际友人不远万里伸出援手,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将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心中,镌刻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谱写出一曲激昂壮阔的国际主义英雄赞歌。
回顾历史,那些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无私奉献的国际友人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人类团结、勇气与善良的象征。展望未来,让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和平与发展的阳光普照全球。缅怀国际友人,赓续战斗友谊。共享和平,共话未来!
来源:《侨园》杂志2025年第9期(总第293期)作者:李祎 记者:王云峰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